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非语言沟通(新)

第四章 非语言沟通(新)

正视:尊重对方,坦诚,适用广泛。 斜视:轻蔑、反感、没有兴趣。 凝视:专注、恭敬。 盯视:目不转睛的注视某人某处,表示出神、挑衅。 扫视:目光飘忽不定,上下左右反复打量,表示怀疑、吃惊。 环视:表示重视、礼貌、一视同仁。 他视:眼睛看着别的地方,害羞、心//注意力不集中、不高 兴、无聊等,给人不友好不尊重他人感觉。 眯视:即可表示仇恨、鄙视,又可表示调情、轻佻。 虚视:表示失意、胆怯、疑虑等。
三 非语言沟通的作用
(一)非语言沟通的作用 1.表达情感 2.显示关系 3.调节互动 4.验证信息

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实践中的作用
1、表达情感 2、验证信息 3、提供信息 4、调节交流 5、表达亲和力 6、协助达到任务目标
(二)非语言沟通对护理工作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

二 非语言沟通的特点
1.广泛性:运用身体语言的沟通是人人具有的能力; 2.连续性:非语言行为的沟通可以使人保持不间断的沟通。 日常生活中,语言共同是间断的,而非语言的沟通则是一 个不停息、无间断的过程。 3.真实性:人们的体态语言,带多数情况下,不自主的表情 动作就多,往往是下意识的、无意识的,越是无意越表现 人的真实情感越强。体态语往往比口头语更有效的反映人 的真实情感。 4.简约性:具有简约沟通的特殊功能。有时,洋洋万言也难 以将相思苦、离别愁、满腔爱、刻骨恨表达出来,而仅仅 一个眼神、一个举动、却表达得酣畅淋漓。
(一)概念
人际距离:狭义的角度是指交往双方的 身体在空间上的距离。
(二)人际距离的种类:
1.亲密距离(交流双方距离小于0.5m) 2.个人距离(交流双方距离在0.5~1.2m) 3.社会距离(交流双方距离在1.3~4m) 4.公众距离(交流双方在4m以外)
Space and Culture (Hall, 1966)
E 控制对方的目光

控制对方的目光: 在与病人解释病情或进行健康教育时, 可以利用实物、手势、挂图作为辅助手段, 吸引病人的注意力,同时还要用自己的目 光控制对方不走神。如开会时讲话者用点 视目光来暗示到会者不要开小差。其目的 是为了使对方聚精会神地接受信息。
(二)微笑语
1.微笑语的含义: 是通过略带笑容、不 发出声音的笑来传递 信息的体态语言。 2.微笑语的功能: (1)能够传情达意; (2)改善交往环境; (3) 优化个人形象;

面部表情 仪表
目光接触
姿态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手势
触摸
沟通的结构
语言沟通20~35%
非语言沟通65~80%
德鲁克说:“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
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

美国口语学者雷蒙德· 罗斯 认为, 在人际沟通中,人们 所得到的信息总量,只有 35%是语言符号传播的, 而其余的65%的信息是非 语言符号传达的。其中仅 面部表情可传递65%中的 55%的信息。为此,可得 出这样一个公式: 信息传递/接受的全 部效果=词语(7%)+表情 (55%)+声音(38%)。
案例2
在礼节性拜访中,主人一边说“热烈欢迎”,一 边不停地看看手表,客人便知道该起身告辞了。 案例分析: 要想了解说话人更深层的心理,即无意识领 域,单凭语言绝对是不可靠的。俗话说“打鼓听 声,说话听音”便是这个道理。而通过非语言符 号所传递的信息往往比语言更能够准确地传达 “真正的意向”。
第一节 非语言沟通的概述

四种空间距离
亲密距离 0-18 inches(0~0.5米) 个人距离 18 inches- 4 feet(0.5米~1.2米) 社会距离 4-12 feet (1.2米~3.7米) 公共距离 over 12 feet (>3.7米)
持物

双手持盘,肘关节为90°屈曲,自 然贴近躯干,距胸骨柄前方约5cm, 用肩部侧身开门。
持文件夹或记录本

左手持本放在侧胸上部1/3处,右 手自然摆动或托本的右下角。
推车
双手扶把,躯干略前倾,入病室
先停车,用手开门,后推车入室。
鼓掌:双手有节奏的掌心对拍。
夸奖:竖起大拇指,指尖向上, 指腹面向被称道者。

微笑的妙用: 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是一种服务,是 进行良好护患沟通的关键。 笑得真诚友善,自然大方,得体有度 幸福来自笑脸,健康来自笑脸,修养来 自笑脸,交际来自笑脸
3.微笑语的艺术 (1)真诚的微笑; (2)自然的微笑; (3)适度的微笑; (4)适宜的微笑;
笑 由 生
有热忱的笑容才真实 微笑必须采取主动 要养成微笑的习惯
4. 照镜子练习法,对着镜子来调整和纠正微笑。把手指放 在嘴角并向脸的上方轻轻上提,一边上提,一边使嘴充满 笑意。 5. 筷子学习法。

二 手势语
手势语,是指用手和手指的动
作来传递信息,表达意图和表情 的一种无声语言,可以传达比较 复杂的情感,常用来弥补或强化 有声语言。
手势语:人们在漫长的历史中形

握手的礼节
先后顺序
长为先 主人先 女士先
注意事项
握手力度 充满热情 讲究卫生 握手时间
(二)护理专业性体触

1.体触的分类:
(1)常规性体触; (2)关爱性体触; (3)保护性体触;
2.体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1)是评估和诊断健康问题的重要工具。 (2)体触是心理支持的重要方法
四 人际距离
语言 7%
声音 38%
语体 55%
启示: 医护工作者, 在 护患沟通过程中应注意自 己的非语言符号传达给对 方的信息, 同时, 也能通过 细致地观察患者的非语言 行为 ,体会其所要表达 的真实感受,从而加强护 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在某些情况下,非语言交流更是交流的唯一方式, 如使用呼吸机的重症患者、新生的婴儿等,对非 语言信号的关注就更有意义。 在相互交往中,对非语言信号的 关注也有重要意义。特定场景下, 目光的快速交换、或点头示意可 以使工作配合默契。

五 副语言:是指无固定语义的发声, 如笑声、哭声、呻吟、叹息、打哈 欠、打喷嚏、咂嘴、拍手、跺脚等。 六 借物体语:借助身边的物品、仪 器、道具、饰物等来表达内心情感 的一种状态。
第三节 非语言沟通的应用策略
一 表情
(1)表情与情绪: (2)表情与眼神:
(一)目光语 目光语,是指用眼神、目光来传达信息 的语言。目光是传递信息十分有效的途径。 具体作用如下: 1.表达思想情感; 2.塑造形象; 3.显现关系;



5.模糊性:即体态语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同一动 作的多解性,实际应用易产生误解。 6.保密性:通常口语沟通是一般性的,体态语则 不然,具有高度的对应性,只有有意交流的双方, 才能完整理解每一个体态语言信号的涵义。 7.通用性:体态语言具有跨文化的特征,许多体 态语言符号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是相同的或高度 接近的。 8.民族性:但在很大程度上受种族、地域、历史、 文化、风俗习惯等影响。形成了很大的差异,每 种文化独有自己独特的体态语。
【案例】
一位公司老总要雇一个没带任何介绍信的小伙子到他办公室工作,
老总的朋友奇怪地问:“这个小伙子连介绍信都没有,你为什么要录
用他?”老总回答说:“你没发现,他不只带了一封介绍信。你看, 他进门前先蹭干净脚上的泥土,进门后又先脱下帽子,随手把门关上, 这说明他很懂礼貌,做事很仔细;当他看到那位残疾老人进来时,他 立即起身让座,这表明他心地善良,知道体贴别人;只有他俯首捡起 我故意放在地上的那本书,其他应试者都视而不见;当我和他交谈时, 我发现他衣着整洁,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指甲修得干干净净,谈吐温
第四章 非语言沟通
学习目标
1.了解非语言沟通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理解非语言沟通的作用。 3.掌握非语言沟通分类及表现形式。 4.熟悉护理工作中的非语言沟通技巧。
沟通的分类
沟通
语言沟通(35%)
口头 书面
非语言沟通(65%)
副语言
物体的 操纵
身体语言
身体动 作姿态
服饰 仪态
空间 位置
3
案例1
成和发展起来的特殊的交往方式。
手势在表达思想和感情方面作
用重要,可以用来强调、加强或 澄清某些语言信息。
(二)手势的分类: (1)表达情感的手势; (2)表达象征的手势; (3)表达指示的手势; (4)表达形象的手势:

(三)护士基本手姿:


1 垂放: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叠放或相 握于腹前; 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分别贴放于 大腿两侧。 背手:双臂伸到身后,双手相握。 持物:用手拿物品。
C.目光投射的角度:
目光投射的角度,是指 注视对方时是平视、仰视还 是俯视。 (1)直视表示平等; (2)仰视表示崇敬、期待; (3)俯视表示权威、支配;
D.目光投射的时限: 1.长久注视是失礼行为,也可认为 是挑衅行为。 2.刚看一眼就闪开会被认为是做贼 心虚,诚心不足,说谎话怕被人识破。 3.长久不注视,是一种冷落对方、 不重视对方、对对方的谈话不感兴趣 的表现。

我国经典名著《三国 演义》中有一个脍炙 人口的故事:“空城 计”,讲的是“武侯 弹琴退仲达”。诸葛 亮守着一座空城, 却故 意在城楼上镇定自若, 笑容可掬,焚香弹琴。析:
诸葛亮妙用非语言沟通的技巧传 当你在不说话的状态中,93%的信息已从你的表情及 坐姿流露出来--外表占55%,脸部表情占35%,坐姿或站 递给司马懿一个虚假的信息,吓退 姿占3%. 了的司马懿15万大军,而转危为安。 由此可见,在非语言信息的传播领 域里,可以说是“眉来眼去传情意, 举手投足皆语言”。姿占3%.

微笑可以练习
原一平的38种笑容
Smiling Practice 微笑练习

1. 发“一”、“七”、“茄子”、“威士忌”练习嘴角 肌的运动,使嘴角自然露出微笑。 2.多回忆微笑的好处,回忆美好的往事,发自内心的微 笑。 3.情景熏陶法,通过美妙的音乐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引导学生会心的微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