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教材第15页活动
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地理环境的差异列表比较如下:
相似。
区域差异指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2.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人类活动存在差异,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东部季风区广泛而深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没有东部季风区广泛而深刻,青藏高寒区微弱;东部地区的交通比西部地区发达;东部地区的教育和文化比西部地区发达;东部地区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基础比西部地区深厚,改革开放比西部地区早。
3.在东部季风区内部,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北方地区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中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盛产苹果、梨、桃、杏等温带水果;南方地区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中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盛产柑橘、香蕉、龙眼、菠萝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外在形态上,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甚至为平顶屋;南方民居屋顶坡度陡。
(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
我国东部地区交通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但东南地区的内河运输也是一种普遍方式。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南、北方形成了各自的风土人情。
(5)矿产资源的南北分布差异使北方以重工业为主,而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的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东部最高,西部最低,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2)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慢。
A级抓基础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⑥D.①⑤⑥
解析:行政区一般有明确边界,自然区或自然地理单元因边界具有过渡性而没有明确边界。
答案:C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类活动的差异,据此回答5~7题。
2.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
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植被B.土壤
C.气候D.地形
3.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
形成这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降水B.地形
C.土壤D.热量
4.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地区和当地民居搭配不相符的是( ) A.西双版纳——竹楼B.江南地区——尖顶屋
C.陕北延安——窑洞D.云贵高原——蒙古包
解析:第5题,广东人经常喝凉茶是因为广东气候炎热,喝凉茶解暑降温;四川人喜欢吃麻辣是因为四川盆地气候潮湿,吃麻辣可以预防潮湿对身体产生的不利影响。
第6题,不同的地方选择发展水田、旱地农业还是畜牧业主要依据当地降水的多少。
第7题,蒙古包是内蒙古高原的民居。
答案:2.C 3.A 4.D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简图,据此回答5~7题。
5.图中A区与C区的分界线是( )
A.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B.3 000 m等高线
C.400 mm年等降水量线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6.下列地形单元不在C区的是( )
A.内蒙古高原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7.关于三大自然区的人类活动,叙述错误的是( )
A.B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
B.A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
C.B区域地势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烈
D.C区域气候湿润,平原面积大
解析:我国依据地形和气候要素划分三大自然区,图中A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为青藏高寒区,C为东部季风区。
A区由于气候干旱,牧草生长良好,以畜牧业为主;在水源充足的地方也发展了灌溉农业。
答案:5.C 6.A 7.B
B级提能力
读下表,表中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部分特征。
据此回答8~10题。
A.盆地、丘陵B.平原、丘陵、高原
C.高原、盆地D.高原、盆地、山地
9.②表示的气候主要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山气候
10.有关表中③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分布区,畜牧业发达
②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③借助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是我国高品质果、棉生产基地④由于干旱严重,作物种植区的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表中提供材料判断:甲区为青藏高寒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山气候。
乙区为东部季风区,①指东部的地形,以三大平原、三大丘陵、两大高原为主。
由表中特征可判断出丙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干旱特征突出,水源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内蒙古高原有优良的草原牧场,新疆以山地牧场为主,新疆也是我国高品质果、棉生产基地,但在种植区内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
答案:8.B 9.D 10.C
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产业构成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经济地带是( )
A.西部、中部、东部B.西部、东部、中部
C.东部、中部、西部D.东部、西部、中部
12.关于①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达
B.工业发达、资源丰富
C.第三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脆弱
D.第一产业落后、国际化程度高
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①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最大、②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可知①为东部地带、②为西部地带、③为中部地带。
第5题,东部地带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第二、三产业发达,但资源贫乏;第一产业虽然所占比重低,但较中、西地带发达。
答案:4.D 5.A
13.读我国甲、乙两地形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
(1)将下面各区域地理特征的数码代号填入表格的相应空格内。
①外流河②内流河③放射状水系④辐合状水系⑤冰川融水补给⑥雨水补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地山地丘陵地区国土整治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各区域的有利因素出发,分析两地区分别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了不同区域的特点、区域之间的差异等。
从图中经纬度和图形轮廓可以判断出甲地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乙地为我国的海南岛。
第(1)题,塔里木盆地位居我国内陆地区,其中河流多为内流河,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受地形影响,呈现辐合状水系;海南岛地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地形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多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呈现放射状水系。
第(2)题,塔里木盆地受干旱气候影响,荒漠化问题严重;海南岛受地形和气候影响,水土保持任务艰巨。
第(3)题,可从光、热、水、土壤等方面分析长绒棉和天然橡胶的生长条件。
答案:(1)甲—②④⑤乙—①③⑥
(2)荒漠化的防治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保持水土
(3)甲地区夏季高温,光照强,有丰富的灌溉水源,土层深厚,利于长绒棉生长;乙地区夏长冬暖,降水丰富,土壤发育,适宜橡胶生长。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4月19日山东新闻:我省作为“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试点省份,自2013年4月起在黄河三角洲的东营、滨州两市实施,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材料二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2)比较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理环境的异同。
(3)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
(4)
站,另两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而黄河三角洲并未建设,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差异。
第(1)题,从水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第(2)题,两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可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矿产资源等方面进行比较。
第(3)题,黄河三角洲耕地类型是旱地,粮食作物为小麦,油料作物主要为花生;长江三角洲耕地类型是水田,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油料作物为油菜。
第(4)题,核电站建设与经济发展需求、能源状况有关。
答案:(1)黄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
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2)相同点:两地都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地形都以平原为主,都属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不同点:长江三角洲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作物的生长期较长,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比较肥沃,但矿产资源贫乏。
黄河三角洲位于我国的暖温带,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土壤盐碱化较严重,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
(4)
核电站建设可最大限度地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而黄河三角洲本区及周围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并且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能源供应可基本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