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游鲁迅故里作文

游鲁迅故里作文

游鲁迅故里作文
游鲁迅故里作文1
周末,爸爸开车带我和妈妈一起去了绍兴。

去绍兴前我翻了资料,了解了绍兴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人之乡。

名人有鲁迅、蔡元培、周恩来、秋瑾使我对绍兴越来越期待,恨不得长一双翅膀马上飞到绍兴!
大概开了1个半小时的汽车,我们到了鲁迅故里,它坐落在中兴路,是一条保护比较完整的“老街”。

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民国建筑。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过一段话: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叫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蝉鸣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实在是太美了,我迫不及待地排队进去一看究竟,可是在我眼前的却是一块普普通通的菜地,没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也没有蝉、黄蜂、云雀,我问爸爸为什么他能写得这么美?爸爸说他从小就喜欢看书,钻研,运用美妙的文笔写得活灵活现,这就是文学的力量!我很惭愧,要向鲁迅先生学习,刻苦钻研,认真学习,以后成为有用的人!
从百草园出来我们坐了乌篷船,这是绍兴独特的水上交通工具,因竹篷被漆成黑色而得名。

船的两头有竹篷,船身比较小,我们只能坐着,船夫叔叔说不能站起来,容易失去平衡翻船,我吓得靠着爸爸一动不动。

船夫叔叔可厉害了,一只手一只脚就可以滑动船桨,让船稳稳地前进。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三味书屋,爸爸告诉我这里是私塾,就像我们现在的学校,是上学的地方,很小的一个房间,正对着门的墙上挂着一块匾,写着“三味书屋”四个字,匾下面是一幅画。

放着几张桌子,靠左边墙角的位子就是鲁迅先生的,当年他为了给父亲买药迟到了,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他在书桌上就刻了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不迟到。

鲁迅先生不愧是一代名人,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都严格要求自己,值得我们学习一生。

我们又去了沈园,越王台,鲁迅祖屋学到了很多成语,典故,古诗,这趟绍兴行让我受益匪浅,等我学了鲁迅先生的文章,我还要再来一次,肯定又是另外一种心情!
游鲁迅故里作文2
我去过鲁迅留学仙台时读书的阶梯教室,在那里,鲁迅和藤野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

今天,我又有机会去鲁迅少年时期读书的三味书屋,在那里,鲁迅遇到了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

我的心情好激动!
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为我们32位学生提供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我们乘坐的大巴,在一路欢歌笑语中来到了绍兴。

第一站是鲁迅故居。

我们首先参观了宽敞的厨房,在卧室里,我还看到了一张床,那可是鲁迅当年睡过的,不是仿制品。

从鲁迅故居出来不远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第二站,无人不晓的三味书屋。

跨入门槛,上方悬挂着一块写着“文魁”的匾,听说寿家出过举人。

穿过一扇黑色的竹门,我们便来到了当年鲁迅念书的房间。

同行老师告诉我们,“三味”指的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也就是说当普通老百姓,吃粗茶淡饭,认真读书。

我看到房间里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桌椅,原来当时的私塾只提供书本,桌椅得自带,难怪书桌这么不统一,看来那个年代的学习条件真的很恶劣。

除了讲台之外,房间里还摆放着八张桌子,这就意味着教室里只有八个人,这才是真正的小班化教学呀!真羡慕!大家一定都听所过鲁迅因为迟到刻“早”字自勉的故事吧,我很想看看课桌的右下角那个“早”字是否还保留着,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字迹已经很模糊了。

走出三味书屋时,一株茂盛的桂花树映入眼帘,据说鲁迅经常在这里捉知了。

第三站是百草园,鲁迅儿时玩耍的乐园。

和黑乎乎的三味书屋相比,这里空气清新甜润,树木枝繁叶茂,河水清澈见底。

不过,菜地上长满了野草,而且没有见到蟋蟀和黄蜂,有些遗憾。

在咸亨酒店美食一餐后,我们又回到了三味书屋。

大家穿上蓝色长袍,带上一顶垂挂着长麻花辫子的帽子,准备亲身体验一下当年鲁迅上课的情景。

《小学生鲁迅读本》的作者刘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美女蛇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一位老和尚随口编的。

刘老师一层一层启发我们,我们终于明白了,老和尚之所以编这个故事,是因为他身为和尚,不能喜欢美女,于是索性让大家都不喜欢美女。

一个简单的故事,能引发很多思考呀。

今天,我看到了鲁迅的故里,听到了名师的讲课,认识了很多朋友。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三味书屋的课桌、百草园的野草、咸亨酒店的梅干菜蒸肉已经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游鲁迅故里作文3
在暑假,我读过了《小学生鲁迅全集》,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三味书屋,一个个触动着我的心弦。

于是我和爸爸妈妈以及姑父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了鲁迅故里。

一天的游览使我感触颇深。

体会到了鲁迅犀利似剑的文笔,感受到了鲁迅儿时欢乐的情景,也感受到当家族饱受艰难时鲁迅的潦倒际遇。

先进入鲁迅故居,看到了他小时候住的地方。

虽然房间不大,但房间很多,竟有数十间。

前庭后院,廊道似迷宫。

不难看出鲁迅的祖上给家族留下一笔丰厚的家产。

接着,走到了“三味书屋”,这是鲁迅读书的地方。

不够气派,不过是三间柴门小屋罢了。

更准确地说,只有第三间才是读书的地方,里面有一张桌子,两边有两排椅子。

极为简陋,但却是我驻足最久的的地方。

三味书屋的三味指“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写的《我与三味书屋》里鲁迅读书的样子。

据说在鲁迅的课桌上还刻有一个“早”字,是因为有一次,鲁迅上课迟到了,被先生狠狠的批评了一顿,鲁迅便在课桌上用小刀刻了一个“早”,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再迟到。

再走就踏入鲁迅笔下十分传神近乎传说的“百草园”。

只见碧绿的爬山虎占领了一大片墙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生气勃勃,茂密的`竹子细心给游人投下一片硕大的阴影,挡住了夏天难耐的炎热,知了在树梢上欢快的叫着,似乎在热烈欢迎游客,一朵朵不知名的小花在摇曳的草丛中时隐时现,飘出几缕幽幽的暗香。

但鲁迅笔下的覆盆子、何首乌已不见其踪影,可能在岁月的时光中被淘汰掉了。

最后我们来到了鲁迅博物馆,它使我更加了解了鲁迅的一生。

从这里面我了解到鲁迅在日本留学,他当时学的是医学,因为他不想让更多像父亲的人在疾病的痛苦之中离开人世。

但当他返回祖国时,从报纸上看到俄罗斯人在枪毙我们中华人民的时候,鲁迅十分悲愤,但周围的人们却一个个神情麻木,没有一丝的愤怒和反抗。

鲁迅决定弃医从文,用自己的文字来唤醒人们的感知。

在博物馆里,我还看见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一位老师拍的照片,看见了鲁迅自己写的诗,看见了鲁迅在家族困难时记下的每一笔账,看见了鲁迅儿时的玩伴闰土哥,看见了鲁迅和他妻子以及刚出生一百天的周海婴的全家福
这次旅行让我明白了鲁迅爱国爱民的精神,那种决心要用自己的文笔来唤醒人们在自己的同胞被残杀时却无动于衷的表情的精神,来唤醒人们麻木的灵魂的精神,我想这就是中国人应有的气质。

游鲁迅故里作文4
在暑假的一天,我和姐姐顶着炎炎的烈日从绍兴大剧院走向鲁迅故里,我一边走一边嘟哝:“唉!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出门前没用防晒霜。

”“快看,快看,前面就是鲁迅故里了!”只听姐姐在我的耳边兴奋地叫着,我不由得加快了步伐。

刚进大门第一眼瞧见的便是一块大大的石壁,上面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和一幅鲁迅先生的图片。

我们买好票后,便往鲁迅故居走去,一个前厅映入我的眼帘,好不气派,紧接着往里拐便是鲁迅及其家人的卧室,还有一间供奉菩萨的屋子和一个厨房,厨房里有两个灶台和一些炊具,墙壁上挂着一个米糠笥和一些蔬菜、五谷杂粮的样品,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常见的。

走出故居,我便被附近一家臭豆腐店的“臭”味给吸引了过去,毫不犹豫地买了一盒,因这东西不能带进参观的景点,所以我和姐姐也顾不得烫,飞快地吃起来,可是这种状态持续不了多久,大街上便可见两个直奔小店买矿泉水的人,真是
应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话。

这天说变就变,不一会儿天阴了下来,跑到门口听见导游正在说:“三味书屋是绍兴的著名私塾,鲁迅12――17岁时就是在此求学”我们走到书房,看到书房的正中墙上悬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三味书屋”,鲁迅的座位很容易找,因为他在书桌的右方刻了一个“早”字,时时提醒着自己。

我们继续往前走,到了百草园,光听名字,给我的印象是那里面种着一百种不同的草,那场面一定很壮观吧!百草园占地近20xx平方米,这里原来是一个菜园,也可以说是鲁迅小时的一个乐园,那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主要部分基本上还保持着原样呢。

匆匆忙忙的我们来到了鲁迅纪念馆,在这里放着一摞摞鲁迅写的书和一些有关鲁迅的纪念品,我将一本“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的手写稿和一套印着鲁迅图像和他的一些诗句用竹叶做成的书签买了下来。

我游完鲁迅故里后,内心真希望自己能体验一下鲁迅那个时代的生活。

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故居一一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