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主讲:温志宏运动心理学教学目录1、体育心理学对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的问题。
2、体育心理学对学生体育参与的动机兴趣习惯培养的问题。
3、体育心理学研究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教学及教学组织中的心理学问题。
4、心理问题矫正和辅导运动心理学教学目录第一章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教学目标:了解运动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标志性事件。
了解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了解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研究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热情,为今后学习研究打下基础。
重点:了解运动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标志性事件。
了解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难点1、了解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2、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热情,为今后学习研究打下基础。
第一节运动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标志事件特里普里特于1897年进行的社会促进效应实验研究,既开社会心理学研究之路,也创运动心理学研究之先。
1965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成立,推动了运动心理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
第二节运动心理学的研究特点一、研究领域:从研究内容分析,运动心理学有三大研究领域,即竞技运动心理、体育教育心理和大众锻炼心理。
20世纪80和90年代,中国运动心理学在竞技运动心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和实践工作;2000年以后,研究领域明显扩大,体育教育心理和大众锻炼心理的研究明显增加。
二、性质与任务运动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应用科学。
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关系;研究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影响;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
思考与练习:何年何人何事件,可被视为运动心理学学科建立的标志。
国际运动心理学会成立于何年,推动了运动心理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
从研究内容分析,运动心理学有三大研究领域是什么?运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运动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研究对象是什么?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第二章运动活动的动机第二章运动活动的动机教学目标:1.列举成就需要理论、认知评价理论和目标定向理论的要点并说明其应用意义。
2.了解为什么成就需要对运动员的成长和发展如此重要。
3.了解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以及维持内部动机的方法。
4.了解自我定向和任务定向的关系以及这两种定向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意义。
重点:1、了解为什么成就需要对运动员的成长和发展如此重要。
2、掌握培养和激发运动员动机的主要原则和操作手段。
3、理解解成就需要理论、认知评价理论和目标定向理论。
难点:1、成就需要理论、认知评价理论和目标定向理论姓名:胡佳(Hu Jia)籍贯:湖北武汉性别:男生日:1983.1.10身高:1.70米体重:58公斤项目:跳水最好成绩: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0米跳台冠军胡佳,在中国跳水队中出了名的拼命三郎,连队医都叫他“战神”平时训练总是自己加量,在获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0米跳台冠军后记者采访他今天胜利最关键的是什么时,他说:我觉得今天的胜利最关键的是我平时的训练和努力,这几年我真是吃了很多很多的苦,但现在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第一节动机理论一、本能理论二、驱力理论相关知识链接三、成就动机理论要激励人们的积极动机,就要满足人的这种高层次的成就需要。
成就需要是由默里〈Murray,1938〉提出的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投地的愿望(Coon,2004)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Zimbardo﹠Gerrig,1999)。
四、归因理论五、动机系统理论第二节运动动机理论运用成就需要是运动员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和卓越成就需要哪些条件?心理学家布卢姆曾对美国最优秀的钢琴家、雕塑家、数学家、神经病学家、游泳选手和网球运动员进行了一项有趣的调查。
结果发现,决定未来取得卓越成就的首要因素不是“天才”,而是“动机”和“奋斗目标”。
应不断对运动员进行成就需要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正确运用奖励,保护运动员内部动机认知评价理论强调人的兴趣感、能力感、控制感和主动感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而这些心理现象是属于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主观内部原因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源于客观外部原因的动机。
影响内部动机的因素德西效应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做过一系列的实验,他将被试分为三组,主他们去完成一些十分有意思的题目第一组开始解题前告知解一题给付一定酬金,第二组在解题后告知,第三组被试不给任何酬金。
并三组在各自的房间内随意活动,没人在场,也不提任何要求。
实验假设是看哪组会主动凭兴趣去用更多时间去解题。
实验结果表明,第二、三组有更多的人在实验后自由活动时间用更多时间继续解题。
因此,德西得出结论:奖励会产生使内部动机削弱的效应,被称为德西效应。
奖励是一种社会控制手段,限制了人的自主性,自主性是自主选择行为和承担行为责任的程度,控制性是在压力下做出特定行为的程度。
案例认知评价理论在竞技体育中运用思考与练习:动机问题为什么如此重要?成就需要理论,认识评价理论和目标定向理论有那些共同点?向运动员发放奖金,会产生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如何控制向运动员发放奖金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如何长时间地维持运动活动的动机?如何测量运动活动的动机水平?第三节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成就需要对运动员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2、掌握培养和激发运动员运动动机的主要原则和操作手段。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增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重点:1、掌握培养和激发运动员动机的主要原则和操作手难点:1、对运动动机培养中有关理论的理解.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关系。
第三节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一、满足运动员的需要二、正确运用强化手段强化是指出现可接受的行为时,或者给予奖励,或者撤除消极刺激的过程。
强化可分两种:一是积极强化:出现特定的行为时就给予奖励。
二是消极强化:通过撤除消极的结果来鼓励特定行为。
进行强化时应注意以下原则:明确规定应获奖励的行为、奖励的条件以及奖励的标准。
最好对达到标准的良好表现进行没有规律的强化。
鼓励运动员间的相互强化。
奖励不能过量,不能让运动员感到教练员正在企图控制他们的行为。
应使运动员懂得,奖励不是最终目的,它是能力、努力和自我价值的标志,这有利于加强内部动机。
三、因人而异,用直接法激发动机四、变化环境以间接法激发动机五、给学生自主权,培养责任心六、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思考与练习:动机问题为什么如此重要?成就需要理论,认识评价理论和目标定向理论有那些共同点?向运动员发放奖金,会产生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如何控制向运动员发放奖金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如何长时间地维持运动活动的动机?如何测量运动活动的动机水平?第三章唤醒、紧张及焦虑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第三章唤醒、紧张及焦虑与运动成绩的关系教学目标:掌握唤醒、焦虑等重要的心理学概念。
解释唤醒、焦虑是如何影响运动表现和运动成绩的。
了解如何检验赛前情绪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理。
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理论对赛前情绪进行调。
重点:掌握唤醒、焦虑等重要的心理学概念。
解释唤醒、焦虑是如何影响运动表现和运动成绩的。
难点:解释唤醒、焦虑是如何影响运动表现和运动成绩的。
第一节竞赛焦虑一、唤醒与焦虑二、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三、躯体焦虑与认知焦虑四、竞赛焦虑的实质第二节动机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奥克斯丁(Oxendine,1970)总结了有关唤醒水平与任务性质关系的研究,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高唤醒水平是耐力、力量和速度性运动项目取得最佳成绩所必要的。
高唤醒水平会对复杂运动技能活动、精细肌肉活动以及要求协调性、稳定性和一般注意力的活动会产生干扰。
对所有运动任务而言,稍高于平均水平的唤醒比平均水平或低于平均水平的唤醒更合适。
二、内驱力理论操作成绩(P)= 内驱力(D)Х习惯强度(H)内驱力定义为一种所有行为普遍的和非特定的活动冲动,并将内驱力与文献中的生理唤醒相提并论。
第三节焦虑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一、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二、突变模型三、多维焦虑理论四、焦虑方向理论一、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苏联学者汉宁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
该理论认为:每个个体有一个自己的理想机能区段,当焦虑水平处于这一区段内时,可获得最佳操作成绩。
二、突变模型认知焦虑较低时,操作成绩与生理唤醒的关系开头似一条柔和的倒U形曲线;认知焦虑较高时,生理唤醒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操作操作成绩会呈现突然性的大幅度下降。
三、多维焦虑理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与操作成绩呈负线性关系。
躯体状态焦虑----与操作成绩呈倒U型关系状态自信------与操作成绩呈正线性关系。
四、焦虑方向理论琼斯的焦虑方向理论认为,运动员竞赛焦虑体验的强度不是最好的运动成绩相关变量。
竞赛焦虑体验的方向(积极性或消极性的解释)和频率对于运动成绩可能具有更好的预测作用。
思考与练习:唤醒、紧张、焦虑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将焦虑区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躯体焦虑有哪些实践意义?关于唤醒、焦虑与操作成绩关系的早期理论和现代理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突变模型和多维焦虑理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什么地方?设计一项研究,检验倒U形假说的第二项预测:不同的运动任务,倒U形曲线不同。
你更赞同哪种(些)理论?为什么?上述理论对运动员的赛前的心理准备和赛中的心理调节有什么指导意义?第四章运动活动的归因学员?我打比赛时,心理状态很差。
例如在日常训练时我的发球成功率不低,但是一到比赛就频频失误,请问有什么方法能够有效调节自己的心态呢王:练为战,不为看请思考“练为战,不为看”包含了怎样的心理学或体育学原理?第四章运动活动的归因教学目标:了解海德、维纳、琼斯及戴维斯、凯利的4种归因理论及其意义。
了解人们经常出现的4个维度。
了解归因的基本概念和4个维度。
了解习得性无助的性质和原因。
掌握归因训练的应用原则和操作方法。
重点:人们经常出现的4类归因偏差的性质和原因。
归因的基本概念和维度;归因训练的应用原则和操作方法。
难点:海德、维纳等归因理论及其意义第一节各种归因理论的特点一、海德归因理论二、维纳归因理论二、维纳归因理论二、维纳归因理论第二节归因偏差第五节有助于训练比赛的归因进行积极反馈增加成功体验建立成败标准明确哪些因素是可控的设置合理目标强调个人努力坚持实事求是思考与练习:整理本课所学的概念。
思考归因对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的实际作用。
第五章运动员的自信第五章运动员的自信教学目标:了解自我效能和自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自我效能的来源和作用。
了解几种测量自信的方法。
掌握几种培养、增高和保持自信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