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媒体的责任

新闻媒体的责任

新闻媒体具有怎样的社会责任
科技的日新月异推动着媒介不断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除了广播、电视、
报纸等传统的媒体,网络、手机等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以迅猛的势头发展起
来,这使得信息的传播力度和流动性大大增强。然而,科技是把双刃剑,它
使人们获知信息的渠道更加简捷化、便利化的同时,也使人们遭受着由此所
带来的一系列痛苦:消息的虚假化,隐私的透明化,文化的低俗化。一个被
社会学家和传媒人研讨过无数次的问题再一次摆在人们面前:新闻媒体的社
会责任。
“社会责任论”(SocialResponsibility),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末
的美国,后来普及到西欧和其他发达地区。这一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在执行
自己的职能时,还要对社会负责。它主张通过讨论来解决冲突,注重保护个
人权利和重大的社会利益。那么大众传媒的职能是什么呢?简单抽象地说,
大众传媒的职能就是在社会中进行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形式很多,其中最
重要的就是大众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是一种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组织体
系的社会性的新闻传播活动”,所以新闻媒体的活动不是个人的、脱离社会
的,它存在于严密而完整的社会体系中,与社会体系的主要组成成员——人,
有着密切且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一方面以传播思想、观念影响人们的思想行
为,另一方面又以传播信息、推销广告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对社会负责
任,既是新闻媒体继续存在的意义,又是新闻媒体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
纵观人类社会新闻事业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时,就会清楚地发现,真正
意义的新闻事业产生于阶级社会。新闻事业的发展不仅受到阶级斗争的巨大
影响,而且本身还直接参与阶级斗争,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尽管新闻媒体
相对有其特殊性,但它也不可能离开社会制度的环境,离开政党与群众的要
求而单独存在。西方媒体制度或将媒体看作是“社会公器”,将其看作“一
种公共舆论的载体”,“发挥着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同时传达民众的意见的
作用”;或以私营方式为主体,追逐利润,为公众提供信息消费和文化娱乐
商品。鉴于中国新闻媒体制度及媒体性质的特性,中国新闻媒体的责任是以
客观中立的态度去报道事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授知识,弘扬文化,
教化民众,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普利策曾对新闻记者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
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眺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
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频率整体联系十
分紧密的社会,时刻了解国际国内不断变幻的局势已经成为现代人最重要的
社会需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随着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国人
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这种社会需求显得越来越迫切。新闻媒体作为传达指
令,反馈民意的中介,肩负重任。2008年伊始,南方发生建国以来罕见的大
雪灾,很多大型新闻媒体,如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都派出大批记者,及
时向全国人民报道雪灾现场的实际情况,让人们不至于陷于迷茫的恐惧中。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各大媒体依然冲向前去,及
时向全国人民报道地震灾害和救灾情况,在重大灾难面前,新闻媒体以坚强
的身姿频频亮相,获得高度赞扬。
对新闻媒体,丹尼斯.麦奎尔有一连串精彩的比喻“媒体是使我们看到
身外世界的窗口;是帮助我们领悟到经历的解说员;是传送信息的展台或货
车;是包括观众反馈的相互作用传播;是给予指示和方向的路标;是去伪存
真的过滤器;是使我们正式自己的明镜;是阻止真理的障碍。”最后一个比
喻“是阻止真理的障碍”与前面的似乎格格不入。然而正是这最后一个比喻
应该让我们清醒认识到:新闻媒体不是“完人”,它有自己的缺点。
2007年3月,一则“香蕉致癌”的传言在社会上广泛传播,部分新闻媒
体不假思索,以讹传讹,盲目跟风和推波助澜,大大加速了这一信息的传播
速度和传播广度,让消费者陷于恐慌的同时,使海南省的蕉农损失惨重。半
年之后,一则“纸馅包子”的虚假电视新闻,更是在社会上掀起巨大的波澜,
甚至广泛散播海外。这以事件不仅为外国所谓的中国食品安全威胁论提供了
口实,加剧了矛盾,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透过这两个极端而又
典型的事件,作为新闻媒体,应该重新审视自己所肩负的重大社会责任。诚
然,新闻媒体享有采访权、报道权、舆论监督等权力,公众也有知情权和不
受侵害权。揭露黑暗,针砭时弊,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这种想法是美好的,但行驶权力时若不负责任,不遵守原则,就会适得其反。
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在此挤压下引发的传统媒体的
竞争加剧,使得很多新闻媒体抛弃了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宗旨,逐渐走向
娱乐化、低俗化。有些媒体为了增加收视率(阅听率、点击率),往往设臵
肤浅议程,甚至依靠新闻炒作达到功利性的目的,将新闻媒介“社会公器”
的社会责任臵之不理。
公众真正渴望的是一些通俗易懂但不失高雅的文化。通俗不等于低俗。
你可以不必记住《论语》中那些拗口的言论,但于丹的通俗讲解同样使你了
解到儒家文化的精髓。你也许文化程度不高,没有精力去研究《红楼梦》、
《三国演义》,但是刘心武、易中天让你品尝到另一种滋味的名著。央视《百
家讲坛》的高收视率足以说明公众需要怎样的文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竞争十分激烈,但这决不能成为迎合低俗之风的
借口。渲染明星隐私、畸形婚恋、黑暗暴力等,过分追求卖点,对社会来说
是极其有害的。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使用技术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青少年
能够接触到网络。网络由于本身的特殊性,使媒介环境变得复杂而难以控制。
电视可以又让家长限制收看时间,读物可以由学校控制阅读种类,但网络空
间是无限的,隐藏着许多不健康、不安全因素。青少年的心理没有完全发育
成熟,在铺天盖地的信息涌来时,他们就成了弱势群体。他们分辨力差,自
制力差,很容易成为受害者。近年来,由网上色情、暴力内容引发的青少年
犯罪案例增多,已引起社会普遍的关注。所以新闻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
在传播信息时,一定要严于律己,万不可为一己之私,做出不负责任,甚至
时违法的行为,而应该大力弘扬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珍惜自己的形象和声
誉,自律、自尊、自爱、自责,表现出社会主义媒体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闻媒体应该维护好自身的公信力。在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原有的道德价值
观可能会受到挑战。当正反对立,相互冲突的道德价值观念出现时,作为新
闻媒体的从业人员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价值观念的正确抉择。尤其是在追求个
人利益或媒体的自身利益的同时,是否就可以臵社会利益、公众利益而不顾
呢?答案显而易见。因为个人或媒体一时的自身利益,常常会直接影响到媒
体的社会公信力。一些媒体在新闻业务活动中,为争夺受众,争夺广告客户,
使传播虚假新闻,“炒作新闻”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由些媒体刊登夸大
其词的医疗、美容、减肥广告,误导消费者;一些媒体捕风捉影,盲目追求
轰动效应,大肆炒作明星隐私,诸如“成龙私生女”、“陈坤私生子”等等。
这些毫无意义的炒作只会让公众对媒体产生厌恶,其传播的信息给人一种恶
俗感,毫无价值可言。获第四届范长江新闻奖的新华社记者慎海雄说:记者
笔下由财产万千,记者笔下由毁誉忠奸,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有
人命关天。如果新闻媒体从业者为自身利益,忠奸不辨,曲直不分,就会导
致器公信力下降。俗话说:“民无信不立。”应用到新闻领域,则是新闻媒体
无信不立。一个没有公信力的新闻媒体是无法很好地生存下去的。换句话说,
新闻媒体只有作风正派,牢记职业道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信誉,获得公众
的信任,才具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