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_以白银的货币性质为分析视角_邱永志

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_以白银的货币性质为分析视角_邱永志


《宋代白银货币化研究 》 (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 《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 — —以金银 主要论著有王文成 加藤繁 ( 北京: 中华书局, 2006 年) 。 之货币机能为中心 》 《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初步考察 》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3 年第 1 期 )、 《明代白银货币化与制度变迁 》 ( 《暨南 以学者万明 2003 年第 2 期 )、 《晚明社会变迁问题和研究》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年) 等论著为代表, 史学》 此外吴承明、 唐文基、 陈昆、 王丰亦有相关论述 。 《明代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 》 ( 《梁方仲经济史论文集》 , 1989 年) 、 《中国近代经济史 如梁方仲 北京: 中华书局, 全汉昇 (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年) 、 《16 世纪和 17 世纪的中国市场 》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 年) 、 论丛》 吴承明 弗 《白银资本— — —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 ( 刘北成译, 2000 年) 、 《晚明社会变迁问题 兰克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万明 、 《明末白银存量的估计 》 ( 《中国钱币 》 2005 年第 1 期) 、 《16 - 18 世纪白银流入数量的估算 》 和研究》 李隆生 庄国土 ( 《中国钱币》 1995 年第 3 期) 、 《十六 - 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出入中国之考察 》 ( 《南洋问题研究 》 1988 钱江 年第 2 期) 等。
②学界对贝币的实物货币属性已有较多共识 , ” 刀布币等) 了。 但是对于金银则 货币( 指的是贝、
多认为,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 都仅是一种贵重物品。 实际上, 春秋以前关于金银使用的记载甚少 , 考古出土的金银实物也不多, 因此金银是否 因为不仅这个 仅为非货币性质的贵重物品是难以定论的 。但是春秋至秦汉时期就不一样了, 历史阶段的出土金银渐多, 而且文献中亦有大量关于金银使用, 尤其是较多关于黄金用于赏 赐、 租赋、 支付的记载③。关于汉金是不是货币也一直有争议。 在笔者看来, 较富启发性的认 他指出这一时期黄金的货币性毋庸置疑 , 而且他还认为黄金实际上是一种符合 识当属林文勋, 如果将其定义为贵金属意义上的货币 , 则会出现许多难以解决 当时社会发展实际的实物货币, 的问题④。笔者以为白银的货币属性同黄金一样, 在中国货币史上曾长期作为实物货币而存 在( 直至明代货币白银化完成以前 ) , 否则中国白银货币史上的许多问题也会出现扞格难通 之处。 实物货币在货币理论中虽没有明确的定义 , 但我们从马克思《资本论 》 中关于货币源起的 实物货 四种前后相继的价值形式便可以窥知实物货币金银与贵重商品金银的区别 ⑤。 首先, 在 币作为货币演变规律( 实物货币→贱金属货币→贵金属货币 → 纸币 ) 序列中最原始的一类, 充当货币的时候其货币价值和流通职能虽然会得到一定发挥 , 但是在流通中往往是有限度的。 这个限度既包含地域范围, 也包含使用人群、 流通领域及层次⑥, 而且实物货币极易受社会动 经济倒退、 货币政策变动等方面的影响而回归其商品和使用价值属性 。这就是为什么白银 荡、 在中国传统社会前期若隐若现的原因 。 从春秋至秦汉的出土情况来看, 学界除了发现了较多的金饼、 金块之外, 还出土过银布 但笔者认为这无疑是货币, 理由是银贝、 银布的 币⑦。学界对其是否为货币仍存有不同见解, 形状和当时通行的铜贝、 铜布相近。既然我们认为铜布、 铜贝是货币, 那就难以否定银布、 银贝 金银饼形式的货币及银质仿铸贝币曾在楚国流行 , 故有学者 的货币性质。另据考古资料表明,
① ④ ⑤
: 《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初步考察 》 。 参见万明 : 《中国古代货币经济史研究的意义和分析视角 》 , 《中国钱币 》 2011 年第 2 、 4 期; 刘光临 : 《明代通货 参见( 日) 柿沼阳平 — —对明代货币经济规模和结构的初步估计 》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1 年第 1 期。 问题研究— : 《甘肃玉门火烧沟墓地男性头像复原 》 , 《史前研究》 1985 年第 2 期。 左崇新


④ ⑤
弗兰克之外, 美国学者艾维四( Atwell. William. S) 、 万志英( Richard. von. Glahn) 等亦有相关的论述。 《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 1890 - 1935 ) 》 除学界熟知的杨端六 、 魏建猷关于近代货币史的专门论述外, 另可参见戴建兵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等。

》 , 《尚书》 , 2009 年。 北京: 中华书局, ⑦ 《虞夏书 ·禹贡 在古汉语当中不仅指钱币, 它还指祭祀和聘享用的丝织品、 礼物、 财物等。 ⑧ “币”
⑨ 瑠 瑏
《管子·国蓄篇 》 、 《管子·轻重篇 》 、 《史记·平准书 》 、 《汉书·食货志》 见 等。 : 《中国货币演变史》 , 2005 年, 参见千家驹等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 109 页。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 Philosoph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5 ,2013
·社会经济史研究·
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
— — —以白银的货币性质为分析视角 邱永志
( 清华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84 )
一、 问题的提出
作为货币的白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或隐或现 , 至宋元明时期方始大规模登场, 这一现象历 来是史家关注和追踪的对象。从货币史的角度对于白银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唐宋时期的白银货币机能与货币化①; 明代的白银货币化及其意义②; 明清时期海外白银流入 数量的估算③; 明清时期白银的中外流通及其对中国与世界的影响 ④; 白银与中国近代经济的 兴衰和币制改革⑤等。
《地理志》 ( 自武帝以来) 有译长, 卷二十八 记载: “ 属黄门, 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 璧流离、 奇石异物, 赍黄金, 杂 ③ 《汉书》


专 题 研 究 系 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资本论》 2004 年, 参见马克思 第一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第 86 页。 : 《货币制度的世界史— — —解读 “非对称性 ” 》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 关于货币流通的领域 、 层次问题, 可参见黑田明伸 2007 年) 。 版社,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湖北江陵楚墓出土了以银为材质的饼形冥币, 1974 年河北出土了中山国时期的银质贝币, 此外还 : 《中国近代银两史 》 , : 《中山国自铸货币初探 》 , 《河北学刊 》 有一些银质布币的出土( 见戴建兵 第 22 - 23 页; 高英民
◇ 邱 永 志 明 代 货 币 结 构 的 转 变 及 其 原 因
二、 白银货币性质的长时段考察
中国货币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种类的货币 , 而且多种货币往往会并存于同一时期 , 白银就 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 但是它在中国各个时期的作用、 地位和性质是不同的。 在相当于夏代时期的遗址当中便发现有银制品 。 甘肃四坝文化遗址出土了金、 银、 铜耳 。《尚书·禹贡》 : “淮海惟扬州。……厥贡惟金三 环, 同时还发现了玛瑙、 贝壳等装饰品⑥ 记载
116
其中, 关于明代白银问题的研究尤为学界所瞩目 。上世纪 30 年代, 梁方仲、 百濑弘就从白 银流入中国与国际贸易关系的角度展开了研究 。后来, 彭信威、 加藤繁、 全汉昇、 千家驹等又从 货币史或经济史的角度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近年来, 学者对此问题也着力较多, 陈春声等从明 代赋税体制的角度来阐释中国对于白银的吸纳 ①; 万明认为来自民间的而非国家法令的自下 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最终促进了明代的社会变迁 , 同时她还考证了白银货币化展开的时间 并对白银在明代货币史上所起的作用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②。 界点问题, 众所周知, 白银是明代货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 然而学界在对明代通货问题的研究中却相 对忽视了对货币结构转变的研究 。实际上, 明代货币结构经历了非常艰难的转变。 以往的观 点认为明代由前期的钞钱兼用转变为中后期的银钱兼用且以白银为主的结构似乎体现了货币 或者认为这种转变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④。 然而, 经济发展进步的自然结果③, “货币盛衰论 ” 、 “白银进步论 ” 这些论点因其带有鲜明的 色彩而正遭受质疑⑤。 白银货币作为 16 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主要交换媒介, 曾经被视作划时代的产物, 这使中国学者在研究明代通 货和货币结构问题时, 往往把目光集中在白银货币与加强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上 , 而忽视了对于 白银性质的探讨以及对于白银问题的深层次认识 。 其实, 对于明代货币结构为什么会发生重大变化 , 最终形成了银钱兼用且以白银为主的结 此外诸如明代前中期的货币结构中为什么会出现像钱 、 钞、 银与谷、 缣帛 构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等实物货币并行使用的情况, 白银在这个阶段是不是与谷、 绢、 布等一样也是一种实物货币, 实 白银曾长期作为一种实物货币的形态出现在史籍中 , 理解其货币 有探讨的必要。在笔者看来, 性质的转变对于理解明代货币结构的变化实有益处 , 故略陈管见, 以就教于方家。
社 会 经 济 史 研 究
117
南 京 大 学 学 报 ︵ 哲 学 · 人 文 科 学 · 社 会 科 学 ︶ 二 〇 一 三 年 第 五 期
①。 彭信威也指出 “是可能成为最早, : “实物 贝币。肖清就指出贝币 或最重要的实物货币的 ”
…… 也许在殷周时期已在使用那种实物 经济是封建社会( 指春秋以前) 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

要: 在中国货币史上, 白银长期以实物货币的面貌呈现 。 明代以前, 白银的货币职能及流
至明代中叶以后始生变化 。 大体上, 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钞到银钱的结构 通范围是有限度的, 转变, 然而, 把货币结构的这种转变仅理解为一种自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或者是货币经济自 然演变的结果, 都失之偏颇, 因为具体情况甚为复杂 。实际上, 明代货币结构的艰难转变应从白银 由实物货币向贵金属货币的性质转变这一角度来把握 。 结构转变应归因于恢复萎缩的货币经济 “洪武型经济体制” 与 的矛盾、 铜钱宝钞难以充当扩大了的东亚经济圈区域性国际货币以及海外白 银的大量流入等方面。 关键词: 货币结构; 实物货币; 贵金属货币; 白银; 明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