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中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研究
【摘要】作为整个交运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公路的作用不言而喻,它是发展资源建设以及物流业的重要媒介,因此对其形成长期使用,这样必然会造成磨损。
同时,由于受到自身结构以及外部条件的影响,公路会发生老化、断裂等诸多现象,进而影响到交通运输的顺利进行,导致其运输质量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导致巨大的损失。
基于此,今后应不断创新预防性养护技术,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养护方案,切实降低公路成本,为发挥其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公路养护;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公路系统不断完善,对于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
各类大中型养护设备的引进也将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而预防性养护技术作为一类新型养护技术,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周期性、强制性保养措施,能够减少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现象,有效延长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年限,有效降低公路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养护成本。
1 公路路面病害的原因分析
1.1 波浪路面产生的原因
之所以公路会产生波浪路面,是因为施工过程中对沥青层的处理措施不当造成的。
铺设之前先要处理好下层路面,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清扫下层路面 ; 二是使用黏性沥青。
在这个过程中,若处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到上下层路面的牢固黏附,两层的附
着力度不够,从而会造成两者的偏移。
1.2 龟裂
沥青路面病害当中最为常见的是龟裂,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极可能是因为路面的建设强度比设计强度低。
特别是在长时间承载比较强的车辆负荷时,路面的龟裂问题就比较常见。
与此同时,沥青路面出现龟裂问题之后,在经过雨水的浸泡以及冲刷作用,整个公路工程的路基承载能力以及工程稳定性会降低,最终使得车辆行驶时的安全系数降低,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安全事故。
2 路面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实践证实,该类病害包括以下 3 种类型 : 网状、纵向、横向路面裂缝。
受各种原因的影响,使路面开裂的形状以及走向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网状路面产生的根源是在清扫下层路面时不够彻底,致使两层之间存在着许多软土,并未达到吻合状态,最终
导致二者在接触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
除此之外,由于车辆碾压、雨水流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路面裂缝由一处逐渐向四周扩散,最终产生路面裂缝。
3 施工技术要求
施工使用性能优良的专门机械设备进行,同时机械设备要始终保持良好性能状态,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
对此,在实际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使用结构合理且适宜的沥青喷洒设备,确保沥青的喷洒保持均匀,并能对喷洒量进行严格控制和精确调节;采用合理且先进的沥青喷洒控制装置;对碎石实际洒布量进行严格控制与精确调节,以保证洒布的均匀性和洒布数量满足要求;沥青和碎石的洒布应做到尽可能一致 [2]。
如果喷嘴的高度不同,则完成喷洒后得到的沥青膜实际厚度也会有所不同,对此,可通过对喷嘴高度的适当调整来保证沥青膜厚度,使其满足设计和相关规范的要求。
(3)当粘结剂是改性沥青时,为实现雾状喷洒,使沥青膜厚度达到相同与均匀,需对沥青温度进行严格控制,使其处于 160℃ -170℃的范围之内 [3]。
(4)封层机需要以恒定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这种条件下进行施工能使沥青与碎石实际洒布量保持匹配。
(5)以路面平整度要求与抗滑性要求为依据,对石料粒径范围进行严格控制。
(6)在封层作业开始前,应对原路面实施认真的清扫,避免尘土附着对粘结剂粘结作用的正常发挥造成影响。
4 公路养护中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
为不断创新预防性养护工作模式,未来还应进一步提高技术员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使他们掌握该项工作,为做好该项工作奠定基础。
4.1 稀浆封层
稀浆封层将稀浆混合料均匀摊铺在公路沥青路面上形成相应养护层。
稀浆封层主要原材料包括乳化沥青、填料、添加剂、矿料、水等,在进行制作时要保证在常温条件下处理。
具体配比可以参照《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标准要求。
实际预防性养
护操作过程中,稀浆封层应用比较广泛,除个别沥青路面出现微小缺陷外,都能够有效延长公路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提升公路服务水平及质量。
4.2 坑槽部位及裂缝的处理技术
坑槽部位修补技术,就是针对上述文章中的“路面坑槽病害”的处理技术,在传统坑槽修补工作中,工作人员就是将原有路面中的混合料挖出,然后再利用新的混合料进行修补,这种情况不仅会造成一定的养护资源浪费,还会增加养护成本,降低养护效果,不利于提高公路的运行能力。
因此,工作人员引进新的修补技术,将路面的沥青混合料挖出,将挖出的混合料作为新的资源进行二次利用,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省养护成本。
路面
裂缝的灌缝技术,这一技术主要是对沥青路面上的裂缝进行修补,从而避免水分从裂缝深入公路结构中。
工作人员使用乳化沥青作为裂缝的填补原料,且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在高温、暴晒的环境下作业,避免填补原料的硬化速度过快,导致其无法与原道路路面相结合。
4.3 薄层罩面养护技术
在薄层罩面养护技术中,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涵盖着纤维素稳定剂、沥青、矿石粉等等。
运用薄层罩面养护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以及抵抗高温的能力,降低路面出现裂缝或者车辙的概率。
当对施工材料进行配备时,需要对原料的配
比以及质量进行严格把控。
当完成路面的清洁工作之后,需要先在路面上铺设乳化沥青,以此来保证路面的均匀性,沥青的铺设高度需要被控制在 2cm 内,这样一方面能够降低路面问题出现的概率,也能够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同时,薄层罩面养护技术在预养护施工中的应用率比较高。
4.4 做好现场监督
在土方分布施工前,应对施工路段及附近区域进行调查、了解,制定合理的材料调配方案。
具体施工过程中,推动各类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减少土方施工余土量,减少施工过程中所占用的临时用地。
对于必须使用的施工临时用地,要尽量选择洼地、
荒地,以便利用弃土进行充分改造,提升城市土地的整体利用率。
合理管控各类施工材料的堆放,对于施工作业区段,要保证材料摆放准确、有序,避免材料堆放影响设备、设施、车辆的运输通行。
在路面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料场、搅拌站等要与城市生活区域保持一定距离,减少料场、搅拌站作业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拌和作业过程中要选择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人员,努力减少材料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要及时安排专人对废弃物进行清理,禁止随意倾倒废弃物的情况出现,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问题。
特别是施工剩余的沥青,在路面铺设作业完成后,施工作业人员要做好清扫工作,保证路面整洁、平顺。
结束语
市政道路工程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建设水平,当前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增加,对于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工程建设期间存在的各类问题,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合理控制工程建设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