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调试、维修方案(一)汽车修理的关键技术如何确保汽车发动机修理和车身修复能达到维修的技术标准,是车辆维修的最核心,最关键,也是最高的技术难点。
(1)发动机修理1)发动机修理始终贯彻根据车辆自身情况而定,防止提前维修造成浪费,或推迟维修造成车辆动力不足,运行速度下降,燃油消耗量上升等不良影响,因此发动机符合下列条件的方可大修:1.气缸压力:各缸压力差不得超过出厂标准的8%,当发动机气缸压力严重低于出厂标准值时会冒黑烟。
2.功率:发动机功率低于原出厂标准的9%时。
3.燃料消耗率:发动机最低燃油消耗严重超标时。
4.机油消耗率:发动机机油消耗严重,排放超标。
5.发动机有严重异响的。
2)发动机拆卸与分解:发动机从车架上拆下时,必须在完全冷却状况下进行,否则会造成某些零件的变形,拆卸原则按:由副件到主件,有外部到内部的原则。
发动机解体原则是有外到内,按规定顺序拆卸螺栓、螺母,并摆放整齐,并做好相应记号。
3)发动机内部机件的检修,配备专业的维修人员按标准进行探伤和检测,对不符合标准的机件按规定进行修理或更换,确保各机件的可靠性。
4)配件的采购与管理:配件采购有专职人员进行管理,所采购配件必须符合原厂质量要求,严格按照公司采购流程执行,入库配件按规定摆放整齐,并做好入库登记。
5)发动机组装前必须认真清洗零部件,并吹干擦净,确保清洁,同时保证场地清洁有序。
6)为保证发动机的维修质量,配备专用的计量工具和设备,并有专人管理。
7)发动机在维修过程中必须按公司要求填写过程检验单,有质检员全过程跟踪维修过程,并遵循公司的五级检验制度,检验合格方可出厂,以确保维修质量,并做好出厂后回访工作。
(2)汽车车身修理技术1)拆解将因撞击或翻转造成的铁板翻转造成铁板凹陷,梁架弯曲、尺寸位移等伤害部件折下。
将有可能涉及到的或是将进行喷漆的工作部位所有钣金件折下。
2)修复1.车体修复:车体严重变形的车辆放到专门的车身大梁校正仪上进行修复使其恢复设计要求。
2.板制件的修复:对变形严重的板制件进行更换。
能用手工敲平的凹陷、变形、弯曲的板制件进行手工敲平,使其外观尺寸复原。
3.焊接修复:焊接修复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
本公司焊机采用的是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使焊接强度做到原设计要求。
4.钣金件严修:将修复好的车门、车灯等钣金件和移位的机械、电器等非钣金件进行复位。
这需要高超的技艺和耐心,才能做到精准的安装和美观。
5.对于不用拆解的部件可用整形机进行修整。
3)安装喷漆后将所有的钣金件进行安装和固定,以及全部活动钣金部件的测试工作。
3)配件要求。
1.配件必须有很好的塑性。
要有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被损坏的能力。
2.良好可焊性。
可焊性好的材料焊接强度高,开裂倾向小。
3.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既要求在常温下耐腐蚀,防锈能力强,又要求在高温环境下不被腐蚀,不变形。
4.良好的板衬尺寸精度和内在质量。
公司自成立以来,严格遵循五级检验制度:进厂勘验、维修自检、过程检验、竣工检验、出厂检验。
严把质量关,严禁带故障出厂,谁维修谁负责,谁检验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维修质量与工资、奖金紧紧挂勾,充分体现“跟质量要效益、以质量求生存”的经营理念,确保了车辆的技术保障服务。
(二)汽车发动机修理工艺及标准发动机的拆卸、清理、检查、装配(1)拆卸1)车辆解体前,应放干净全部油水液,外部应清洗干净2)总成分解时规定使用专用工具的部位,应使用专用工具。
不允许使用钢丝钳夹持螺栓,螺母进行拆卸,对于锈蚀严重的螺栓,螺母可在拆卸前涂上松动剂后在拆卸3)拆解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拆卸顺序,掌握合适的拆卸强度。
4)对装配有规定的配套件,均要标明记号。
5)拆卸的零部件及各种螺栓、螺母和垫圈,应分类放置在规定的台架上。
精密配合偶件,应成对放置在清洁的洗液中。
(2)清洗1)总成分解后,所有零部件应清理干净,并除锈。
2)电器元件(如传感器)不得在清洗液中浸泡、清洗。
3)橡胶、塑料件应使用规定的清洗液清洗。
4)清洗后的零件应按标准要求检查分类,注明记号,放置在干净环境。
(3)检查与修理1)精密加工的零件表面应防止碰伤,精密配件表面应涂油防锈。
2)有分级修理尺寸的零件(如曲轴、缸套等)应按分级修理尺寸进行检查测量并做好记录3)选用的主要零部件,其几何形状,加工精度,材质,机械性能硬度和表面粗糙度均应符合标准。
4)安装油封应使用专用工具,均匀用力将油封压到位。
5)需要探伤检查的部件,按规定进行严格探伤检查。
6)密封性严格的零部件,应按照规定检验其密封性能。
7)有配合要求的零件,其表面在装配时严格敲打。
8)主要螺栓出现变形裂损应更换,螺孔及零件上的螺纹在有效范围内出现变形,滑扣、应进行工艺加工。
(4)装配1)铜、钢质衬垫应完整无缺,软木垫,石棉垫应换新品。
2)有拧紧顺序和拧紧力矩的螺栓、螺母用拧力扳手按顺序拧到紧,并达到规定拧紧力矩。
3)各部油道、油孔内部必须清洁畅通。
(三)发动机修理技术标准(1)发动机体1)气缸体、气缸盖气缸体上平面和气缸盖下平面度应符合技术要求。
气缸体上平面和气缸盖下平面应无明显的凸起、凹陷、划痕、缺损或平面度超过允许使用限度,否则应根据情况进行修理或更换。
气缸体上平面经过加工后、上平面与气缸体曲轴主轴承座孔公共轴线的距离一般不小于原设计尺寸0.40mm。
且平行度亦应符合规定。
曲轴主轴承座孔凸轮轴轴承座孔同轴度应符合标准。
气缸体后端面,对曲轴两端轴承座孔公共轴线的垂直度不得大于0.20mm。
气缸体下平面,气缸盖上平面修磨后表面粗糙度不得超过Ra3.201um气缸盖修磨后,燃烧室容积不得小于原设计最小限值的95%。
火花塞座孔螺纹损伤不大于一扣。
其他螺纹、螺孔不应大于二扣。
气缸套定位孔内壁应清洁,无明显划痕,砂眼与缺陷。
分水管不应腐烂生锈,水套内水垢应清除干净。
气缸体,气缸盖内各润滑油道应清洁,畅通。
气缸体、气缸盖进行水压试验,必须符合技术要求。
2)气缸套气缸磨损后其圆度和圆柱超过使用限度,不能按最大级别修理尺寸修理时,应统一更换缸套。
更换缸套时,同一台发动机应选同一品牌,同一级别,同一组别的气缸套。
气缸套与承孔的配合,干式缸套过盈配合量为0.05mm-0.10mm湿式缸套为0.05mm-0.15mm.安装后的气缸套上端面,一般应高于缸体上平面0.00mm-0.10mm。
缸套密封圈不允许重复使用,安装密封圈时不应有扭曲变形。
3)气缸搪削在气缸内测量气缸的磨损量,圆度与圆柱度达到或超过限值时进行,应进行搪削。
(或更换)搪缸前,应先对需要修理的缸体进行修理或更换。
根据气缸的修理尺寸,选择与气缸相同修理尺寸的活塞。
然后计算气缸的搪削量。
搪削量=活塞裙部最大直径+配合间隙-磨缸余量搪削后各气缸圆度和圆柱度不得大于0.15mm。
气缸直径差不得大于0.025mm,气缸壁的表面粗糙度不得超过Ra1.60um 搪削后的气缸中心线对曲轴主轴承孔轴心线的垂直度,应符合技术要求。
不得大于0.05mm。
(2)气缸的珩磨1)气缸应按隔缸的顺序进行珩磨,并按同一级别,同一组别尺寸的活塞配缸。
珩磨后的气缸与该缸活塞的配合间隙应符合要求。
2)气缸珩磨后,缸壁表面糙度在Ra0.20um—Ra0.40um。
圆度不得大于0.0075mm。
圆柱度不得大于0.01mm。
3)气缸珩磨后,在缸体下端活塞环形程以外的部分允许有少量砂眼存在。
不得超过三个,孔径不得大于0.50mm。
孔距不大小于15.00mm。
(3)油底壳和正时齿轮室,正时齿轮盖。
1)油底壳部允许有裂缝和凹陷。
2)油底壳与气缸体结合面应平壁,平面度不应大于1.00mm。
3)安装油底壳时应按规定的顺序和力矩将螺栓拧紧。
4)正时齿轮室盖不允许有裂纹和凹陷,不得有损伤。
(4)曲柄连杆机构1)活塞活塞顶部和燃烧室内不应有烧蚀现象,活塞的裙部,环槽根部不应有任何性质的裂纹,否则应予以更换。
活塞应根据气缸的修理尺寸,选配与气缸同一修理级别的活塞。
同一台发动机的活塞质量组别一致,质量差不与标准质量5%。
、活塞销座孔表面粗糙度不得超过Ra0.40um,活塞销座孔与活塞中心线的垂直度应符合要求。
(5)活塞环1)活塞环选配应与气缸,活塞相同的修理级别。
2)活塞环侧隙应符合要求。
3)活塞环端隙应符合要求。
4)活塞环背隙应符合要求。
5)活塞环漏光度应符合要求。
(6)活塞销1)活塞销的选配。
常温下,用手应能比较费力地将活塞销推入座孔。
过盈配合的活塞销,将活塞加热到75℃—85℃以后,涂有机油的活塞销能顺利的推入座孔即可。
2)活塞销表面应无锈蚀,无斑点,表面粗糙度不得大于Ra0.20um,圆柱度不得大于0.00125mm。
3)活塞销损坏与活塞销端面之间应留有0.10mm—0.50mm的间隙(7)连杆1)连杆应进行探伤检验。
㈠浸油敲击检验法。
㈡磁力探伤法,技术要求:连杆不应有任何性质裂纹。
2)连杆弯、扭曲检验应符合技术要求技术要求:连杆大小端承孔的中心应在同一平面内。
其平行度应不大于100:0.03。
连杆大小端承孔的中心距公差一般不大于正负0.05mm。
3)连杆衬套座孔与连杆衬套的过盈配合两一般在0.10mm-0.20m的范围内。
4)连杆衬套内控粗糙度不得超过Ra0.40um圆度和圆柱度不得大于0.0025mm。
5)连杆衬套与活塞销的配合间应符合要求。
6)连杆大头侧面与曲轴臂之间,一般应有0.10mm-0.35mm之间的间隙。
7)同一台发动机各连杆的质量组别应一致。
不超过5g。
8)连杆螺栓与螺母上的螺纹不应有滑扣或变形。
(8)曲轴1)曲轴修复前应进行探伤检验应符合技术要求。
2)曲轴弯曲度检验应符合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主间主轴对两端主轴的径向跳动力量,一般不大于0.15mm。
否则予以更换。
3)曲轴主轴颈,连杆轴颈的圆度,圆周度应符合技术要求。
曲轴主轴颈与连杆轴颈圆度不大于0.0125mm。
曲轴主轴颈与连杆轴颈圆度不大于0.010mm。
4)曲轴主轴颈连杆轴颈的修理尺寸,每缩小0.25mm为一段。
同轴修理级别必须一致。
一般不超过四级。
5)曲轴修磨后应符合技术要求连杆轴颈轴心线与主轴轴心线平行度大大于0.01mm中间主轴颈的径向圆跳动量不得大于0.05mm。
轴正时齿轮轴颈的径向圆跳动量不得大于0.03mm。
轴技带轮轴颈的径向圆调动量不得大于0.06mm。
各轴颈圆度,圆柱度均不得超过0.005mm,表面不得超过Ra0.40um,油孔应有1×45°的倒角。
轴表面不得有焊渣,毛刺和金属屑等杂物,表面不得有明显划痕,斑点沙眼等缺陷,油道应清洁畅通。
必须对曲轴进行动平衡试验。
(9)曲轴轴承1)曲轴轴承表面合金剥落,烧熔或严重磨损,定位变形或损坏,应予以更换,大修必须更换曲轴轴承。
2)曲轴主轴承与主轴颈的配合间隙必须符合要求。
3)连杆轴承与连杆轴颈的配合间隙必须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