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性肌病
②延髓肌型:较常见,表现为言语不清,鼻音重, 咀嚼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流涎等, ③全身肌型 可出现眼肌、延髓肌和脊髓肌受累、严重者伴 有呼吸困难,咳痰不畅,紫绀,甚至呼吸停止
④单纯脊髓肌型 颈肌受累,患者诉颈项疲软,头重。 肩带肌受累,出现两臂上举障碍,梳头、刷 牙、穿衣困难。 下肢带肌受累表现为上楼困难,下楼易跌、 蹲下起立困难。
甲亢性眼肌麻痹:常与突眼并存,主要临床表
现为眼外肌麻痹所致的眼球活动受限、复视、 斜视、视物不清等。
治疗
一般治疗 ①避免高糖饮食 ②避免饱食 ③睡前不宜进食 ④避免寒冷、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及感染
⑤血清钾经常处于3.5mmol/1以下者,应用抗甲 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同时,要酌情适量服用钾 盐以预防 ⑥有入认为心 得安可较好地预防周期性麻痹的 复发,在用抗甲状腺药物甲亢尚未控制而周期 性麻痹频发者,若无禁忌者,可并用心得安, 既可控制甲亢症状,又可预防周期性麻痹复发
甲亢性周期麻痹:发作前,多无明显前驱症状,
发作时双下肢或四肢瘫痪,严重者可致呼吸肌 麻痹。发作时间呈多样性,短者数十分钟,长 者可数天,发作频率可一天数次,也可数年1 次。
甲亢性重症肌无力:
主要分为4型 单纯眼肌型 延髓肌型 单纯脊髓肌型 全身肌型
①单纯眼肌型 最常见,多数表现为单眼睑下垂,部分表现 为双眼睑下垂、复视、眼外肌活动受限,症状 时好时坏,可持续多年不变,多数患者可发展 为延髓型或全身肌无力
中医药治疗
本病属中医学“痿证”范畴,多为脾胃虚寒, 生化之源不足、肌肉失其充养则成气虚之痿。 治宜补脾益气为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同时配合针刺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西医治疗
①积极治疗甲亢 甲亢伴重症肌无力、甲亢性周期麻痹治疗的 最根本措施仍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长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手术次全切 除术或放射性131I治疗对该病均适用。
②肌无力—— 抗胆碱酯酶药物 轻症者 新斯的明每日5〜15mg, 或吡啶斯的明每日60 〜 120mg 酶抑宁每日30 〜 50mg分次月服 重症者 酶抑宁每日30 〜 50mg,吡啶斯 的明每 日180 〜 300mg ,分次口服 新斯的明0.5 〜 1mg肌肉注射每日4 〜 6h1 次
பைடு நூலகம்
③对严重的全身型、延髓型重症肌无力患考, 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者、可 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④对病程较长,肌无力严重,药物 疗效不佳 者,可考虑胸腺放射治疗或胸腺切除,但疗效 各家报道差异较大。 ⑤甲亢性周期麻痹,一般只需口服钾盐来纠正 低钾血症即可,发作严重者可静滴氯化钾
临床表现
急性甲亢性肌病: 起病急,数周内可出现说话
和吞咽困难,发音不准,也可合并甲亢危象, 并可导致呼吸肌瘫痪,威胁生命。
慢性甲亢性肌病: 年轻男性发病率高,起病
缓,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可致 患者出现站立、蹲位起立、走路、登楼、提物 等均感到困难,可见肌纤维颤动,肌电图示非 特异性疾病改变、血尿肌酸增高。
甲亢周期性麻痹
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钾的代谢和分布异常有关。 ① 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促进Na—K—ATP酶的活 性,钾自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增多 ②甲状腺激索兴奋交感神经,使儿茶酚胺分泌 增多,也加速钾的利用, ③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钾迅速转移到细胞内,
甲亢伴重症肌无力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两种疾病均属自身免 疫性疾病,具有某些相似的免疫反应和病理改 变。目前没有证据证实甲亢能直接引起重症肌 无力。
甲亢性肌病
分类
• • • • • 急性甲亢性肌病 慢性甲亢性肌病 甲亢周期性麻痹 甲亢伴重症肌无力 甲亢突眼性眼肌麻痹
病因病理
诱因 :劳累
精神紧张 寒冷 进食高碳水化合物
发病机制
急性甲亢性肌病:
发病机制不清楚,病理有横纹肌纤维退行 性变,肌纤维表面不规则呈乳头状突起的改变。
慢性甲亢性肌病:
甲亢病人分泌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使磷酸 肌酸激酶活性降低,肌酸和磷酸肌酸的含量减 少,肌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和变性,能量代谢发 生障碍,细胞内三磷酸腺苷减少,蛋白质分解 消耗,肌肉摄取肌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