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新闻媒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影响公众生活和情绪、左右社会舆论的关键载体和重要因素,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新闻媒体与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日益密不可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新闻媒体传播的信息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近年来,虚假新闻造成了恶劣影响使得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本文从分析新闻媒体的现状入手,对新闻媒体所担负的社会责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闻传播;新闻媒体;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2-0010-02
1 新闻媒体的现状
目前,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绝大多数新闻媒体办得很好,特别是国家的主流媒体,能够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团结向上、开拓创新、安定和谐的社会风尚,营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良好社会氛围,起到了正确、合理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为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承传统文化,传播优秀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4]。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有些新闻媒体品位较低、格调不高。
具体表现在: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泛滥、虚假新闻频见报端、低俗之风悄然蔓延、恶俗广告十分严重、变相利用“软
新闻”来谋取媒体利益……有些新闻媒体为了争夺市场、吸引公众眼球,片面追求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谋取媒体自身的经济利益,不惜故意制造虚假新闻。
近年来,由于媒体缺乏社会责任而造成的恶性事件频频出现,严重打击了公众对媒体的信任。
例如2007年的“纸包子”事件,就是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某栏目报道的一起虚假新闻,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引起了公众的恐慌,严重影响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威信。
还有关于“毒面粉”“毒香蕉”“注水西瓜”等时事报道,造成无数人失业破产,危害了国家的安定,严重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
究其原因,只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闻从业人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念淡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淡薄,对政治家办报的原则不够坚定;
2)网络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媒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激烈的竞争,许多媒体忽视了社会利益的思考,转向对受众的争取和经济利益的追逐,导致社会责任缺失;
3)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降低,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
近年来,由于传媒业的飞速发展,一大批人员进入新闻采编行业,这些人良莠不齐,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不过关,媒体出于急功近利的思想,
也常常忽视对从业人员的教育;
4)新闻媒体内部制度不健全,或是即使有健全的制度也不能很好地遵守和执行,给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低俗风气以可乘之机。
2 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20世纪40年代末,在美国出现了一种理论——“社会责任论”,后来传播到西欧和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
这种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在行使自己的职能时,还要对社会负责[2]。
他们主张通过讨论的方式来解决社会冲突,保护个人权利和社会利益。
至此,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被广泛关注并得以系统地研究和表述。
那么,新闻媒体究竟担负着那些社会责任呢?
1)尊重新闻传播的规律,坚持真实报道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的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每一个具体的细节都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新闻报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要符合实际情况,经得起核对和检验,不得有虚假因素的出现。
真实性具有事实性真实、过程性真实、有限度真实、及时性真实等热点。
真实性是新闻从业人员在报道新闻事实是应遵循的基本准则[5]。
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首先必须做到提供给受众的信息是真实存在的,防止虚假新闻、杜撰新闻的出现。
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公众的知情权,赢得受众的信赖。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新闻的真实与实际的事实之间是存
在一定距离的。
报道是记者对事实的认识过程,事实本身的复杂性与报道不可避免的简约性是新闻报道之间的基本矛盾。
记者本身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是制约因素之一。
所以,新闻报道与现实世界总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这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所反对的,是那些故意制造虚假新闻,或者进行凭空想象、任意对新闻进行添枝加叶的行为。
2)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包括政治导向、生活导向、行为导向、审美导向、价值导向和广告导向等内容。
导向正确不仅指报道内容正确,还包括要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政治纪律,不出现原则性错误,引导受众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行事,从而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需要全体新闻从业人员的艰苦劳动,反应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媒体的品位。
从报道方案的确定,到报道主题的选取,再到具体的报道行为的发生和报道结果的评价,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体现着这种素质和品位,反映着媒体的导向。
互联网的普及,给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网络中,受众的参与性大大提高,互动性很强,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和交融,同时也为不良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土壤。
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及时关注舆论的动向,了解群众的意见,满足群众的心理需求,尊重群众的地位,对正确的思想发扬光大,对扭曲的、落后的思想
进行适当的引导,避免在群众中泛滥,造成不好的影响。
3)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经济发展迅速。
市场经济的浪潮把新闻媒体冲向了市场的漩涡。
我国的新闻媒体从事业单位转企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各大报纸纷纷改版、扩版,并且开辟出了许多适应市场需求、满足读者要求的版面,如时尚、汽车、房地产、股票等等。
此外,各大报业集团调整战略,优化结构,整合资源,在做大做强主要报纸的同时,还积极开辟子报,甚至跨地区、跨媒体经营,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例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于1995年开辟了《大河报》,大众日报报业集团与1999年开办了《半岛都市报》,并开辟了网站,每日出版电子报。
《齐鲁晚报》还积极寻求与手机媒体的合作,开发了手机报。
凤凰新媒体则涵盖了凤凰电视台、凤凰网、凤凰周刊等一系列媒体形式,实现了多媒体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这种形势下,媒体进行适当的市场定位,适应市场需求而选择经营方式,适当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都是必要的,但是,走向市场又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运作得好,就会使媒体的卖点和品位同时上升,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如果运作得不好,则会使媒体走入误区,为了追求卖点和经济效益而不惜降低品位来迎合低级需求,为了眼前利益而损害自身形象,忽视社会责任,最终丧
失了市场话语权。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统一的。
负责任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重视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重视市场的走向,迎接市场的挑战,开拓属于自己的读者群体和广告市场,形成具有特色的报道风格和特色。
只有这样,才能既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又满足市场需求,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 结论
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传声筒,是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应当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做社会正义的守望者。
参考文献
[1]李舒,胡正荣.“民生新闻”现象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6).
[2]蔡雯.美国“公共新闻”的历史与现状[j].国际新闻界,2005(1).
[3]邵培仁.传播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柳妮,郭清鉴.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与自律[j].青年记者,2007(7).
[5]王曼力.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j].记者摇篮,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