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负责人:__ 夏双双 _ _系主任:__ 胡达丰_ _ _教务处长:__ 郑慧杰_____主管院长:__ 孙翔__ __传媒影视系二〇一四年四月2014级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
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影视制作公司、影视广告公司、婚纱摄影公司等影像传播类行业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摄影师、摄像师、数字视频合成师等技术岗位工作,具有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掌握人像摄影、广告摄影、纪实摄影、数码照片处理、影视摄像、视音频剪辑、特效制作等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较强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所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应达到以下要求:(一)知识结构要求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包括数码摄影基础、色彩构成、数字摄像、影视视听语言、摄影构图等专业理论知识;3.掌握摄影师岗位所必需的曝光控制、画面构图、布光等专业基础知识;4.掌握摄像师岗位所必须的固定镜头、运动镜头的拍摄等专业知识;5.掌握数字视频合成师岗位所必须的视频剪辑等专业知识;6.了解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前沿技术与发展前景;7.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
(二)能力结构要求1.能够进行人像摄影、广告摄影、新闻纪实摄影等作业;2.能够进行MV、影视短片、宣传片的拍摄等操作;3.具有数字视频剪辑合成及输出等能力;4.具有影视剧的拍摄策划等能力;5.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6.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结合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三)素质结构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制观念,热爱祖国,遵纪守法;2.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富有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3.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意识,社会适应性较强;4.毕业生养成了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身心健康;5.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有追求新知识、新技术的欲望;6.具有较强的就业、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创新精神。
四、培养模式本专业实行“2+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与摄影摄像行业企业合作,以人像摄影、广告摄影、纪实摄影、数码设计、影视摄像等关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与实训内容,在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上实施实境训练,内依本专业“影像传播工作室”,外联行业协会与合作单位,对外承接影视生产项目,自主组织师生完成项目任务,形成了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构建以工作室为教学组织和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在校期间按步骤分学期实施完成三大项目(专业综合实训)的“2+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即前两个学期完成摄影摄像两个方向的项目——影视剧摄制和摄影采风,毕业时完成项目——毕业设计,以此三个项目来实现工学交替。
五、毕业要求(一)学分要求本专业应修满144学分,其中必修课140学分,选修课4学分。
(二)证书要求1. 获得NCRE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2. 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证书;3. 获得湖北省中级(四级)摄影师职业资格证书。
六、主要面向岗位(群)与职业能力分析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摄影师、摄像师、数字视频合成师等技术岗位等相此外,各个工作岗位均要求员工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富有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意识,社会适应性较强,有追求新知识、新技术的欲望。
七、课程体系开发(一)课程体系构建教研室老师们在与影视行业企业有关人员一道进行了市场调研,并依据面向摄影摄像技术岗位(群)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后,校企双方根据目标、规格的实现而共同开发了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里的所有课程或教育环节是知识、能力、素质的优化结合,既包含体现能力训练为主线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也有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实践总学时略大于理论总学时;顶岗实习在半年以上;课程设置与开发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改革了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
此外,还开设了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公共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为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奠定基础;开设数码摄影基础、数字摄像基础、摄影与色彩、人像美姿造型、影视视听语言、风光摄影、新闻纪实摄影、数码影像输出等一般专业课为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提供必需、够用的理论基础;开设摄影构图、数字视频剪辑、影视短片创作、数码照片处理、广告摄影、人像摄影等专业核心课,培养学生从事摄影摄像前后期领域的职业能力;开设数字录音制作技术、影视照明、影视化妆、风光摄影采风、纪实摄影采风、MV拍摄与制作、影视特效合成、专业综合实训等实践技能课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开设摄影比赛、DV大赛等拓展课,增强学生对相关专业领域的了解,拓宽专业视野,为职业能力的迁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通过顶岗实习,帮助学生将知识、技能、素质融会贯通,形成岗位能力。
课程体系见图 1(包括全部课程和所有教学环节)图1 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二)核心课程开发我们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及理实一体化要求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理念。
根据摄影摄像技术领域岗位(群)任职要求并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开发了摄影构图、人像摄影、广告摄影等课程;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了数码照片处理、数字视频剪辑等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影视短片创作等共计6 门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着重培养专业核心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图2 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八、专业核心课程描述九、时间分配总表十、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十一、教学学时统计表十二、其它培养措施十三、专业教学团队(一)专业教师任职资格1.专任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素质;2.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应具备摄影师技师或高级技师的资格证书或“双师素质”,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能熟练的操作各类单反相机及摄像机,熟练掌握后期剪辑软件;3.实践教学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承担本专业的课程比例达到40%;4.师资梯队中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比例基本达到1:2:4。
(二)专业教学团队现状表2 摄影摄像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年龄及职称、知识结构一览表(三)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紧密依托合作企业,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1.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培养。
计划投入4万元,支持2名为人师表、基础条件好、教学能力强、教学质量好的教师读在职研究生,以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
2.青年教师培养。
计划投入4万元,先后安排4名专业教师分4批轮流下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践,使他们熟练掌握一项专业技能,达到领先技术水平,获得相应工种技师资格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工程指导、产学研项目开发及社会化服务。
3.“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计划每年从其它高职院校聘请职业教育专家来校讲座,系统讲授高职教育理论、内涵、特点、人才规格及其发展趋势、高职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研究等,为提升“双师素质”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时“充电”。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在校园营造了一种“双师素质”教师氛围,增强了“双师素质”教师的理念和意识。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计划投入8万元,计划在原有4名兼职教师的基础上,再聘请武汉知名企业的2名影视行业界的高级摄影师为专业兼职教师,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改善教师结构。
三年建设期过后,使90%的专业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十四、校内外实训条件(一)校内实训(实验)室(二)校外实训基地为保障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环节有效实施,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上稳定在8-10家,主营业务为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中的婚纱摄影、艺术写真、广告摄影、商业摄影和数码后期设计与制作的影视文化传媒公司等媒体。
对所建立的实习基地有以下要求:1.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必须是行业内技术较为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
这样学生实习时,可以更多的接触到行业的先进装备和工艺技术,更快的掌握先进的操作技能。
管理水平高,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职业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等大有益处,也便于学校进行实习管理。
2.措施得当、管理到位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必须提供一个真正企业化的生产、实习基地,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生产运营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实习环境,配备职业素质好、知识水平高,有扎实专业技术功底的各工种专职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现场讲授生产流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三)实习实训制度建设制定并完善了相关的实训课程标准,编写了实训指导书,加强了各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管理制度。
制定了校内实训室管理办法,制定了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成立了顶岗实习工作小组,充分开发和利用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建立完整的顶岗实习学生档案,形成了校内外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共同管理、共同考核的制度。
十五、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以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严格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进行专业建设,积极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以学院为核心,在武汉杨林传媒文化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共同参与下,围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制定人才培养管理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监控体系、评价体系,逐步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公担。
(一)优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成立主要由来自企业一线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系督导组组成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负责专业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决策、实施、监控与评价。
实行院系两级管理,校企合作共同优化教学质量管理。
本系设有专业教研室和日常教学督导组、实训中心,具体负责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建设,院系均成立了试点专业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企业专家成立了摄影摄像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审定、教学质量的检查、评定等工作。
(二)优化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与武汉杨林传媒文化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优化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按照学院关于制(俢)订2014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课程标准,确保专业人才培养满足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要求。
严格执行学院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实行院系两级管理质量标准体系,对教学工作各环节制定严格细致的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学院规定的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实践教学过程规范、教材选用、授课计划编写、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程考试与成绩评定,以及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的质量标准,并制定本专业实施细则,严格执行过程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