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情况的调查报告

在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情况的调查报告

在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本校推行了导学案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为了了解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及使用后的教学效果,使导学案在教学取得更广泛的应用,特开展此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
靖边四中九年级全体学生及任课教师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问卷调查在九年级进行,共发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51份,达到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教师座谈会三次,学生座谈会十五次,个案调查三十次。

这些座谈会和个案调查,不仅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更为导学案推行积累和总结了经验。

四、调查时间:
2012.10.8-----2012.11.20
五、调查结果:
调查教师情况:
1.教师们比较认同导学案教学模式,也表现比较浓厚的研究热情。

2.《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导学案正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它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它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展示评估—课后拓展延伸。

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教师在导学案的使用中,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

整个学习过程,是一
个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

导学案用一系列利用知识点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把学生推到主动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导学案能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

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数学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数学学习。

因此可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发放。

在上课前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以适当调整教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4、使用导学案教学后发生了很多变化,由于抽批学生的导学案,学生自学情况了解更详细了,课前准备更充分了,更加明确课上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

课堂教学的效率明显增强,学生上课时的表现出现明显的变化:发言的多了,小组讨论实了,展示的方法丰富了,后进生也能有表现了,优秀生更突出了,学生的兴奋点多了;老师不再独占课堂,给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并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当堂检测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

课后学生主动讨论问题的、问问题的多了。

老师课下讨论课堂成败的多了。

5、教师在导学案的使用中,较好地体现了学科知识教学和进行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不仅较好地把学习目标交给学生,并在自己学习中得到有效落实。

而且注重了知识点的能力价值。

每个知识点的内涵,每个知识点的分析整合过程,都是能力培养的过程。

导学案设计中强化了问题设计,思路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交给学生足够思维量,强化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6、教师在导学案的使用中,较好地体现了能力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辩证统一。

在教学中,教师依案引导,学生有序而学,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便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在学习、掌握知识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从问卷中也可看出,老师们都很想了解导学案教学,但是仍存在着部分老师对导学案教学了解不深、不透,甚至误解或理解偏差,以及实践中的困
惑。

其一是教学理念与实际脱离。

要真正理解“以学定教”,就必须改变根深蒂固的“教”的统治地位。

要突出“学”,为“学”而“教”,同时又要注意“教”的必要性、重要性,不是不“教”,是在学生需要时“教”。

“教”不是弱化,而是要求更高。

其二仍有观望现象。

学生、教师利用导学案的操作程序需要认真研究,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充实,教学需要及时反思,教研气氛因每位的参与才丰富多彩。

其三应树立课改的主人意识,不是旁观者。

学生的自学习惯、自学方法需要每位老师必须做的;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每位老师研究探索的;集体教研是依赖于每位老师参与达成的;导学案的预设是靠每位老师生成的。

调研中老师也提出了诸如导学案不尽完善、教材课标需要挖掘、教研活动需要实在、时间不够充分,责任心需增强、课堂教学难以把握、学生习惯需要养成、学生需及时记录整理导学案、学生作业量大的问题、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只要明确了自己的身份自然也就解决了。

调查学生情况:
1.有85%的学生赞同使用导学案;能课前主动预习的学生达72%;能按老师要求认真完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有78%;认为教师教学方式改变的有90%;认为自己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进步的有83%;听课效率提高的有71%。

但是能做到日日清,在导学案上记笔记、学后记的比例仅有68%左右;家长检查导学案的约47%,教师检查导学案的约90%。

2.在使用导学案后,预习有任务有要求了、能真的预习了,预习时会标记、概括大意了,能找出自己不会的问题了。

自己完成作业的能力提高了、自信了。

小组讨论时敢说自己的做法了、愿意参与了。

课上敢展示、敢发言了。

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提高更有信心了,习惯变好了。

优等生的优势更大,学困生也积极参与学习了。

3.从学生对老师们的要求上可看出,很想得到更多的自主学习、展示自己的机会,要求公平、公正;很想得到老师的方法指导和恳切的赞许。

“老师你讲的那么快,还都讲一遍,我跟不上”,“老师你只对答案不是多好吧”,“老师你
在课上尽量减少使用导学案的时间”,“老师你给介绍相应学科的自学方法吧”,“老师,你上课的气氛太沉闷了,把课堂还给我们吧”,“建议质量不高的导学案取消”等给老师们提出了衷恳的建议。

4.学生认为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有指导作用,课堂检测的作用更大。

要求导学案设计注重层次性,少而精,减少作业量。

综上分析可见,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实施以来,在推进学生学习方法变革,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上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仍然很强,学习的自主意识虽有提升,但主动学习的愿望不够强烈。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而新的学习方法的落实与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我相信,只要坚持导学案教学的实施,这种情况一定会有较大的改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