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三萜类化合物2

第八章 三萜类化合物2


4、研究概况
游离三萜 1963~1970年——发现232个 1990~1994年—— 发现330个(多为新骨架) 三萜皂苷 1966~1972年——鉴定了30个皂苷
1987~1989年—— 鉴定了1000多个皂苷
(尤以海洋生物中得到不少新型三萜) 5、结合糖种类 单糖—— glc、gal、xyl、arab、rha、fuc、
21 18 17 11 1 19 13 9 3 14 30 5 29 28 7 15 27 20 22 24 26 25
HO
20
24
O OH
OR3
R1
环黄芪醇
R1O OR 2
R2
H glc H glc
R3
H H glc glc
H
黄芪苷Ⅰ xyl(2,3-diAc) 黄芪苷V glc(1→2)xyl黄芪苷Ⅶ xyl


C4- β 、 α - 2个CH3
C13-αCH3
20 22
17 13 9 10 3 HO H 4 5 H 8H 14
楝烷型(meliacane)
23
20 18 17 19 1 9 7 11 30 13 14 15
O 21
Hale Waihona Puke 35H H
H
HO
29 28
五环三萜
• 一、齐墩果烷型(oleanane)
glcA、 galA、qui等
双糖、三糖、四糖 6、结合位置—— C3、C28、C16、C23、C29
7、生源途径
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从生源来看,(squalene) 通过不同的环化方式转变而来的,而鲨烯是由焦磷酸金
合欢酯(farnesyl pyrophosphate,FPP)尾尾缩合生成。
蓍醇 A
HO
双环三萜
• 从海洋生物Asteropus sp.中分离得到的pouoside A-E 是一类具有双环骨架的三萜半乳糖苷类化合物,分子 中含有多个乙酰基。其中pouoside A具有细胞毒作用。
OR4 OH OH O O
25 28 29 27
4
R1
1 8 11 6
19
14 17 22 30 26
三、甘遂烷型(tirucallane)
• • • 四环稠和同羊毛脂烷——反、反、反 不同之处 C13—αCH3 C14—βCH3 C17—α侧链 C20— S 构型
20 17 13 9 10 3 HO H 4 5 H 8H 14
四、环阿尔廷型(环阿屯烷、环菠萝蜜烷)
(cycloartane)
• 结构大多同羊毛脂烷 • 不同之处—— C19-CH3与C9脱氢形成三C环
H 18 H
H
3 27
H
24 23
6
四、木栓烷型(friedelane)
• 由齐墩果烷甲基移位衍生而来
30 29 20 21 12 11 1 2 25 9 26 14 18 17
12 27 18 11 1 2 25 3 24 23 6 26 17 19 30 29 20 21 22 28 16
19
O OH
OH
HO OH
黄芪醇
五、葫芦烷型(cucurbitane)
• 不同之处
C19-CH3移到 C9-βCH3 C5βH C8βH C10αH 四环稠和:反、顺、反
• •
19 H 9 10 HO H 5
H 8
六、楝烷型
• 不同之处: 母核 26个C 四环稠和方式均为反式
• • C17α侧链——4个脂肪C链 7个CH3 C8、C10、C20、 C22 —4个βCH3、

中性皂苷——碱性醋酸铅沉淀
(五)三萜皂苷的水解
酸水解 乙酰解 Smith降解 酶水解 酯苷键的水解
三萜皂苷的水解
HO OH H+
HO R1
RO OH
20S
10%H2SO4
O OH
R2O R1
人参皂苷
HO R1
HO OH
RO OH
20S
Cl
20S
HCl
HO R1
R2O R1
Smith 降解
HO OH 20S
C4 α C14α C20α C20—— R构型
21 18 17 11 1 19 13 9 3 14 30 5 29 28 7 15 27 20 22 24 26 25
C17—— β侧链(8个脂肪C链)
HO
二、达 玛 烷 型
四环稠和:反、反、反
8位角甲基 C4 、C8、C10、C25 -2β——β体
11 25 1 9 10 8 7 4 5 6 23 24 27 28 29 13 16 20 26 12
H
14
15
17 18
19
21 22 30
2
3
malabaricatriene 1 C13-H
malabaricatriene 2 C13-H
四环三萜 一、羊毛脂甾烷型(lanostane)
四环稠和—— 反 、反 、反(30个C) 8个CH3 C4 β C10β C13β C25-2β
C4、C14、C20——α体
C-20——为R或S构型。
多数C3、C12——OH取代
与羊毛脂烷型不同之处:C13-CH3移到C8位
HO OH
HO
A型——人参二醇 20(S)原人参二醇
(抗溶血性)
• R
• • • • • •
Ra1 Ra2 Rb1 Rb2 Rc Rd
glc 6 arab(p)4 xyl glc 6 arab(f)2 xyl glc 6 glc glc 6 arab (p) glc 6 arab(f) glc
OPP OPP
焦磷酸金合欢酯
焦磷酸金合欢酯
鯊烯
第二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一、链状三萜
二、单环三萜
三、双环三萜 四、三环三萜 五、四环三萜 六、五环三萜 ★ ★
链状三萜
• 多为鲨烯类化合物,鲨烯(角鲨烯)主要存在于鲨鱼肝油及其他鱼 类的鱼肝油中的非皂化部分,也存在于某些植物油(如茶籽油、橄 榄油等)的非皂化部分。2,3-环氧角鲨烯(squalene-2,3-epoxide) 是角鲨烯转变为三环、四环和五环三萜的重要生源中间体。
OR OH

Rh2
glc
3-o-glc
glc2-1glc-O
B型-人参三醇(有显著溶血性)
R1
OR2 OH
R2
glc
人参皂苷Re glc-rha(2-1)
人参皂苷Rf
glc-glc(2-1) H
人参皂苷Rg1
glc
glc
H H
人参皂苷Rg2 glc-rha(2-1)
人参皂苷Rh1 glc
HO OR1
O
24
OR2
23
OR3
OAc
R pouoside A pouoside B pouoside C pouoside D pouoside E
1
R2 Ac H Ac Ac Ac
R H
3
R H
4
OAc OAc H OAc OAc
H H Ac H
H H H Ac
三环三萜
从蕨类植物伏石蕨(Lemmaphyllum microphyllum var.obovatum)的新鲜 全草中分离到两个油状三环三萜类碳氢化合物13H-malabaricatriene 和13H-malabaricatriene(1和2),
2)反相柱色谱
3)Sephadex LH-20 4)制备TLC; 5)DCCC法
第五节 三萜的结构研究
一、三萜的UV光谱特征 孤立双键λ 205-250 nm α ,β -不饱和羰基λ 242-250nm 异环共轭双烯λ 240,250,260nm 同环共轭双烯λ 285nm
二、IR光谱
• 三萜类骨架的区别: • A区(1392~1355cm
第七章
三萜及其苷类
(Triterpenoids)
第一节 概 述
1、定义——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符合“异戊
二烯定则”
• 2、存在 1)游离三萜(C5H10)6
• • 2)苷—— 又名三萜皂苷 (水液振摇起泡) 3)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双子叶植物中分布最多
• 3、因为许多三萜皂苷具有羧基,因此又称为“酸性皂苷”。
50%乙酸
OH OH 20R
HO R1
R2O R1
第四节 提取分离
一、三萜部分的提取分离 1、醇提物 直接柱层析分离 2、醇提后用系统萃取法,主要在氯仿层 3、总皂苷酸水解,氯仿萃取
二、三萜皂苷的提取分离
1、提取:醇提乙醚(丙酮)沉淀法:适于总皂苷 • 大孔树脂法

2、分离
正丁醇萃取法
1)硅胶 分配层析原理
H H
环化 酶
HO
O
2,3-环氧角鲨烯
羊毛脂醇
单环三萜
• 从菊科蓍属植物(Achillea odorta)中分离得到蓍醇 A(achilleol A)是一个具有新单环骨架的三萜类化合物, 这是2,3-环氧鲨烯在生物合成时环化反应停留在第一 步的首例,环上取代基除甲基和亚甲基外,还连有 • l~3个侧链
30 19
29 20 21 17 22 28 16
12 11 1 2 25 9 26
H 18 H
14
H
3 27
H
24 23
6
三、羽扇豆烷型(lupane)
• E 环为五元环,稠和方式——反、反、反、反 • C 19—α异烯丙基取代 其它同上
30

29
20
H
12 11 1 2 25 9 26 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