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限时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尤其是当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家,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摸索前行,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
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
在15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瓷器制作中,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
18世纪法国“罗可可”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
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
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
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
”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该将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艺术称为“中国—法国式”。
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则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
19世纪中叶,摄影术的发明,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出路。
此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了西方艺术家以启迪,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
一些杰出的画家诸如梵·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克里姆特、大卫·霍克尼等,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吸取中国艺术的养分,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杰作,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诚然,一些西方艺术家和学者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的影响,不过,凡是知晓世界艺术史的人都知道,日本艺术并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形成的。
尽管后印象派的画家是从日本浮世绘中获取了灵感,但是日本浮世绘的画法,则是来自中国唐代绘画及明代画家陈洪绶和萧云从的作品。
正如毕加索所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中国人的艺术;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中国。
”在漫长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历代艺术家在实践中探索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超技巧的艺术样式,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在世界艺术史上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世界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审视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更能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桂小虎《东方的启迪——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绘画的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对世界文化艺术影响巨大,因此,被西方艺术史论家公认为世界艺术的高峰。
B.早在14世纪,随着中国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在欧洲上层社会的流行,中国传统艺术就影响到欧洲。
C.发明于19世纪中叶的摄影术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冲击很大,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促使其寻找新路。
D.中国传统艺术特色鲜明,技巧高超,体系完整,地位不可替代,因而为世界艺术发展作出的贡献也最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总述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艺术尤其是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影响,点明其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
B.第二、三两段按照历史时代顺序,具体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巨大影响,紧密照应第一段相关内容。
C.结尾一段重申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地位及贡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并在段末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D.在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过程中,文章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大大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国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其中的风景以及画法与中国宋代风景画非常相似。
B.“罗可可”艺术被认为应称作“中国—法国式”,安格尔被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足见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影响之大。
C.梵·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等杰出画家之所以能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艺术杰作,与他们善于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分不开。
D.有人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影响。
作者对这一观点不以为然,因为日本浮世绘画法也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基础上形成的。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4~5题。
(9分)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B.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C.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有关。
5.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9分)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6.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
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
7.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6分)答: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2分)(1)屈原的《离骚》中“ , ”两句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他追求高洁品质,不被世俗所污的情志。
(2)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常被借用说明为人应清廉不贪,再微小的东西也不能私取。
(3)《锦瑟》中“ , ”一联引用庄周梦蝶的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自己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 。
”(5)古代诗文多用风雨来抒发情感。
而荀子在《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6)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 ”两句说明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_,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
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________,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
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
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
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
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________的当下,必须________、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与时俱进司空见惯方兴未艾未雨绸缪B.与时俱进屡见不鲜如日中天防患未然C.突飞猛进司空见惯如日中天防患未然D.突飞猛进屡见不鲜方兴未艾未雨绸缪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B.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C.因而,人们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D.诚然,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B.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C.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溢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D.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参考答案1.B【解析】A项,“公认为”不正确,原文为“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
C项,“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促使其寻找新路”不正确。
根据原文,在此前艺术家就已经开始寻找新路了,中国传统艺术只是“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
D项,“中国传统艺术”应为中国传统艺术样式;“因而为世界艺术发展作出的贡献也最大”不正确,原文说“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且强加因果关系。
2.C【解析】“在段末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不正确,段末点明写作意图而非提出中心论点。
3.D【解析】“作者对这一观点不以为然”不正确。
根据原文,“诚然”表明作者对这一观点并非不以为然,而是强调日本浮世绘画法也是源于中国。
4.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
B项,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
5.答:示例:①壮志难酬。
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只能在“桑村麦野中”老去。
(2分)②迟暮悲伤。
“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
(2分)③孤独寂寞。
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友人的强烈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