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的和谐观

孔子的和谐观

孔子和谐观的借鉴意义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中和思想,提出了系统的“和谐观”。

由此,可以把儒家学说视为处理各方面关系,从而使人生及社会实现普遍和谐的学问。

“和”文化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文化仍然是可以借鉴和吸取的重要思想资源,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

这是首次把和谐社会的概念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公平和正义。

”胡锦涛又明确概括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即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儒家“和谐观”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创造性地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转化传统,重建传统,对构建和谐社会仍具理论和现实价值。

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在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方面,孔子有很多独到见解。

首先,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何谓“仁”,孔子解释为“爱人”,并进一步指出要“泛爱众”,也就是说孔子主张爱一切人。

其次,孔子认为“礼”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

认为只有通过“礼”的整合作用,人和人之间才能较少摩擦,化解紧张和冲突,维持一种持久的等级秩序。

第三,孔子主张“和而不同”,求大同存小异,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

第四,孔子强调“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尤其是朋友之间交往的根本之道。

第五,孔子非常注意严于律己,虚心谨慎。

在与人交往时,不要主观臆断,不要自以为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同时他主张关心人,帮助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首先,应该重视规则的制定和完善。

现代社会中竞争无处不在,竞争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但只有遵循一定规则的有序竞争,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才有可能实现互惠互利,进而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强调规则对规范人的行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要重视规则的平等性、合理性。

其次,诚信教育和诚信制度建设缺一不可。

通过信用制度的完善,可以激发和强化个人信用的动机和努力。

通过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使诚信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成为人们的内在品质,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非常重要。

二、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自我是社会的一个细胞,自我的存在必须依赖于社会的存在,因此不仅要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且要重视社会价值的实现。

一个人只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努力去实践,就是一个高尚的人,具有崇高社会价值的人。

对社会而言,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每个人的个人价值得以实现,即为满足每个人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如果每个社会成员既能合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又能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那么他为社会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就会越高,社会财富将越来越丰富,社会的文明程度将越来越高。

相应的,社会财富越多,社会文明程度越高,就越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首先,孔子认为自然界有其自身特有的运行规律。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其次,孔子提出“知天命”、“畏天命”的概念。

孔子认为人们不仅要认识而且要遵循自然规律。

第三,孔子有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论语述而》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当今时代,经济竞争的加剧使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骤然变得严重起来,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资源减少、淡水供应不足等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
问题。

这些问题在我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首先,应该建立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

不仅承认人的价值,而且要承认生物以及一切自然物的价值,人类不应该凌驾于大自然之上,剥夺自然生物的需要和生存权利,而是应该在保持人与自然平等地位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次,应该尊重自然规律,按照规律谋发展。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消耗资源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环境超过环境容量时,必然影响到自然的再生产能力,一旦自然再生产能力遭到破坏,要想达到新的平衡和协调,需要经过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所以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清醒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并按规律办事,必须清醒认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儒家“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如果我们能加以科学、合理地借鉴和转换,必然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