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5米往返跑》教学设计

《25米往返跑》教学设计

水平一《25米往返跑》教学设计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张建添
一、学情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正处于好动、好奇、好胜心强的阶段,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兴趣较易激发,对游戏也情有独钟,但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弱。

针对这些情况,选择竞争性和趣味性较强的游戏进行活动,使学生在学练的过程中达到“玩中学,学中练,练中探”的教学意图,充分享受体育游戏的快乐。

一年级学生运动能力比较强,而且接触过往返跑的基本方法,如果再进行单一的技能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以游戏,比赛的形式贯穿全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乐趣,而且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生心理、生理和认知规律等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简到繁并结合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积极参与、合作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往返跑练习,让学生学到快速奔跑的技能,在折返过程中体会转体动作,提高身体协调性。

2、通过游戏和比赛,激发并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本课的体育教学活动,体验体育活动的情趣。

3、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活泼勇敢、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教材分析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激发学生兴趣,发展下肢力量、协调性及灵敏性,选择《往返跑》作为主教材,是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之一。

因此,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也是水平一的重点教材之一,同时也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

五、组织与教法
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教师讲解示范法、游戏练习法等,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通过游戏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直线跑的技能,并在往返跑的练习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练习方式,从转体练习——短距离往返跑——25米往返跑,让学生掌握25米往返跑的技术要点。

六、教学流程
导入→游戏:春播秋收→往返跑→游戏:长江黄河→放松小结
七、单元设计
往返跑
上课班级:水平一(一年级)执教:莞城英文实验学校张建添
教学目标1、体验在折返过程中体会转体动作,提高身体协
调性。

2、激发并保持运动兴趣,乐于参与本课的体育教
学活动,体验体育活动的情趣。

3、培养活泼勇敢优良品质,培养竞争意识。





篮球场1个
毽球4个
录音机一台
教学内容往返跑
重点转体后迅速蹬地快速跑
难点空中转体
教学
步骤
导入→热身活动→游戏:春播秋收→往返跑→游戏:长江黄河→放松小结
顺序时

达成目标
学习
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一1’培养良好的组织纪
律性,集中注意力,
进入课堂。

导入
以生动童趣的
语言,导入本次
课。

学生展开想象
进入情境,对
本次课充满期
望。



二5’积极参与热身活动
的练习,充分活动身
体各关节。

儿童
舞蹈
教师组织学生
散开,播放
Head shoulders
knees音乐。

学生四列横队
成体操队形散
开,并跟随音
乐节奏进行做
动作。


三6’积极参与游戏练习,
乐于与同伴合作,充
分活动各关节。

春播
秋收
讲解游戏方法
与规则,并组
织学生游戏
明确游戏方法
和规则,主动
参与游戏

顺序时

达成目标
学习
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四14’在折返过程中体会
转体动作,提高身体
协调性。

往返跑
1、教师讲解示
范动作要领。

2、教师巡回指
导,及时纠正动
作,激励学生。

1、进行5M*2
的练习;
2、进行5M*4
的练习;
3、进行10M*2
的练习;
4、体验往返跑
中的转体动
作。


五10’与同伴一起安全进
行游戏,培养反应和
协调能力。

长江
黄河
教师讲解并示
范游戏方法和
规则,并组织学
生进行安全游
戏。

遵守游戏规
则,奔跑中注
意安全。


六3’放松身心,调节情
绪。

放松
舞蹈
教师播放If
you’re happy
音乐,并引入学
生一起做动作
跟随英文歌曲
的音乐节奏,
做放松动作。



七1’肯定本次课自己的
表现,找出存在的问
题。

小结
对本次课简单
小结
回忆本课的练
习情况,和教
师愉快的交流


动负荷预计效



目标达成度:85 %;
练习密度预计:50 %;
教学反思
本次课运动技能目标很好地落实到位,发展了学生的变速变向、制动、快速判断反应和身体协调能力。

同时在其它的目标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整节课中,学生能培养和学习到的能力不只是单独身体技能方面,还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懂得探索性地去学习。

学生从一个游戏中的问题开始,大家一起学习,自己思考,合作共同去尝试,再去实践、验证。

学生都是很自觉地去完成。

经过大家的努力、分析、讨论,最后得出一个结果,往往像这样的结果就是老师们所要教给学生的一些动作技能与要求,而这一个过程不是从老师的角度教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的学习而得出的结果,他们更容易,更喜欢接受这样的体育知识与技能。

脉搏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051015202530354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