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镇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城镇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PCI
全检
CJJ 36
行驶质量
RQI(m/km)
分车道连续检测
T0934
抗滑能力
TD(mm)
5个点/km/车道
T0961
T0962
T0966
推荐采用T0966
BPN或SFC
5个点/km/车道
T0964
T0965
T0967
T0968
推荐采用T0965
车辙
RD(mm)
1点/20m/车道
T0973
6.4 路面检测宜采用自动化快速检测设备连续进行数据采集,路面损坏状况(包括路面损坏图像)、车辙、抗滑性能等原始检测数据均应长期保存。
5.6 采取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应符合JTG F41的规定。
5.7沥青路面预养护作业防护应符合CJJ 36的规定。
6
6.1沥青路面检测内容包括路面损坏状况、路面结构强度、路面行驶质量、路面抗滑能力和路面车辙等五项内容。
6.2沥青路面检测与评价单元应符合下列规定:
——道路的每二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应作为一个单元,交叉口本身宜作为一个单元;当二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大于500m时,每200m~500m作为一个单元,不足200m的按一个单元计。
CJJ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36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E4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E6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41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 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J05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3
3.1 术语
3.1.1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asphalt pavement preventive maintenance
值域
路面状况指数 PCI
≥70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 RQI(m/km)
≥2.8
路面抗滑能力 BPN或SFC
BPN≥35或SFC≥0.35
车辙深度 RD(mm)
≤25
7.3预养护措施不但应满足路面使用性能的要求而且还应具有良好的效益-费用比,并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7.4预养护应根据路面技术状况指标值域采取适当的预养护措施,推荐预养护措施参见表5。当同一路面具有不同技术状况指标时,应按病害程度较重情况选取预养护措施。
9.2.2 当路面裂缝损坏密度较大时(20%≤ρ≤50%),单一的裂缝修补措施不足以防止路面反射裂缝的出现,应在裂缝修补后加铺应力吸收层,再应用其它的预养护措施。
9.2.3灌缝应根据裂缝的几何形状开槽,清理、干燥后选择伸缩性良好的灌缝料进行灌缝。常用的灌缝料有热沥青、橡胶沥青、沥青玛蹄脂等。
9.2.4 在城镇道路中采用开槽灌缝工艺时应采取相应的降尘、降噪措施。
国际平整度指数
3.2.5
SFC
横向力系数
3.2.6
BPN
摆值
3.2.7
RD
车辙深度
3.2.8
TD
构造深度
3.2.9
ρ
裂缝损坏密度
4
4.1为规范城镇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应用,提高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水平,保证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4.2预防性养护技术适合于路面结构性能良好或有少量病害的路面,可恢复路面使用功能,延缓路面结构性损坏。
3.1.8
应力吸收层stress absorbing membrance interlayer
指铺筑于旧沥青面层与薄层罩面之间的,具有高变形能力的改性沥青层,用于吸收裂缝部位的应力集中,防止沥青路面形成反射裂缝。
3.1.9
沥青路面再生asphalt pavement recycling
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对旧沥青路面或者回收沥青路面材料进行处理,并掺加一定比例的新集料、新沥青、再生剂(必要时)等形成路面结构层的技术。按照再生混合料控制和施工温度的不同,沥青路面再生可分为热再生和冷再生;按照施工场合和工艺的不同,沥青路面再生可以分为厂拌再生和就地再生。
10.5应用雾封层预养护措施前后,应检测路面抗滑性能,确保施用雾封层后路面抗滑性能满足CJJ 36要求。
10.6 雾封层宜采用专用喷洒设备施工。施工前应清除路面的灰尘、砂土及其它杂物等,施工时路面温度应大于等于15℃,环境湿度宜小于等于80%,下雨前和下雨过程中不得进行雾封层施工。
10.7雾封层喷洒完毕后路面应封闭养护,待雾封层干涸后方可开放交通。
9.4 路面铣刨
9.4.1沥青面层局部出现拥包、松散、严重泛油等非结构性病害宜先铣刨,再采取其他预养护措施。
9.4.2 沥青路面铣刨的旧料宜再生利用。
10
10.1雾封层主要用于密封原有沥青路面表面层,提高密级配路面的密水性能,防止骨料松散剥落或用于填封微小裂缝和空隙,更新表面被氧化的沥青,也可用在碎石封层上,以固定碎石。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城镇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程。
由产权单位自行养护的开发区、居住区内道路和专营单位管理的道路以及工厂、港口、广场、铁路站场内部的专用道路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程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本标准仅适用于第16届亚洲运动会和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在常温条件下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级配良好的矿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一定的配合比拌合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固化成型的薄层。
3.1.7
薄层沥青罩面 thin asphalt layer overlays
将密级配、开级配或间断级配的厂拌沥青混合料直接摊铺在路面上,厚度一般为20mm~40mm的薄层结构。
3.1.3
铣刨milling
用铣刨设备将原道路面层铲除的技术。
3.1.4
灌缝与封缝crackfilling orsealing
采用密封材料充填或封闭裂缝。
3.1.5
雾封层 fog seal
将乳化沥青稀释液、特制路面保护剂或沥青再生剂涂刷或喷洒在现有沥青路面上形成的封层。
3.1.6
微表处microsurfacing
5.3沥青路面预养护应以每年的路面技术状况评定结果为依据。宜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与路面评估系统评价和预测路面技术路况,提出科学的预养护对策。
5.4 在满足路面使用性能前提下,预养护方案应选择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施工的技术措施。
5.5预养护施工应遵守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规定,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技术措施。
<3.0

病害预处治、薄层沥青罩面等
抗滑能力
BPN
>42

无需养护或雾封层等
38~42

病害预处治、微表处、薄层沥青罩面等
<38

病害预处治、薄层沥青罩面、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等
车辙深度
RD(mm)Βιβλιοθήκη <5轻雾封层、微表处、薄层沥青罩面等
5~15

病害预处治、微表处、薄层沥青罩面等
>15

病害预处治、微表处、薄层沥青罩面等
在路面结构强度足够、路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采取的对现有道路系统进行有计划的、基于费用—效益的养护策略。简称预养护。
3.1.2
病害预处治 in-advance distress treatments
在路面实施雾封层、微表处、薄层沥青罩面、沥青路面再生等预养护措施前,针对原路面功能性病害及部分轻微结构性病害,如裂缝、松散、泛油、坑槽、车辙、拥包等病害的预处理技术。
8
8.1预养护应在路面结构性能良好且路面技术状况评价为B级或以上,或路面使用性能指标值加速衰减前进行。
8.2预养护时机选择的主要指标为路面结构强度、PCI、RQI、RD、BPN或SFC等,其他的指标如:老化、松散、渗水系数、构造深度等可作为辅助指标。
8.3 预养护时机选择的流程如图1。
9 病害预处治
9.2.5封缝无需对裂缝开槽,将裂缝清理、干燥后,用密封材料封闭裂缝。常用的封缝材料有:压缝带、抗裂贴、封缝胶等。
9.3 坑槽修补
9.3.1 坑槽修补的形状应为顺路方向的矩形,坑槽四壁不得松动且必须涂刷粘层油,槽深大于50mm时必须分层摊铺压实。
9.3.2坑槽修补时宜使用粘结性较强的改性热沥青混合料。
9.1 一般规定
9.1.1 采取预养护措施前,应对原沥青路面各种病害进行预处治。宜优先选择机械化设备施工。
9.1.2 病害预处治技术包括:裂缝处治、坑槽修补、路面局部铣刨等。
9.1.3病害预处治质量的检查与验收标准应符合13章规定。
9.2 裂缝处治
9.2.1 裂缝处治技术包括灌缝、封缝两种。裂缝宽度大于3mm时宜采用灌缝方式,裂缝宽度小于3mm时宜采用封缝方式。
10.8雾封层质量的检查与验收标准应符合13章规定。
11
11.1微表处主要用于改善路面抗滑性能,修复或填补轻度车辙。微表处必须使用专用的摊铺机进行摊铺。
11.2 单层微表处适用于旧路面车辙深度不大于15mm的情况,超过15mm的必须分两层铺筑,或先用V字形车辙摊铺箱摊铺。
11.3 微表处必须采用改性乳化沥青,选用的改性乳化沥青必须满足“慢裂快凝”和储存稳定性要求。改性乳化沥青质量应符合表6规定。
4.3城镇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应制定系统性成套应用方案,有计划、周期性采用适宜的预防性养护措施。
4.4 城镇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遵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5
5.1沥青路面预养护技术措施包括:病害预处治、雾封层、微表处、薄层沥青罩面、沥青路面再生等。
5.2沥青路面预养护工作内容包括:路面技术状况评定,制定预养护对策,路面病害预处治,预养护技术措施实施,预养护工程检查与验收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