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一.理想志向壮志难酬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
2.马丁.路德.金面对民众,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激发广大黑人同胞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热情。
他毕生为追求黑人自由而努力,他最终因此被敌人暗杀了。
3.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着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
4.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
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后以慨叹生不逢时或表示年迈。
李广,汉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后来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5.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着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暇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二、恒心毅力面对挫折1.当代着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着名作家。
史铁生我与地坛2.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之时,凭着坚强的意志力,最终创作了生命交响曲等诸多世界名曲。
3.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
勾践灭吴,选自国语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5.后唐庄宗李存勖励精图治,取得了一时之盛;但他在兴盛之时,宠幸伶人,骄奢无度,最终身死国灭。
欧阳修伶官传序6.“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
7.郭小川致青年公民:然而迎接你们的却不尽是小鸟的悦耳的歌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常有凄厉的风雨和雷的轰鸣……8.食指相信未来: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9.张洁我的四季: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10. 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个灾难里沉没。
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我的四季11. 有些重大问题,需要长时间的苦战。
艾立希失败了605次,才制成药物六○六;居里夫人从数吨铀矿残余物中提炼出只有几十毫克纯镭的氯化物。
可以想象,他们付出了多么大的劳动。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前人刻苦钻研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进。
12.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为一个盲人,海伦·凯勒并没有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向我们展示多少“命运”的多舛,而是更多地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热切、坦诚和真挚。
可以这样说,尽管她受尽了“命运”的折磨,但她献给人们的仍然是一颗火热的心,一颗关爱世界的心。
海伦·凯勒的经历如果说给了我们巨大的心理震撼和敬畏,那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所袒露的心迹,能给我们巨大的人生感染,鼓舞我们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13.曹雪芹出生富贵之家,雍正年间,家产被朝廷抄没,举家北迁。
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山村,在贫困潦倒的生活中,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红楼梦前八十回。
14.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马克思;资产者——无论保守派和极端民主派——都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5. 斯多葛派哲学的名言:“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16.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
培根17. 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18. 人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周国平直面苦难三、爱国情怀1.鲁迅为了救国救民,他选择去日本学医学,又为了疗救民族的灵魂,他最终弃医从文。
2.屈原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他虽遭楚王的疏远,但他还是不忘为国尽忠而远走他国。
3.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最后他们英勇牺牲了。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4.屈原身处放逐之时,但仍心牵怀王,牵挂楚国的安危,当楚国都城郢被攻破时,他忧愤地投入汨罗江。
司马迁屈原列传5.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主动避开与廉颇的矛盾,他曾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6.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进退,有失败。
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
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刘征7.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8.假若我只是一只鸟,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
艾青9.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10.拜伦,为自由而战的歌者;拿破仑,为民族解放而战的英雄。
11.肖邦于1930年到法国定居,创作了大量饱含爱国情感的优秀作品,临终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12.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艾青四、亲情乡情1.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她凭借伟大的母爱让史铁生重获新生。
我与地坛2.“儿寒乎欲食乎”母爱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
归有光项脊轩志3.李密为照顾年迈的祖母,向朝廷请求辞职。
李密陈情表4.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
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
柯灵乡土情结5.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有的侘傺无聊,铩羽而归。
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去来兮,种菊东篱,怡然自得。
——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柯灵乡土情结6.比灾难、战争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放逐:有家难归,有国难奔。
屈原、贾谊、张俭、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直至康有为、梁启超,真可以说无代无之。
——也许还该提一提林则徐,这位揭开中国近代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伟大爱国前贤,为了严禁鸦片而获罪革职,遣戍伊犁。
他在赴戍登程的悲凉时刻,口占一诗,告别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百年后重读此诗,还令人寸心如割,百脉沸涌,两眼发酸,低徊唏嘘不已。
柯灵乡土情结7.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五、以民为本1.现代诗人穆旦在诗歌赞美中写到:“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这表现他对人民无比热爱。
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保护老百姓,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3.强秦因不施行“仁义”,失去民心,从而失去天下。
贾谊过秦论4.灭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他们自己不爱护百姓,灭掉秦国的也不是天下人,而是它自己不爱护天下的百姓。
杜牧阿房宫赋六、学习问题1.强调“学不可以已”。
劝学,选自荀子2.学习上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同上3.学习上要重视积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同上4.学习贵在坚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同上5.老师不分贵贱,不分少长。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6.囊萤趁月:囊萤,晋代车胤家贫买不起油灯,夏季聚萤火虫于囊中,就其光而读书。
晋书车胤传趁月,南齐江泌家贫点不起灯,常在月光下读书。
南齐书江泌传7.潘洗尘六月,我们看海去:我们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标轴上。
探索精神8.赫尔曼·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人们在用心研究经典作品之后,便能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9. 汉代着名批判家王充自幼家贫,买不起书,他就到书店读书。
因为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得以博览群书,贯通百家,最终写成了专门的批判书籍论衡,立论有据,言之成理,展示了他很高的独立思考的才华。
10.爱因斯坦是科学界最善于独立思考的巨人。
不要忘记,青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就在物理、数学等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对一般的自然科学和哲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
11.清代诗人袁枚说:“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
”随园诗话·补遗这秋水,就是知识之水,就是独立思考的波涛和浪花。
12. 明代哲学家和教育家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七、胸怀豁达1.“马克思对别人诽谤、诅咒,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这表现了马克思胸怀宽广。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苏轼虽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蔺相如凭“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 的机智与勇敢拜为上卿,官位在有攻城野战之功的廉颇之上,廉颇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退避再三,处处先考虑国家的危难而把个人恩怨放在脑后,打动了廉颇,廉颇背负荆条,上蔺相如府上请罪,结为生死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