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短平快限时训练详解

高考语文短平快限时训练详解

20XX届高三语文“短、平、快”限时训练答案第一套1.(3分)A,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不能形容退休的老人。

2.(3分)A(B搭配不当,“解决困境”改为“摆脱困境”。

c语序不当,将“历届”调到“是”之后。

D成分赘余,删去“的进行”。

)3.(3分)④①③②4.(5分)从来;但是;都;只要;一定。

5.(6分)示例:①一粥一饭需珍惜②一帘风雨王维画6.(6分)自然物象有衰草、寒云、暮雪。

(3分)荒凉、寒冷、白雪茫茫。

(3分)7.(5分)社会动乱,百姓漂泊不定,饱经苦难。

(2分)为不幸身世而伤感,为“识君迟”而深感遗憾,为别离而痛苦难受。

(3分)卢纶诗鉴赏: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篇,以一个“悲”字贯串全诗。

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着笔,时令当在严冬。

郊外衰败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清的景象。

在这样的气氛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得直、露,但由于紧承上句脱口而出,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奠定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到提挈全诗的作用。

诗的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

“路出寒云外”,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一般。

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

这一笔是情藏景中。

“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冷峻和重压之感,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染作用。

友人终于远行了,此时留在旷野里的只有诗人自己,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偏偏这时,天又下起了雪,荒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

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意脉流畅,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第二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

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

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自己远徙他乡,饱经漂泊困苦,而绝少知音呢?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

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

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

“早”、“迟”二字,搭配恰当,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堪称佳造。

第四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

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友人离别处,独自垂泪掩泣,企盼着相逢之日。

全诗以“悲”流贯,写得情真意切,哀婉动人,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21.参考答案:“贰角姑娘”当上副厅长。

“贰角姑娘”拒绝功利合作。

(任答1句2分,信息挑选正确2分,符合新闻标题要求、字数要求2分。

如答“黄其萍当上了‘贰角姑娘’”只给2分,因为信息没有了新闻价值。

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也应给分)22.参考答案:第①句“文化底蕴丰实厚重”改为“丰实厚重的文化底蕴”,(或“博大深沉的气象”改为“ 气象博大深沉”并去掉“和”字)第②句删去“永远”或者“从”。

第2套1. A(B项“搠”应读shuò;C项“模”,应读mú;“怏”应读yàng D项“讷”应读nè)2.C(A苇—韦;B爆—暴,饥—肌;D液—腋)3.C(A.“蓄意”感情色彩有误;B. 面目一新:样子完全改变,有了崭新的面貌,用于新旧对比之中,不合语境;C. 风声鹤唳:形容惊慌疑惧,自相惊扰;D. 没头没脑: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

望文生义)4.D(A.中途易辙;B. 成分残缺,应在“添加剂”的后面加上“的专项活动”;C.语序不当)5.B14.(1)“遂”字很重要,它将两个否定词“不”与“无”紧密联结起来,贯通上下文,(1分)以表明桑下女具有一颗纯洁而质朴的心。

(1分)(2)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处。

(1分)意在揭露晚唐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1分)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

(1分)(3)诗的开头,富于民歌比兴色彩。

(1分)诗以“池鱼”比“桑女”、“海水”比“华堂”,表明贫苦的桑下女不理解富贵人家的生活,自然而贴切。

(1分)民歌往往重复咏唱。

诗中“吾闻”、“不识”,重叠两次,音节流美,自然地表露出作者的同情之心。

(1分)15、(5分)(1)言笑晏晏;信誓旦旦(2)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3)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第3套1.C(A.“录相机”应为“录像机”,“混水摸鱼”的“混”音“hún”;B.“包庇”的“庇”音“bì”,“两俩口”应为“老两口”;D.“箴言”音为“zhēn”,“返其道而行之”的“返”应为“反”)2.C(“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接踵而来”则是指后面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脚跟,形容来的人接连不断。

这里是可以替换的;A项“老气横秋”,句中形容人老练而自负的神态,是合适的。

而“老态龙钟”是形容身体衰老,行动不灵活,因此不能替换;B项“刮目相看”侧重于对同一个对象因其发生了向好的方面变化而感到惊喜;“另眼相看”则指不用平常的眼光来看待,而是随对象的不同而改变眼光,因此,不能替换;D 项“漠不关心”是指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漫不经心”则是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句子中运用“漠不关心”十分恰当,不能替换)3.B(第一个句号应改为分号)4.A(第一处只能选填①或者③,C答案可以排除。

语意连贯的②④被分开,排除B、D)12.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翻译:天道运行难道不像我们拉弓射箭吗?目标高了便压低一点,目标低了便升高一些;多余的补向不足的,不足的则用多余的补。

天道,是减少多余的来供应不足的。

但人类的道则不是这样,他们减少不足来奉给本就多余的,那么谁能会将多余的拿来改造天下呢?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

因此圣人有大成就却不自恃,功勋卓著也不争其位,不会去炫耀自己的贤能。

13.(1)全诗以“寒水”开始,“烟火”告终,中间历叙旷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边烽,给人的感受是由寒而暖(1分),诗人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景物的不断变动而变化,从惶恐而至欣慰(1分)。

(2)颔联描绘了山区傍晚肃杀阴森的景象:“怪禽”在荒凉凄寂的旷野上鸣叫,已令人闻之惊惶不安,又碰上夕阳下山,山里渐渐暗下来,孤单的行人更加感到不寒而栗(2分)。

这两句诗写声写色,声色均骇人耳目(2分)。

附诗歌大意:几里外就能听到寒冷的溪水流动的声音,荒山上的人家四周都很少有人居住。

怪禽在荒漠旷野上鸣叫,日暮时分让行人我感到惊恐。

月亮在太阳未落之时刚刚升起,点燃的烽火没有越过秦地。

看到在零落的桑柘树旁出现了袅袅的炊烟,我渐渐向之靠近。

14.(1)俯足以畜妻子(2)剑阁峥嵘而崔嵬(3)行人弓箭各在腰(4)星垂平野阔(5)长生殿(填洪昇的其他剧作也可)(6)魔幻19.参考答案:全媒体是一种融合纸质媒体、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的新的传播形态。

(单句形式,没有语病2分;信息完整2分)第4套1.C2.A3.B8.(5分)动作:拜访、交谈、散步、赏花。

表现出词人和故人雨日闲谈赏花时轻松喜悦的情趣。

(动作2分,情趣3分)(意思对即可)9.(6分)“湿”字渲染了细雨霏霏、清冷感伤的环境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中约朋友读《离骚》,含蓄地抒发了词人身在山野,心忧天下的思想感情。

(环境氛围3分,结句意味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19.(6分)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20.(2分)南朝•梁刘勰(答出“南北朝”也可。

朝代、人名各1分。

)21.(2分)构思过程离不开自由的想象。

文段参考译文:古人说:“身体居留在民间,心神却系念着朝廷。

”这里说的就是想象。

写作的构思,它的想象往往飞向遥远的地方。

所以作家默默地凝神思考时,他就会想象到千年之前的生活;悄悄地改变面部表情时,他的眼睛似乎看见了万里之外的情景;他吟咏文章时,好象听到了珠圆玉润的悦耳声音;眼睛闪动时,就出现了风云变幻的景色。

这不是构思所造成的么!所以文章构思的奇妙,能使作家的精神与外物一起活动。

10.(6分)城春草木深恨别鸟惊心雕栏玉砌应犹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每空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第5套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C(A项读音分别为:bèi,zháo/zhuó,qiǎ;B项分别为:pàng/pán xiǎn/xiān,hèng;C项分别为:piǎo/fú,jiǔ/ zhì,chuàng/cāng;D项分别为:qī/qì,dī/tí,chà)2.(3分)D(A语序不当,将“一系列”提至“促进”前。

B项为搭配不当,“火山”不能“冲上数千英尺的高空”,应在“冲上数千英尺的高空”加上“火山灰”;C“完成”与“理想”搭配不当,改为“完成任务”或“实现理想”)3.(4分)参考示例: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让整个世界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墨西哥湾的原油泄露,使我们的绿色地球又一次遭遇严寒。

(两件时事须选自国内、外,形成对比,仿写的句子里还要采用一种以上的修辞手法。

每句2分;不构成对比,最高得3分)4.(5分)⑴【参考示例一】副校长言行欠妥,违反校规,以权压人,对人不尊重。

【参考示例二】教室管理员做法欠妥,执行校规机械生硬,态度强硬。

【参考示例三】二者言行都欠妥。

双方的态度都比较粗暴强硬,彼此缺少理解沟通,不能换位思考。

(明确自己的观点,得1分;两点理由,各1分)(2)【参考示例一】某副校长:“师傅,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还有一点没讲完,请您再等两分钟好不好?”【参考示例二】教室管理员:“老师,很晚了,要不下堂课接着再讲,行吗?”(或“老师,您太投入了,真不忍心打断您,不过已经很晚了,您看还继续吗?”)9.(1)(2分)用一个“横”字,与“万里”相应,描写出江河烟浪的宽阔和无边无际。

(2分,答出“描写出烟浪的宽阔和无边无际”即可)(2)(4分)以“老去情怀”反衬“天涯想”的爱国心切,矢志不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反衬1分,分析1分,诗句2分)(3)(4分)“空惆怅”抒发了作者虽有报国雄心却又壮志难酬的情怀;“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勉励下一代并寄希望于下一代的爱国情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