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对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与环境做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和探索性
的建议。

关键词: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历史文化资源
一.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与环境
开封是文化底蕴、文化传统和文化创新资源丰厚的文化大市,发展文化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开封是七朝古都,文物古迹仰俯皆是,古风古韵充盈城池,文脉悠久绵长,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文物古迹、文化典籍、历史文化名人是开封特有的文化资源,另如书法、绘画、官瓷、雕塑、朱仙镇木版年画、戏剧、说唱、盘鼓、汴绣、风味小吃等,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旅游资源,为挖掘文化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开发潜力。

以宋文化为主题的清明上河园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开封乃至河南的一大旅游热点,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足以证明宋文化所蕴藏的巨大价值。

遗憾的是,在传统发展观念下我们忽视了新的发展模式下最需要的无形禀赋。

这不能说不是一种缺憾。

二.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产业产业意识淡薄
目前开封市在文化产业范畴相关问题的研究方面则显得相对薄
弱,仅有的一些课题也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很少能够作为决策者参考和指导各有关方面开展工作的依据,且研究成本身也受到开封发展相对落后以及缺乏权威部门或机构的统筹的制约而显得比较
单薄和片面。

由于对文化产业研究不足、认识模糊,宋都古城的文化产业开发存在着片面强调文化产品的公益性而忽视其经济性或
片面强调经济性而忽视文化本质两个互相矛盾又同时存在的问题,发缺乏对其产业属性、经济功能、发展潜力、开发价值的研究和挖掘。

(二)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重视和扶植不够
开封多年来一直坚持发展旅游业,也曾多次提出旅游带动战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截至目前,旅游业还远没有实现做大做强,离以开封市应有的知名度和旅游业应该给经济作出的贡献相比还
及其遥远,其原因就是我市旅游业发展还基本处于相当原始阶段,缺乏整体构划和文化内涵的挖掘,没有真正将其当成文化产业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开发。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和部门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如清明上河园重视文化内涵挖掘实现自身发展并带动周边景区发展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当然,即使在这些做的较好的企业来讲,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仍然是浅层次的,这只要从景区附近粗劣的旅游纪念品就可以看出。

(三)缺乏人才和资金
目前,开封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总量不足、素质不高,这和
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发展本身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需求相脱节,严重影响我市文化产业后续发展和作大作强。

长期以来,我市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受其制约,对文化产业的有意识投入更是捉襟见肘,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比较困难的状态。

与此同时,开封市整体人口素质不高,也影响着文化受众的接受力和参与度,影响着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战斗力和竞争力。

(五普资料显示:全市每十万人中具有大专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低于全国3543人的平均值。


(四)多头管理和服务缺位问题严重
目前开封还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指导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单一,文化建设缺乏资金,文化市场零散分割,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网络。

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其他发展所必须的服务缺失,使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长期停滞。

管理不到位致使宋都古城文化经营秩序比较混乱。

(五)文化产业的结构、布局不合理,技术含量低。

目前开封的文化产业单位规模普遍较小、资金少、水平低且数量不多、缺乏战略眼光、缺乏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培育不足,传统文化产业的比重较大,专业化水平不高,市场运作能力差,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够;在文化产业和产品布局、结构上,存在重门面、轻内涵,重高档、轻
普及的现象,自我开发、发展能力薄弱;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差,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落后,不能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

(六)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市场互动协调不足
部分文化产业项目没有顾及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和市场规律,出现了获奖不卖座、专家叫好群众不买账的现象。

但另一方面,文化市场还存在供需缺口,多元文化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全面关照,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定位及功能单一,与居民的多维文化消费预期产生较大落差。

(七)发展战略的雷同和浅表化问题严重。

开封文化产业一直处于低水平、小规模的粗放经营状态,始终不能提升到相应的产业层次和规模。

所谓的文化产业开发停留在吃老本、模仿的低层次,以开封两个非常有名的旅游纪念品清明上河图和汴绣产品,大量的粗制滥造、质量低劣产品,严重影响了开封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形象。

三.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政府产业导向作用
新兴文化产业目前在开封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如艺术品交易业、节庆会展业、文化经纪业、信息网络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均急需大力发展,以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各有关部门应把新兴文化产业作为最具成长
性的产业,采取各种措施,落实扶持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保证新兴文化产业得到优先发展、快速发展。

(二)加快构建文化产业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推进机制,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领域内的中介机构,使其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运作,使其成为推动开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业化信息、技术和交易平台。

要鼓励和支持各种行业中介机构的组建及活动的开展,举办具有各自特色、能够形成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活动。

积极开展以“文化产业”为主题的高层论坛、专家研讨会、博览会和设计比赛,逐步形成以市场为主体,各种专业平台为支撑的文化产业服务体系。

(三)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2011年3月,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已经晋升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因此我们更应该按照政府协调、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要积极引导支持有意向、有能力的机构、企业和社会中介参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做好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定位及建设工作,使文化产业园区成为文化企业和人才的集聚地,发挥群体竞争优势,探索以文化产业园区为增长极、带动周边共同发展的功能升级的新模式。

挖掘区域发展文化产业的潜力资源,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管理,形成园区的品牌优势。

(四)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依托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的优势,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加快培养既懂文化产业内容,又擅长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人才集聚高地。

充分挖掘宋都古城文化的深厚底蕴,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人才,以优厚的条件和环境吸引人才。

要逐步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深化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要把构建人才资源高地作为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基础工程,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产业队伍,推进文化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五)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发展文化产业开封宋都古城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因而具有吸收民间资本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

所以,在制定文化产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进一步开放个体、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等等非国有经济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重点引导非国有经济成份投资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等,并实行与国有文化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7]。

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的一项重要途径。

(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由于文化产业的各行各业都与知识产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发文化原创精神就显得十分重要。

当前宋都古城特别要在打击仿冒仿制、非法出版、侵犯知识产权和走私倒卖文物的行为和活动,同时也要打击和销毁那些宣扬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商品和服务,整顿和规范文
化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陈红梅,宋之杰.文化产业——城市发展的新动力[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6.
[2]刘长春.刘长春同志在全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会上的讲话[n].开封日报,2005-11-25(1).
[3]牛建强.开封文化旅游资源调查及其开发利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2,(04):01-04.
[4]高新伟.开封文化旅游竞争力的swot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66-69.
[5]胡自勤.开封城市旅游发展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1):40.
[6]魏新生.开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7,(03):32-34.
[7]张高军,王晓峰. “文化旅游圈”视角下的古都旅游开发——以开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10):957-960.
开封市社科规划调研课题(skghb-2011-002)
作者简介:王艳辉,(1981-),男,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与城市旅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