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科研设计教案、讲稿

护理科研设计教案、讲稿

教案课程名称护理实验设计院系部xx系教研室xx教研室教师姓名xx职称xxx授课时间xxxxx教务办说明一、教案基本内容1、首页:包括课程名称、授课题目、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教学主要内容、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媒体与教具。

2、续页:包括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时间安排,即教学详细内容、讲述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图表、媒体和教具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词汇、各讲述部分的具体时间安排等。

3、尾页:包括课堂设问、教学小结、复习思考题与作业题、教研室(科室)主任意见、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

二、教案书写要求1、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

2、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突出重点,明确难点。

4、图表规范、简洁。

5、书写工整,层次清楚,项目齐全,详略得当。

教案第 1 页总 8 页(首页)教案第 2 页总 8 页(续页)教案(尾页)讲稿一、实验设计的特点实验设计的特点是①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②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或水平是经随机分配而定的,能使非处理因素对不同处理组的影响保持均衡,组间具有可比性,可以客观评价处理因素的作用。

③实验研究设计能使多种实验因素包括在较少次数的实验中,更有效地控制误差,达到高效的目的。

二、实验设计的分类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不同,实验设计可分为实验研究(experiment design)、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社区干预试验(community intervention trial)三种。

1、实验研究以动物或标本(如细胞、组织等)为研究对象,因此在研究中,研究者可以主动施加干预措施。

2、临床试验以人为研究对象,因而不可能象动物一样任意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而且人是有思想的,存在着心理、社会活动,研究者必须周密考虑,认真设计,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误差和偏倚,以保证研究结果不受干扰。

3、社区干预试验以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接受某种处理或干预措施的基本单位是整个社区或某一人群的亚群,如一个学校的班级、某工厂的车间、某城市的街道、农村的乡镇、自然村等。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干扰某些危险因素或施加某些保护性措施,观察其对人群产生的预防效果例如,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作用。

由于社区干预试验难以将受试者进行随机分配,因此又称为半试验性研究(quasi-experiment)。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和实验效应是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贯穿于整个实验研究过程,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实验研究的结果,在实验设计中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例如,用两种药物治疗糖尿病病人,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血糖、尿糖的下降情况,这里所用的药物为处理因素、糖尿病病人为受试对象,血糖值、尿糖值为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treatment factor)在实验过程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研究目的可分为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二类。

处理因素是指研究者通过统计研究设计有计划的安排实验,从而科学地考察其作用大小的因素,例如药物的种类、剂量、浓度、作用时间等;非处理因素是指对评价处理因素作用有一定干扰但研究者并不想通过实验考察其作用大小的因素,例如,病人的病情、病程等。

选择处理因素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要抓住实验中的主要因素实验效应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由于研究目的不同,以及人力、物力和时间所限,研究者不可能通过一次或几次实验中把已知的所有因素都进行处理与分析,只能抓主要的,例如我们要改进某种细胞的培养方法,与其有关的因素很多,如温度、PH值、培养液、培养时间等。

其中每个因素又分若干水平(或等级),如温度从34℃至38℃,每1℃为一个水平,则有5个水平;PH值从6.5至7.4,每0.1为一个水平,则有10个水平。

培养液有两个水平;培养时间有3个水平时,须做种条件的实验,若每种条件的实验重复10次的话,就需要做3000次实验,不可能在一次或几次实验中完成。

可根据专业知识和研究目的在众多因素与水平中抓住主要的因素,且因素的水平数不宜过多。

②要分清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例如,研究综合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处理因素为药物治疗加饮食疗法;合理调配作息时间和其它辅助治疗措施也能缓解症状,有助于康复,但不是本次研究的处理因素,而是非处理因素。

研究者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使非处理因素在所比较的各组中基本相同,以便充分显示处理因素的作用。

③处理因素必须标准化处理因素标准化就是如何保证处理因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如一,保持不变。

如在进行药物疗效的试验观察中,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所使用药物的生产厂家、批号、药品标准等必须一致。

所以,在实验设计时,必须制定处理因素标准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2、受试对象受试对象选择的合适与否,也是一项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

医学研究受试对象有人和动物,一般先做动物实验后再做人体观察,如新药疗效的观察一般是先做动物实验,初步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后,再进一步在患者身上做临床试验,以确定其疗效和副作用。

有些实验则可直接在人体进行观察,如生理、生化正常值的测定等。

根据受试对象是动物还是人3、实验效应一般是通过某些观察指标,定量或定性地反映实验效应。

研究者应当对欲研究的问题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实验设计中千万不要遗漏了某些重要的观察指标,以免实验结果不可靠。

(1)选择观察指标的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尽可能选择客观指标,避免一些笼统的、不确切的指标。

有时,客观指标还具有判断的主观性问题,如X线胸片是客观的,但判断时存在主观性问题,所以,对于这种情况,须制定明确的判断标准。

②精确性:选用的指标应尽量精确。

指标的精确性包括准确性和精确性,准确性是指所观察结果的真实程度,即观测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属系统误差;精确性是指所观察结果的深度,即重复观测时,观测值与平均值的接近程度,属随机误差。

实验效应指标既要准确又要精密,而首先是准确可靠。

③灵敏性:应尽量选择高灵敏性的指标,即选择能够显著提高灵敏性的仪器对观察指标进行测量。

但也要考虑实验经费问题,灵敏度高的仪器,往往费用昂贵,应根据实验经费,选择既相对廉价,灵敏度又高的测量方法。

④特异性为了更好地揭示研究问题的本质,观察指标还应具备一定的特异性。

例如,在诊断糖尿病时,测定血糖的特异性就比测定尿糖的特异性要高。

实验效应指标应当同时兼顾其灵敏性和特异性,尽量使灵敏性和特异性都高。

四、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1、完全随机设计(completely random design):不考虑个体差异的影响,仅涉及一个处理因素,但可以有两个或多个水平,所以亦称单因素实验设计。

该设计常用于将受试对象按随机化原则分配到处理组和对照组中,各组样本例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但相等时效率高。

完全随机设计的优点是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简单易行;缺点是只分析一个因素,没有考虑个体间的差异,因而要求各观察单位要有较好的同质性,否则,需扩大样本含量。

2、配对设计与配伍组设计:先按配比条件将受试对象配成对子或区组,再将各对或各区组中的个体按随机分配的原则给予不同的处理。

该类设计考虑了个体差异的影响,可分析处理因素和个体差异对实验效应的影响,所以又称两因素实验设计,比完全随机设计的检验效率高。

(1)配对设计(paired design)配对设计是将受试对象按配对条件配成对子,每对中的个体接受不同的处理。

配对设计一般以主要的非实验因素作为配比条件,而不以实验因素作为配比条件。

动物实验中,常将同性别、同窝别、体重相近的两个动物配成一对;人群试验中,常将性别和年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相同或相近的两个人配成对子,再按随机化原则把每对中的受试对象分别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或不同处理组。

此外,某些医学实验研究中的自身对照也可看作是配对设计,如某指标治疗前后的比较;同一受试对象不同部位、不同器官的比较;同一标本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

(2)缺点:①由于受配对或配伍条件的限制,有时难以将受试对象配成对子或配伍组,从而损失部分受试对象的信息;②即使区组内有一个受试对象发生意外,也会使统计分析较麻烦;③自身配对时,2种处理施加于受试对象的顺序效应会混杂在实验效应中。

要避免这一情况,可采用交叉设计。

3、交叉设计(cross-over design):是在自身配对设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该设计考虑了一个处理因素(A、B两水平),两个与处理因素无交互作用的非处理因素(试验阶段和受试对象)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首先将条件相近的观察对象配对并依次编号(如1.1,1.2;2.1,2.2;3.1,3.2;……或1,2;3,4;5,6;……),再用随机的方法将各对观察对象分配到A、B两组;其中一个观察对象在第Ⅰ阶段接受A处理,第Ⅱ阶段接受B处理;另一个观察对象在第Ⅰ阶段接受B处理,第Ⅱ阶段接受A处理。

因而要求观察对象的例数为偶数由于A、B两种处理在全部试验过程中“交叉”进行,故称为交叉试验设计。

该设计中A、B处理方式处于先后两个试验阶段的机会是均等的,因而平衡了试验顺序的影响;能把处理方法之间的差别与时间先后之间的差别分开来分析。

(1)优点:①具备自身配对的全部优点,如减少个体差异对处理因素的影响,节省样本含量等;②能控制时间因素(试验阶段)对处理方式的影响,因而优于自身对照设计;③各试验对象皆接受了试验因素和对照,符合医德要求。

4、拉丁方设计(Latin square design):是按拉丁方阵的字母、行和列安排实验(或试验)的三因素等水平的设计。

该设计同时考虑三个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利用拉丁方阵安排实验(或试验)。

拉丁方阵亦称γ阶拉丁方或γ×γ拉丁方,是用γ个拉丁字母排成γ行γ列的方阵,每个字母在每行每列中只出现一次。

(1)优点:①拉丁方的行与列皆为配伍组,可用较少的重复次数获得较多的信息;②双向误差控制,使观察单位更加区组化和均衡化,进一步减少实验误差,比配伍组设计优越。

(2)缺点:①要求三因素的水平数相等且无交互作用。

虽然当三因素的水平数不等时,可以通过调整次要因素的水平数以满足设计的要求,但有时无法达到;况且因素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故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局限性;②当因素的水平数(γ)较少时,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

为了提高精确度,可应用m个γ×γ拉丁方设计(可参照有关统计学书籍)。

5、析因实验设计(factorial experimental design):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因素的各水平交叉分组,进行实验(或试验)的设计。

它不仅可以检验各因素内部不同水平间有无差异,还可检验两个或多个因素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interaction)。

若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表示各因素不是独立的,一个因素的水平发生变化,会影响其它因素的实验效应;反之,若因素间不存在交互作用,表示各因素是独立的,任一因素的水平发生变化,不会影响其它因素的实验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