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媒体的社会责任

媒体的社会责任

论文摘要:记者是社会大众的传声筒,因此,它理应为受众传递最为真实和准确地信息,这是禀承对受众负责的原则,更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须知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现代媒体伦理要求媒体从业者遵循“最小伤害原则,哪怕是对批评对象,也要抱有同情之心。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天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就像海伦.托马斯说的:“新闻记者,是公众的信息提供者,他们是民主的看门狗。没有知情的民主,就没有民主可言。”而记者就是来向读者、听众、观众传递信息的人,让他们了解新闻的人。 记者应是人们心中最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人,身为记者,究竟该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真正肩负起社会大众所赋予的使命呢?面向社会的要求和现实,用手中的笔张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为受众提供真实可信的新闻,向百姓揭示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将人人眼中有、个个心中想的现象、问题、观点调查清楚、公诸于世。这既是新闻记者与生俱来的职责,也应该是记者赖以服众的人品。作为一名记者,能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自身的道德人格修养也至关重要。 论文关键词:新闻记者 真实 社会责任感 道德修养 人格修养 目录:社会责任感是新闻记者的生命 社会责任感来自于新闻记者的道德人格修养 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感是新闻记者的生命 新闻工作是一项光荣的工作,新闻记者是一种神圣的职业。记者所从事的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素来被誉为“无冕之王”,历来受到人们的尊重。“社会责任论”,20世纪40年代末出现在美国,后来传到西欧和其他发达地区。这一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在执行自己的职能时,还要对社会负责。而所谓社会责任感,就是记者的报道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对整个社会负责。记者具有社会责任,就是要做到对社会、对大众负责。 因此我们说,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秉笔直书,为民请命”的社会良知和济世情怀;是一种“先天下之放而放,先天下之鸣而鸣”,面对社会进程中种种问题的焦灼不安和忧国忧民;是一种在笔端诉说市民百姓呼声,将镜头聚焦在群众关注的事件身上那种无处不在的新闻敏感和不懈追求。 古今中外,反成大成就、备受欢迎的记者,莫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美国记者里德为了向全世界展示十月革命的真相,冒着枪林弹雨采访,写出了《震撼世界的十天》;斯诺为了反映中国人民抗战的情况,只身深入大西北,写出了举世闻名的《西行漫记》。在我们身边这样的记者也多得数不胜数:中央电视台进入“非典”重症病房近距离采访的柴静,在南斯拉夫战火中牺牲的新华社记者许杏虎,《哈尔滨日报》被众多平民百姓所崇敬和信任的普通记者郝志宏„„他们身上那种深深镌刻在生命中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生命中那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责任心,使他们在新闻报道的漫漫征途上,印下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足印,成为千千万万受众心目中当之无愧的英雄 。 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认为,记者在精神上应当念念于职业的神圣,一杆笔除了服务国家人民的公共利益之外,不容曲用。新华社记者陆拂为一直勉励自己:“自觉站在历史的窗口,正视现实而不回避矛盾。坚持真理而不随波逐流。”记者正是因为怀有一份真挚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够创作出内容翔实、主题突出、切中时弊、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来,才能够无愧于新闻记者这一平凡而神圣的称呼。 记者是社会大众的传声筒,因此,它理应为受众传递最为真实和准确地信息,这是禀承对受众负责的原则,更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但是现在,许多记者都为了一己私利而置新闻的真实性于不顾,制造出一些虚假新闻,从而误导大众,给社会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同时,也严重损坏了记者在公众前的形象。除了制造虚假新闻,还要一些记者为了自己工作的方便,或者为了吸引眼球,不顾别人的困难与处境,揭他人隐私;为了能挖到“爆炸”性消息,更不惜采取欺骗、哄、恐吓等卑劣的手段采访。这些行为都是违背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身为记者,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坚持新闻的真实性。须知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不能以制造虚假新闻、炒作新闻、搞有偿新闻来谋取私利,从而误导大众,给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稍不慎可能会引发出新闻官司。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这既是记者的职业道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在采访中,记者当摆正自己与采访对象的关系,不能高人一等,应以诚待人,虚心请教,采写出具有真实性和价值的稿件。 现代媒体伦理要求媒体从业者遵循“最小伤害原则,哪怕是对批评对象,也要抱有同情之心。正如何三畏先生所言,对文怀沙的评价不能抽离当时“政治挂帅”、“阶级斗争”的历史背景,抱有同情心、悲悯心、、应是一个历史学者和媒体从业者的题中之义。对此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伦理规约》有明确的解释,“对那些可能受到新闻报道负面影响的人表示同情”,“认识到采集和报道信息可能会造成伤害和不适。追寻新闻不是傲慢无理的许可证”。 我们可以设想,面对一篇缺乏“报道公正”与“同情心”的文章,如果当事人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心脏病发作了或者自杀了,那该怎么办?谁来承担责任?我们的社会不能沦于粗鄙的道德审判,我们应该有充分的社会责任感。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天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就像海伦.托马斯说的:“新闻记者,是公众的信息提供者,他们是民主的看门狗。没有知情的民主,就没有民主可言。”而记者就是来向读者、听众、观众传递信息的人,让他们了解新闻的人。同时也是政府的监督者,“是民主的看门狗”。大家可能还知道水门事件,两个《华盛顿邮报》的小记者让总统尼克松下台了。记者一直在追索的问题很简单,总统知不知道这件事?窃听最重要的幕后指使者是谁?后来记者的问题是总统诚实不诚实?而尼克松最终也是因为妨碍司法公正而不得不选择辞职。这就是新闻记者在承担起社会责任,做好“看门狗”的角色。 社会责任感来自于新闻记者的人格修养 作为一名记者,有没有社会责任感,或者说,责任感强烈不强烈,主要取决于记者是否具有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实事求是、严谨细致、勇于创新的优良工作作风;取决于记者是否具有讲道德、讲正气、讲良心,真正做到作文与做人、文品与人品高度的统一的人格修养。 记者生产的是精神产品,而精神产品属于意识形态的领域,起着舆论导向和宣传教育的作用,因此,记者自身道德修养尤为重要。古人云:“无德者居高位,是播其恶于众。”记者记者,并不是一般的记事者。一条新闻稿件的真正价值是它背后的所指,在于它所放射出的思想的火花,这就是所谓的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人,用优秀的作品教育人。德高为范,只有自己德才兼备,方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若是记者自身道德修养不够很难说他的作品如何,俗话说文如其人。古人又说,宁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记者理所应当是“君子之儒”,如果记者忽视自身道德修养,片面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这叫舍本趋末,最终结果是业务素质难得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根本原因就在此。 一名记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重大使命——作党和人民喉舌的使命。因此,要做一名好记者,就必须学会体察民情,真正为民鼓与呼,承担起社会责任。时刻关心广大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让政府及时了解民情,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这样才能不负人民的厚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不断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记者应是人们心中最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人,身为记者,究竟该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真正肩负起社会大众所赋予的使命呢?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心怀天下,关注民生,如实反映社情民意。在一些民生新闻报道中,不能只写一篇稿件就完事大吉了,要加强舆论监督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社会伸张正义,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正,这是历史赋予记者的使命。对于社会中的某些假恶丑现象要敢于揭露和批评,不能报喜不报忧,更不能见义不为,明哲保身。作为记者,要有一种为正义献身的精神。如在参与一些打击犯罪活动的揭露性报道中,记者采访现场可能险象环生,环境恶劣,甚至人身安全没有保障,面对穷凶恶极的犯罪分子,邪恶之徒,你是临阵逃脱,还是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稳如泰山应付自如完成采访工作?若是没有很高的道德素质,就无法深入一线,写出真实而又鲜活的报道。但是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面向社会的要求和现实,用手中的笔张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为受众提供真实可信的新闻,向百姓揭示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将人人眼中有、个个心中想的现象、问题、观点调查清楚、公诸于世。这既是新闻记者与生俱来的职责,也应该是记者赖以服众的人品。 首先,每一篇稿件的采写、编辑,都应该以真实为生命。对新闻事实绝对尊重,为读者受众负责任,应该是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是记者职业道德的底线。人为地制造一堆新闻泡沫,或许可以暂时吸引大众的注意,把读者迷惑住,可当读者发现了泡沫下新闻的虚假,他就会失去对新闻单位和新闻记者的信任与尊重;如果对稿件不加以认真负责的核实,任由虚假新闻畅行无阻,任由不健康情绪和倾向自由泛滥,任由偏颇的思想观念肆意存在,任由笔下生花、添油加醋、 无端渲染一次次出笼,久而久之,传媒的威信就会不复存在,记者的本质就会有所改变。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一张报纸的后面,是千千万万信任你的读者, 为了他们,必须装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心中。 其次,每一篇稿件的撰写、发表,都不能掺杂任何功利目的。社会纷繁复杂,问题众多,总会有人们一时看不到、想不透重视不够、解决不了的东西,记者的使命就是让社会将该看到的看到、该想透的想透、该重视的重视、该解决的解决。这既需要敏锐,又需要勇气和胆识,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即使碰了钉子,也应一如既往。 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近些年来,一些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渐淡漠了。有的把采写新闻当做捞“实惠”的手段,见“利”眼开,“无利不起早”;有的把新闻当成个人的“出气筒”,同被采访单位发生摩擦,便设法找“碴”进行批评;有的拿新闻做交易,把自己同被采访的关系变成交换关系,甚至吃拿卡要,为所欲为;有的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顾社会效果,甚至不惜捏造事实,无中生有„„ 这些问题必将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严重损害新闻单位的形象和声誉。因此,要求新闻记者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