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鲁迅故里作文8篇在暑假,我读过了?小学生鲁迅全集?,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三味书屋,一个个触动着我的心弦。
于是我和爸爸妈妈以及姑父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了鲁迅故里。
一天的游览使我感触颇深。
体会到了鲁迅犀利似剑的文笔,感受到了鲁迅儿时欢乐的情景,也感受到当家族饱受艰难时鲁迅的潦倒际遇。
先进入鲁迅故居,看到了他小时候住的地方。
虽然房间不大,但房间很多,竟有数十间。
前庭后院,廊道似迷宫。
不难看出鲁迅的祖上给家族留下一笔丰厚的家产。
接着,走到了“三味书屋〞,这是鲁迅读书的地方。
不够气派,不过是三间柴门小屋罢了。
更准确地说,只有第三间才是读书的地方,里面有一张桌子,两边有两排椅子。
极为简陋,但却是我驻足最久的的地方。
三味书屋的三味指“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写的?我与三味书屋?里鲁迅读书的样子。
据说在鲁迅的课桌上还刻有一个“早〞字,是因为有一次,鲁迅上课迟到了,被先生狠狠的批评了一顿,鲁迅便在课桌上用小刀刻了一个“早〞,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再迟到。
再走就踏入鲁迅笔下十分传神近乎传说的“百草园〞。
只见碧绿的爬山虎占领了一大片墙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生气勃勃,茂密的竹子细心给游人投下一片硕大的阴影,挡住了夏天难耐的炎热,知了在树梢上欢快的叫着,似乎在热烈欢送游客,一朵朵不知名的小花在摇曳的草丛中时隐时现,飘出几缕幽幽的暗香。
但鲁迅笔下的覆盆子、何首乌已不见其踪影,可能在岁月的时光中被淘汰掉了。
最后我们来到了鲁迅博物馆,它使我更加了解了鲁迅的一生。
从这里面我了解到鲁迅在日本留学,他当时学的是医学,因为他不想让更多像父亲的人在疾病的痛苦之中离开人世。
但当他返回祖国时,从报纸上看到俄罗斯人在枪毙我们中华人民的时候,鲁迅十分悲愤,但周围的人们却一个个神情麻木,没有一丝的愤怒和对抗。
鲁迅决定弃医从文,用自己的文字来唤醒人们的感知。
在博物馆里,我还看见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一位老师拍的照片,看见了鲁迅自己写的诗,看见了鲁迅在家族困难时记下的每一笔账,看见了鲁迅儿时的玩伴闰土哥,看见了鲁迅和他妻子以及刚出生一百天的周海婴的全家福……这次旅行让我明白了鲁迅爱国爱民的精神,那种决心要用自己的文笔来唤醒人们在自己的同胞被残杀时却无动于衷的表情的精神,来唤醒人们麻木的灵魂的精神,我想这就是中国人应有的气质。
初“识〞鲁迅是在一个下午,平素不善言辞的爸爸突然抑扬顿挫地朗诵一大段话:“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我将大笑,我将歌唱……〞我被这段朴实无华而但意境深刻的语言震撼。
妈妈搬出比砖头还厚的两本?鲁迅全集?,自此,我走近了他的世界,很想知道写出这种文字的他曾经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于是在一个闷热的雨天,我探访了他的故里。
鲁迅故里在一条古街。
街首一面简洁的白墙上,抽着烟斗的鲁迅神情淡然地“看〞着面前来来往往的行人。
顺着街往里走,右侧一个建筑的门上方写着“鲁迅故居〞,这里就是承载他幼时悲喜生活的地方么?经过了鲁迅卧室的窗户,往里看。
最显眼的是一张罩着蚊帐的大床。
靠近窗户的是一张桌子,上面放着本子、笔和墨,这就是鲁迅先生学习和写作的桌子吧!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鲁迅先生坐在桌前奋笔疾书的样子。
跨过一个圆门,就进入了百草园。
里面的几棵大树把繁茂的枝叶搭在了围墙的墙头,攀爬植物也趴满围墙,围墙像被装饰过一样。
一块大石头立在百草园中,上面刻着“百草园〞。
曾经的百草园现在已经变成了菜园,里面种了毛豆、南瓜等蔬菜。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鲁迅儿时和他的朋友经常来这儿玩。
给他那显得枯燥的童年学习生活中增添了很多乐趣,他把百草园记录在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学习的私塾。
墙的最上面挂着“三味屋〞的匾额。
匾的下面是一张中国画,上面画了一只梅花鹿趴在一棵树下。
画的前面摆放着一张紫檀木色大桌子和椅子。
故居旁边就是鲁迅纪念馆了。
纪念馆里展示了他各个时期辗转各地的生平事迹,还有当时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
毛主席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珍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鲁迅生活的年代,中国积弱贫穷,是被列强欺辱的时代。
鲁迅与旧文化旧思想努力斗争,用文字揭露这个社会的种种弊端,为中国社会的思想进步作出了巨大奉献。
鲁迅曾去日本学医,希望毕业后回国救治病人。
有一次课上放映记录日俄战争的幻灯画片,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杀头,旁边竟站着一群中国人在麻木地围观。
鲁迅觉悟到,要改变中国,第一要改变中国人的精神。
于是鲁迅决定弃医从文。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
他的生活经历了曲折、苦难,可他依然勇敢面对。
就如他的?野草?所说:“但我坦然,欣然。
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周末,爸爸开车带我和妈妈一起去了绍兴。
去绍兴前我翻了资料,了解了绍兴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人之乡。
名人有鲁迅、蔡元培、周恩来、秋瑾……使我对绍兴越来越期待,恨不得长一双翅膀马上飞到绍兴!大概开了1个半小时的汽车,我们到了鲁迅故里,它坐落在中兴路,是一条保护比拟完整的“老街〞。
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民国建筑。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过一段话: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叫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蝉鸣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实在是太美了,我迫不及待地排队进去一看究竟,可是在我眼前的却是一块普普通通的菜地,没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也没有蝉、黄蜂、云雀,我问爸爸为什么他能写得这么美?爸爸说他从小就喜欢看书,钻研,运用美妙的文笔写得活灵活现,这就是文学的力量!我很惭愧,要向鲁迅先生学习,刻苦钻研,认真学习,以后成为有用的人!从百草园出来我们坐了乌篷船,这是绍兴独特的水上交通工具,因竹篷被漆成黑色而得名。
船的两头有竹篷,船身比拟小,我们只能坐着,船夫叔叔说不能站起来,容易失去平衡翻船,我吓得靠着爸爸一动不动。
船夫叔叔可厉害了,一只手一只脚就可以滑动船桨,让船稳稳地前进。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三味书屋,爸爸告诉我这里是私塾,就像我们现在的学校,是上学的地方,很小的一个房间,正对着门的墙上挂着一块匾,写着“三味书屋〞四个字,匾下面是一幅画。
放着几张桌子,靠左边墙角的位子就是鲁迅先生的,当年他为了给父亲买药迟到了,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他在书桌上就刻了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不迟到。
鲁迅先生不愧是一代名人,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都严格要求自己,值得我们学习一生。
我们又去了沈园,越王台,鲁迅祖屋……学到了很多成语,典故,古诗,这趟绍兴行让我受益匪浅,等我学了鲁迅先生的文章,我还要再来一次,肯定又是另外一种心情!去年的国庆节,我们一家人去绍兴游玩。
经过了长达五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充满浓郁江南水乡风情的鲁迅故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浮雕上刻着的“鲁迅故里〞四个大字,显得格外苍劲有力。
顿时,一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浮现在我的眼前。
走进街巷,这里人山人海、人流如潮、热闹非凡。
街道两旁有着许多古香古色又不缺乏现代气息的建筑。
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各类特色小吃更是让人垂涎三尺,忍不住驻足品尝。
走着走着,便来到了鲁迅故居,他的家可大了,七拐八拐的,好多屋子。
绕过正厅,有一个园子,那就是有名的百草园,鲁迅儿时的乐园。
也是人们最向往的地方,许多游客在此拍照留念。
在前厅院里,有几尊铜像,一边是和蔼可亲的继祖母摇着扇子给小时候的鲁迅讲:“猫是老虎的师傅〞的故事,看见一旁坐在椅子上的'鲁迅认真听故事的样子,想象着当时的情形,此刻的我忍不住沉醉在当时的故事中。
走出百草园不远就到了鲁迅少年时读书的地方,在讲堂的中央有一块扁,上面刻着“三味书屋〞四个醒目的大字,石扁下面是一幅画,画上有一只梅花鹿正伏在一棵古树下。
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
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
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
字是横着刻的,很像一个含苞未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巧玲珑的火把。
爸爸告诉我这个“早〞字有一段来历: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天天奔波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
教书认真的寿老先生严厉地对鲁迅说:“以后要早到!〞勤奋好学的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小小的“早〞字。
他把一个坚决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
从鲁迅故居出来,天色渐暗,天空飘起了细细的雨丝,踏在窄窄的青石板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大家似乎都沉醉在这迷人的夜色中。
随手取出一把茴香豆,跟随爸爸妈妈上了摇摇摆摆的乌篷船,在头戴乌毡帽,手摇轻篙的船家带着下,结束了一天愉快的旅行!在到达鲁迅故里后,我们首先看到了一面很大的并画着鲁迅头像和旧时水乡美好风光的墙。
而且,在墙的旁边还有几个铜人,其中一组的一个铜人头戴毡帽顶带银圈。
呀!这不就是鲁迅的文章——?少年闰土?中的闰土吗?我走近了一些看,只见他有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脑袋一脸朴实,如果涂上色,还真会被当成活人呢!然后,我们走进了一间两层楼高的仿古建筑里,因为那儿是景区的效劳台,爸爸用身份证领了三张门票,我好奇地接过它,细细地看了起来,在反面,有一些文字,上面记载着鲁迅故里景区在几年建立,这些清代建筑又是何时建成的。
看完了反面,我开始打量起正面来,一翻过来,我便见到了外面的那面墙和小铜人儿,然后,又有几个红色大字“鲁迅故里〞印在上面。
不过,最令我感到疑惑不解是的,在门票的右边,有几个小格子,上面有景点的名字,是干什么用的。
这时恰巧爸爸走了过来,我就问他:“爸爸,这几个格子和里面的字是什么作用的?〞他看了看说:“这几个格子呀,是为了方便给我们游玩而设计的,每过一个景点,他们便会用打孔器在上边相应的格子里打洞,防止游客重复去一个地方。
好了,休息够了,让我们出发吧!〞我消除了心中的疑虑,跟着奶奶和爸爸走进景区。
一走进景区,我便觉得自己好似身处旧时的绍兴一样,两旁都有屋子,屋顶都是用黑瓦封顶,墙壁都是用石灰和黄砖筑成。
在左边还有一条流淌着淼淼碧水的小河,这条河大概四五米宽,偶尔会有几片落叶像小舟一样在水面漂浮。
还有几条乌逢船载着游客轻盈地在水上游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