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名中医颈肩腰腿痛治疗绝技10

现代名中医颈肩腰腿痛治疗绝技10

现代名中医颈肩腰腿痛治疗绝技10陈庆通活血通络治增生现代医学所称的骨质增生,也叫骨刺,或称骨赘,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病程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

本病属祖国医学痹证之范畴。

陈庆通根据临床的不同症状表现大致分为营卫不和、痰瘀阻络型,气虚督衰、脉络阻痹型及瘀阻型。

陈庆通着重于用活血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骨质增生。

痰瘀阻络型,临床症见颈项或背部或腰部有不同程度的酸楚疼痛,重则疼痛如刺,转侧俯仰不利,或伴有头痛头晕不适,舌质紫暗,边有瘀斑,脉涩。

陈庆通采用化瘀祛痰、活血通络治法,自拟活血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骨质增生,临床效果满意。

陈庆通认为,骨质增生由于压迫刺激颈、腰神经或颈腰动脉而产生颈、肩、腰疼痛麻木不适及头晕等症状,其病理主要是骨刺的压迫和刺激局部产生的组织渗出、水肿,以致经络瘀阻不通,不通则痛。

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提出痹为瘀血致病说,创用身痛逐瘀汤(羌活、独活、秦艽、桃仁、红花、地龙、甘草、牛膝、防己各10g,川芎15g,当归20g,威灵仙30g,制没药、制香附各6g)等方;叶天士对痹久不愈者有“久病人络”之说,倡用活血化瘀法。

陈庆通自拟活血通络汤,药用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田七、地龙干以活血祛瘀通络,使瘀祛则经络能通,通则不痛。

陈庆通认为凡属活血化瘀之药,能改善病变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致病物质排出和病损组织修复。

在活血通络汤中加葛根、白芍2味,陈庆通认为葛根配白芍能改善脑血供,缓解脑血管和平滑肌痉挛,对颈椎病有特效。

陈庆通在临床上遇到有颈项强直者,必重用葛根配白芍,量大,通常各30~60g,以升举清气,转输津液,能解除颈项强直,效果特好。

中医认为“腰者,肾之府也;肾主骨生髓”;如果肾气肾精亏损,则会形成骨质增生症。

对于腰椎骨质增生,陈庆通认为肾虚骨空是其本,腰部酸痛功能障碍是其标。

因此,陈庆通在临床治疗时除了用活血化瘀法外,更应注重益肾壮骨以治其本。

在活血通络汤方中常加熟地、怀山药、杜仲、鹿角霜、骨碎补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使肾气恢复旺盛,肾精充沛,筋骨强健则不易损伤,骨质增生再难形成,从而达到治病求本之目的。

陈庆通自拟活血通络汤,方药组成:丹参15g,当归9g,川芎9g,鸡血藤15g,赤芍15g,红花9g,田七9g,白芥子15g,半夏9g,南星9g,地龙干15g。

若见颈椎骨质增生者则加葛根30~60g,以转输津液,解除颈项强直;如见胸腰椎骨质增生者加淫羊藿10g,鹿角霜15g,怀山药15g,熟地15g,杜仲15g,以壮腰补肾。

【病案举例】黄某某,男性,50岁,农民。

初诊时间1999年1月8日。

诉颈部酸困不适已半年,伴神疲乏力、眩晕,尤以转头伸颈时为著,纳可,二便如恒,舌质暗,苔薄黄,脉稍涩。

颈椎摄片报告:颈椎第3~5椎体骨质增生。

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阻络型颈椎病。

以活血通络汤加黄芪30g,葛根50g。

水煎,日服1剂,连服20天后,头晕、神疲乏力明显减轻。

但转头伸颈时仍有眩晕不适。

再以活血通络汤加葛根增至60g,黄芪40g,连服1个月后诸症皆除。

治疗2个月后,拍片复查报告颈椎骨质增生部位明显疏松吸收好转。

葛雷均茯苓颈舒煮散治疗颈椎骨质增生葛雷均认为,颈椎骨质增生顽疾,当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

患者多为长期从事伏案工作者,如教师、画家、机关干部、公司职员等。

临床多以补肝肾或活血化瘀或祛风除湿等法着手治疗。

葛雷均认为,久病不治,瘀血损络、血瘀痰阻,又致水液代谢失调,加上局部不良刺激,使局部显现骨质炎性水肿乃是其症结所在。

气血不畅、经络痹阻,辨病势必取通阳利水,兼顾化瘀化痰,方为治本之法。

葛雷均运用自拟茯苓颈舒煮散通阳利水、活血化瘀,临床治疗颈椎骨质增生,获效颇佳。

方中茯苓、车前子、桂枝等,通阳利水化痰,又促气化,改善局部循环,促进水肿吸收。

选用穿山甲、地鳖虫等虫类药物,祛除深伏在筋、在骨之瘀,以直捣病所。

正如姚亦陶所言:“久则伤入络,辄仗蠕动之物,松透病根。

”故可获祛瘀生新、通络止痛之效。

葛雷均自拟茯苓颈舒煮散由茯苓、泽泻、桂枝、白术、川芎、葛根、川牛膝、地鳖虫、穿山甲、车前子、鸡血藤、甘草等10余味中药组成,依法炮制后按比例粉碎成均匀小颗粒,每袋装药100g,每日1袋水煎温服,1个月为一疗程。

葛雷均认为本方具有通阳利水、活血化瘀、消除骨细胞炎性水肿的功效。

【病案举例】病例1:郭某某,女,54岁,1998年12月16日初诊。

患者2年前做X线颈椎侧位片示:颈4~7椎体骨质增生,以颈5椎体前下缘增生尤为明显,颈6~7椎间隙变窄。

其后颈常僵直、头昏晕、手指麻木,行牵引术及理疗等,未见显效。

现症见颈痛,双手指麻木,舌淡黯滞,舌边齿痕,脉沉细。

即予茯苓颈舒煮散通阳利水、活血止痛。

服药2周即感颈痛减轻,头昏消除。

嘱继服上方2个疗程,1个月后复查,拍X线片,提示颈6~7间隙变窄改善,现仅偶感手指麻木。

嘱再服3剂以巩固疗效。

病例2:李某某,男,58岁,1994年6月18日初诊。

1989年因头晕、颈强1周,经X线拍片确诊为颈3骨质增生。

曾多方医治,近日感不适加重,病情每况愈下,甚则坐卧亦感上肢麻木,头昏晕如坐舟车,不能正常起居、工作。

诊前复查X线提示:颈3~7椎骨质增生(唇样增生)。

患者形体丰腴,有哮喘史12年。

现纳食尚佳,二便正常。

舌胖嫩苔白腻,边有齿痕,脉弦滑、尺略弱。

即予茯苓颈舒煮散通阳利水治疗之。

服药月余,患者渐感颈强、眩晕缓解,他症也有所减轻。

再服上方1个月,X线片复查提示颈3骨质增生缩小。

病灶压迫症状缓解,恢复健康。

1996年4月随访,情况良好。

郭洪波益肾消刺汤治疗骨质增生骨质增生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骨组织退行性病变。

过度劳累,跌仆扭损等外伤可以加速骨赘的形成。

郭洪波认为,增生的骨赘形成后,压迫局部组织,造成神经韧带的炎症,充血、水肿、粘连,使其失去活动度,引起局部或受压迫神经所支配部位的麻木、疼痛、功能障碍,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郭洪波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主骨。

肾虚则精髓亏,骨失滋养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复因气血不足,跌仆扭损,或感受风寒湿邪,乘虚人内,凝聚于骨,壅阻经脉,气血不畅而发病。

故治疗当从肾着手,在补肾基础上,加入强筋健骨、通经活血、散结消赘的药物。

郭洪波采用自拟方益肾消刺汤治疗骨质增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益肾消刺汤药物组成:骨碎补20g,巴戟天10g,仙茅10g,龟版胶(烊服)10g,当归15g,白芍15g,鸡血藤20g,木瓜20g,威灵仙10g,徐长卿(后放)20g,蜈蚣(研末冲服)2条,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早晚饭后服。

郭洪波认为,益肾消刺汤中,骨碎补、巴戟天、仙茅、龟版胶补肾益精,强筋健骨;当归、白芍补血活血;鸡血藤、木瓜、威灵仙、蜈蚣、徐长卿通经活络,散结消赘,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药物。

本方标本兼治,效果较好。

加减:颈椎增生加葛根20g,天麻(另煎)10g;胸椎增生加姜黄10g,白芥子10g;腰椎增生加杜仲15g,川牛膝15g;跟骨增生加制首乌10g,淫羊藿10g;疼痛剧烈加乳没各10g,玄胡15g;冷痛加桂枝10g,细辛3g;灼热痛加知母10g,黄柏10g。

其他情况随症变化。

郭洪波指出,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宜用上方去威灵仙、蜈蚣、徐长卿,根据身体状况加味巩固治疗半月,可防止复发。

郭洪波指出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一是体质较弱者,可以减轻用药剂量。

二是治疗本病,服药时间较长,要坚持服药,不要中途停药。

三是治疗期间,要多休息,减轻活动程度。

症状消失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

四是骨质增生有合并症者,疗效较差。

五是症状消失后,要再巩固治疗一段时间,防止复发。

【病案举例】病例1:患者,女,18岁,在校高中学生。

因颈项疼痛伴头晕头痛、左手臂麻木2个月,在某医院X线摄片诊断为颈5、6椎轻度骨质增生。

患者在疲劳后症状加剧,上一节课都难坚持。

服西药治疗1月余,效果不好,转用中药治疗。

患者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用益肾消刺汤加天麻、葛根,服7剂症状减轻,20剂后症状全部消失。

继用上方去蜈蚣、威灵仙、徐长卿,加枸杞10g,制首乌10g,巩固治疗半个月,随访1年未复发,X线检查骨赘已消失。

病例2:患者,男,61岁,农民。

因腰痛向左下肢放射至足背2个月余前来就诊。

曾在本地打针服药(药物不清,治疗无效),近2天来疼痛加剧,腰部冷痛,呻吟不已,不能站立行走,需卧才能稍缓解,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本院X线摄片检查诊断为腰2、3、4、5椎骨质增生。

用益肾消刺汤加杜仲、川牛膝、乳香、没药、桂枝、细辛。

服5剂后,疼痛大减,30剂后症状全部消失,继用益肾消刺汤去蜈蚣、威灵仙、徐长卿,加鹿角胶、千年健治疗半个月,随访半年未复发,已能从事农村体力劳动。

姜希才补肾活血通痹汤治疗脊椎骨质增生姜希才认为,脊椎骨质增生是中年以后发生的一种慢性脊椎退行性变,属中医“痹证”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主要是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标实主要是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络,气血瘀滞。

其治疗当标本兼顾,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以治本,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以治标。

姜希才自拟补肾活血通痹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脊椎骨质增生,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姜希才自拟补肾活血通痹汤为基础方:熟地20g,杜仲10g,仙灵脾12g,桑寄生12g,骨碎补15g,当归15g,川芎10g,赤白芍各20g,鸡血藤30g,威灵仙15g,桂枝15g,羌活9g,独活9g,防风12g,甘草10g。

加减:颈项疼痛加葛根30g;腰痛加川断15g,狗脊15g;下肢疼痛麻木加牛膝15g,木瓜12g;病久缠绵不愈酌加虫类搜剔之品,如全虫、蜈蚣、土鳖虫、穿山甲、乌蛇等。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姜希才认为方中熟地补肾填精;杜仲补肝肾,强筋骨;仙灵脾温补肾阳,除冷风劳气;骨碎补补肾壮骨,行血补伤;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当归补血活血;川芎、赤芍活血化瘀;鸡血藤补血行血,舒筋活络;白芍和血脉,缓筋急;威灵仙祛风胜湿,通络止痛;桂枝温经通脉;羌活散风祛湿;独活搜肾经伏风;防风祛风散寒胜湿;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可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活血通络,故治疗脊椎骨质增生可获良效。

【病案举例】刘某,男,60岁,工人,1996年2月16日初诊。

有颈项及腰部疼痛史1年。

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项部及腰部疼痛不适,颈部活动受限,伴右上肢疼痛麻木,腰部疼痛,连及右下肢疼痛麻木,腰部僵硬,活动受限,逐渐加重,不能工作,曾治疗无效而来求诊。

查颈椎、腰椎曲度变直,活动受限,颈椎、腰椎局部压痛,右下肢后伸试验阳性。

舌质红、苔薄白,脉沉迟。

X线片示:颈椎、腰椎骨质增生。

诊为颈椎、腰椎骨质增生。

证属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侵袭,致经脉痹塞,气血瘀滞。

治宜补养肝肾,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药用熟地20g,杜仲15g,桑寄生12g,仙灵脾12g,骨碎补15g,当归15g,川芎10g,赤白芍各20g,鸡血藤30g,威灵仙15g,桂枝15g,羌活9g,独活9g,葛根30g,川断15g,防风12g,甘草10g,全虫6g,蜈蚣1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