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工商管理)对企业文化问题的思考

论文(工商管理)对企业文化问题的思考

对企业文化问题的思考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企业文化综述 (3)2.1 关于企业文化 (3)2.1.1 企业文化的内涵 (3)2.1.2 企业文化的界定 (3)2.1.3 企业文化的认识过程 (4)2.2 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 (5)2.2.1 劳动文化 (5)2.2.2 生产文化 (6)2.2.3 经营文化 (6)第三章企业文化的作用 (6)3.1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6)3.2企业文化具有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 (7)3.3企业文化对企业具有进一步体现凝聚力的作用 (7)第四章对企业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8)4.1 企业文化“心理契约论” (8)4.2 企业文化“建设状态论” (11)4.3企业文化“生命周期论” (13)第五章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16)5.1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16)5.2 营建良性企业文化的几个关键 (17)总结 (19)参考文献 (21)摘要: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确立的,被企业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在现在企业中,到处都有”企业文化’的声音,但是各自有不同的说法,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呢?要着眼于不同的立场上来看这个问题.本文主要对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价值观念;行为规范KeyWords:Corporate Culture;Values;Code of Conduct第一章绪论本文是由我业余学习以来的毕业论文,选来选去,都没有合适自己的论题,所以就以企业文化来作为论题展开写作.为什么要以企业文化为议题呢?因为我从大学毕业以来,一直都是在不同的企业工厂做企业资源管理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对企业文件也有一点点小小的体会与总结.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它是不可复制的,是企业独有的.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故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但不能完全等同于组织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

具体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

教科书上的概念: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

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

第二章企业文化综述2.1 关于企业文化2.1.1 企业文化的内涵南齐王融说:“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狭义的泛指了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同时说明了组织机构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伴随其发展。

它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和体现形式。

从企业的角度讲,企业文化是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是企业所依赖的一种文化价值观。

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实现经济效益的独立核算单位。

企业文化也称公司文化,是企业在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的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也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对企业员工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人的兴趣、思想意识、观念、需要和目的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文化在企业中长期延续下去。

因此,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念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其中渗透了创业者个人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聚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营理念。

2.1.2 企业文化的界定“企业文化”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先从文化和企业的定义谈起。

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如,南齐王融《曲水诗序》称:“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它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社会政治与经济。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我国有时称企业精神,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

其内容大体分为:①劳动文化(主体是劳动者);②生产文化(主体是管理人员);③经营文化(主体是决策层)。

它是企业领导倡导、培植并身体力行的结果,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去,日积月累地逐步形成。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企业经营管理发挥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既使领导人更换,也会代代相传。

如大庆油田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

2.1.3 企业文化的认识过程如何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溶于企业管理之中,具有目标的一致性。

人们对于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认识的深化,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以经济力量的竞争、抗衡、较量的变化为背景。

然而,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从唯理性定义向非理性定义发展的产物。

所以说,对“企业文化”定义的表述就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也各式各样。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包括一整套象征、仪式和神话,它们把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传输给雇员。

有人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包含为数不多的几个基本原则,它代表着公司存在的意识。

而普遍的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信念、价值观、理想、最高目标、行为准则、传统、风气等内容的复合体,是一种精神力量,用于调动、激发目标对象作出贡献。

在我国,许多学者的认识也有很大差异。

一种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个复合概念,由“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两个部分组成。

“外显”指的是文化设施、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和文娱活动等;“内隐”是总目标的倡导,要求遵循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或指这些内容融汇而成的风貌或企业精神。

第二种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精神风格;第三种看法认为,企业文化属于“经济文化”,反映的是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价值观、目的、行为准则和习惯。

企业文化不是一个纯粹的企业性概念,更多的是体现它的“社会性”,不仅包括传统观念和积淀,也包括现代概念的冲击影响。

当然,也有人从“广义”与“狭义”两种形式来分别定义,认为企业文化由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行为文化三部分组成,这和把企业文化分为“硬件”和“软件”或“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区分法没有太大的差别。

可见,“企业文化”概念具有很大的弹性,其内涵与外延有时可以非常广泛,大到无所不包,有时又可以十分具体,细致到某个事物。

上述“企业文化”的概念几乎都是从表象特征性出发来定义,回答的是“这是什么?”而运用主义者却认为,这还不够,必须回答“它做什么用?”和“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两个课题,笔者完全支持这一立场。

因为任何理论只有回到社会实践中去,才有实际指导意义,才得以检验是否具有科学性。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把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描述如下: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观念的产物,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

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2.2 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2.2.1 劳动文化劳动文化的主体是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的基本要素。

是最基本的企业人力资源。

劳动文化涵盖了基础劳动的核心力量和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的全过程。

具体的就是员工的技能、素质、规范和观念。

只有尊重劳动,建立优良的劳动文化,才能够更好的把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

是体现企业生产能力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核心主体。

2.2.2 生产文化劳动文化的主体是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的基本要素。

是最基本的企业人力资源。

劳动文化涵盖了基础劳动的核心力量和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的全过程。

具体的就是员工的技能、素质、规范和观念。

只有尊重劳动,建立优良的劳动文化,才能够更好的把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

是体现企业生产能力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核心主体。

2.2.3 经营文化生产文化的主体的是管理人员。

它是包括企业的中、基层管理者。

企业的中、基层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贯彻和实施公司精神和方案并处理和协调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传递者。

生产文化是企业有计划和组织的实现生产并完成企业总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经营文化。

经营文化的主体是决策层。

它是企业的战略、策划、经营方向和企业重大事件的决策者,关系到企业的盈亏和发展。

同时,企业的决策层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是企业文化的源泉以及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

第三章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理性上的认识是件普通的事情。

然而,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有着巨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它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把企业的员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切的企业目标上来。

企业发展方向是什么?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企业提倡什么?崇拜什么?员工的主力意识必然转向什么?员工的行为规范是什么?工作的态度是什么?只有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全体员工有了战斗的目标,他们才会往这个目标而努力。

在中国和外国,近代和将来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非凡作用。

特别是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更是如此,这种文化到影响企业的决策、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体系,企业财务分析手段以及企业管理领导艺术等。

如日本公司奉行的哲学“和,诚,开拓”精神。

“和”即强调全体员工以“和”为贵,心心相印,主张开展非正式讨论在内部形成风气,公司一年内收到建议421万条。

“诚”则是公司员工对待客户的态度,以诚相待,诚实信用;“开拓”则要求勇于创新,争取更大的成果的一种旺盛的斗志,以向“新领域挑战,百折不挠”的精神调动员工的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