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文素材论据汇总许多学生在作文时常常抱怨写作无材料的情况,其实高中语文课本中就有很多素材可以适当运用。
下面是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语文课文素材论据,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课文素材论据(一)1.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朱自清《荷塘月色》相关介绍)主要运用角度:民族气节是一个人挺立的脊梁。
2.尼采自诩为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鲁迅《拿来主义》)主要运用角度:既要给与,也要取得。
幻想不等于实际。
3.鲁迅有关“送去”“抛来”“拿来”的论述。
(鲁迅《拿来主义》)主要运用角度: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4.鲁迅三改志愿,最后弃医从文。
(鲁迅《<呐喊>自序》)主要运用角度:适时调整更有益于成功。
唤醒国人,精神为先,用最好的方式为国为民。
5.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是尊师的典范。
鲁迅经常写信给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表示问候和敬意,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也专程去拜访他。
鲁迅也常常怀念日本仙台医学院的藤野先生,将藤野先生送给他的照片挂在寓所的壁上以激励自己。
日本要出《鲁迅全集》,鲁迅惟一的希望是把《藤野先生》一文编选进去,以示对老师的爱戴和敬佩。
(据鲁迅相关介绍)俄罗斯伟大的诗人普希金,从小就喜欢诗歌。
他那时最爱朗读诗人茹柯夫斯基的诗篇。
以后,当人们称誉他那非凡的才华时,普希金总是谦逊地说:“我是从茹柯夫斯基那里学会写诗的,他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尊敬的老师。
”诗人瓦西里.茹柯夫斯基对普希金创作的诗备加赞赏。
有一次他把自己的一张相片送给普希金留念,在相片上写了这样几行字:“送给我的胜利了的学生,您的失败了的老师赠。
”主要运用角度:尊师是起码的人格要求。
教学相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6.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
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制造了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
态度温和、始终微笑、敢于反抗广有羽翼的杨荫榆校长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也在当时遇害。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主要运用角度: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勇者无畏,勇者无敌。
为民请命,为国牺牲,勇者之为。
外秀内刚是中国女性的传统。
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理想为信念奋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敢于站出来的人。
正确处理情感与理智的关系。
7.能干、强壮的祥林嫂两来鲁镇之后,终于在大雪之夜死去。
(鲁迅《祝福》)主要运用角度:人言可畏。
母爱是一种本能。
8.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冯铿、李伟森和胡也频五位左联革命作家被捕。
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国民党政府设在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警备司令部”。
其中白莽的哥哥是国民党要员,可以保释白莽,只要白莽肯写悔过书的话。
但白莽终究没写,并写了一首诗与哥哥彻底决裂,最终被害。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主要运用角度比:生命更重要的。
为民请命,为国牺牲,勇者之为。
9.辛亥革命时期,光复会成员徐锡麟、秋瑾被清政府杀害,血却被老百姓用馒头蘸来治病。
(鲁迅《药》)主要运用角度:革命需要有人挺身而出。
精神觉醒比体格强健更重要。
11.马克思对理论科学新发现特别是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特别关注,如对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的注视,对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的注视。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主要运用角度:关注社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
1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
恩格斯对马克思无私的帮助(据马克思相关介绍)。
主要运用角度:朋友支持是成功的不竭动力。
多个朋友多条路。
真诚的友谊是无私的,伟大的。
13.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前前后后花了近四十年。
据说他长年在大英图书馆翻阅搜集资料,把阅读室地板也踩出了痕迹。
(据马克思相关介绍)主要运用角度: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持之以恒终有成。
要想成功,就得花大力气。
毅力是成功的支柱。
高中语文课文素材论据(二)14.1843年,20多岁的恩格斯在伦敦大英博物馆见到鸭嘴兽的卵时,甚为怀疑。
因为鸭嘴兽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胎生的,怎么能有卵呢?有卵就不应该是哺乳动物。
他并且撰文阐述了这一观点。
可是到了50多年后的1895年,恩格斯明白了,鸭嘴兽虽为哺乳动物,但它是卵生的,是哺乳动物中的一种特例。
此时恩格斯已名扬天下,可他仍然公开承认了自己青年时代的错误,表示“向鸭嘴兽道歉”。
(据恩格斯相关介绍)主要运用角度: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勇于承认错误方显人之本色。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5.达尔文环球考察。
(达尔文《〈物种起源〉导言》)主要运用角度:科学探索需要不屈不挠,精益求精。
16.达尔文小时候是个不聪明的孩子,考试经常不及格。
老师叫他父母把他带回家去。
多年后,达尔文却成了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创立者。
(据达尔文相关介绍)主要运用角度: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它掌握在自己手中。
17.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就改了过来。
(朱光潜《咬文嚼宇》)主要运用角度:虚心使人进步。
当局者更有发言权。
18.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作“推”,炼之未定。
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
岛不觉行至前,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至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阮阅《诗话总龟》)对此,朱光潜不以为然。
他认为“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显得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推”字无声,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自掩自推,足见孤零,正与前面的“鸟”句对应。
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朱光潜《咬文嚼宇》)主要运用角度:关注沉迷才会深入。
合乎实情最难得。
19.史铁生两条腿残废的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摇了轮椅去地坛,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他曾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终于明白: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样想过之后,一切都释然了。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母亲给了他莫大的支持。
但就在他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他母亲却离开了人世。
(《我与地坛》)主要运用角度:母爱的伟大。
磨难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成功首先得战胜自己。
20.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一生致力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宣扬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想。
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1968年3月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主要运用角度:社会需要先行者、带头人。
自由是可贵的。
众生平等。
21.这些传记中人(贝多芬、弥盖朗琪罗、托尔斯泰)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
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或是,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戕害,内心为主碎裂,他们永远过着磨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人,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人。
贝多芬在耳聋的痛苦中曾期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不幸的遭难者,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所能地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而能借以自慰”。
经过了多少年超人的斗争与努力,克服了他的苦难,完成了他所谓“向可怜的人类吹嘘勇气”的大业之后,这位胜利的普罗曼德,回答一个向他提及上帝的朋友时说道:“噢,人啊,你当自助!” (罗曼•罗兰《<名人传>序》) 主要运用角度:天助自助者。
变不幸为大幸。
磨难是一笔财富。
22.郁达夫出生在中医世家,青年时东渡日本学医,接触到西方文艺,便尝试从事写作,一发不可收拾。
抗日战争时期,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
(郁达夫《故都的秋》相关介绍)主要运用角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不同舞台演绎不同人生。
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
23.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出生不久就失明,后来在老师莎莉文的帮助下学习用盲文写作,终于成为一名知名作家。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相关介绍)主要运用角度:希望是一盏不灭的明灯。
精神不死,希望仍在。
挫折磨难是一笔财富。
爱心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灵魂。
是金子总会发光。
24.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父孙女两人。
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她爱上了船总的二儿子傩送。
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也喜欢翠翠。
天保和傩送相约以唱歌来进行爱情“决斗”。
后来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外出闯滩而死。
傩送心怀内疚,也离开了故乡。
外公也忧心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傩送回来。
(沈从文《边城》) 主要运用角度:情是一个难解的结。
亲情最纯。
25.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刚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应征入伍,亲身经历了法军的惨败。
退伍后,从1872年开始,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
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
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做他的文学导师。
1880年,莫泊桑以《羊脂球》闻名,从此开始了作家生涯。
(莫泊桑《项链》相关介绍)主要运用角度:磨难是一笔财富。
人人都有合适的舞台。
26.葛朗台原是一个箍桶匠,在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动荡形势下,囤积居奇,大发横财,成了资产阶级的暴发户。
他专横冷酷,吝啬贪婪,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儿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了他一生的幸福。
(巴尔扎克《守财奴》)主要运用角度:贪婪者自绝。
正确处理情感与理智的关系。
高中语文万能素材论据于谦一身清白于谦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他19岁时写《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写诗明志,激励自己。
在他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蔑视荣华富贵,珍视道德修养。
于谦巡抚河南、山西达19年。
当时封疆大吏进京述职,多要向朝中权贵有所馈赠,而于谦每次进京,部是“空囊以入”。
好心人劝他:“虽不愿送金银珠宝攀附权贵,至少总要带点土特产线香、磨菇、绢帕之类的东西才好。
”于谦哈哈大笑,举起双袖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就此作七绝一首:“手帕磨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