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常州市西新桥实验小学小学数学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试题

江苏省常州市西新桥实验小学小学数学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试题

江苏省常州市西新桥实验小学小学数学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试题一、选择题1.在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为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5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A .1:30B .1:3000C .1:30000002.有一个深4分米的长方体容器,其内侧底面为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

当容器底面的一边紧贴桌面倾斜如图时,容器内的水刚好不溢出。

则此时容器内的水有( )。

A .13.5升B .18升C .22.5升D .27升3.小刚16小时走了12千米,他每走1千米,需多少小时?正确的算式是( )A .16÷12B .16×12C .12÷16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1∶3,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5.梯形的面积是280cm ,已知它的上底是30cm ,高是2cm ,则下底是多少厘米?设下底为cm x ,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 .()30280+⨯=x B .()302280+⨯÷=x C .802230⨯-=xD .280230=-⨯x6.明明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了一个长方体,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下图,那么从右面看到的形状应是下面第( )个图形。

A .B .C .7.如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少年宫在学校的西偏北30°方向B.超市在学校的东偏北45°方向C.图书馆在学校的南偏西40°方向8.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厘米。

A.5 B.10 C.15.7 D.31.49.小华今年12岁,身高160厘米,标准体重应该是()千克。

少年儿童(7~16岁)体重(千克)分类标准标准体重=(身高–100)×0.9 轻度肥脂;超过标准体重13 510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31102重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面12以上A.45 B.54 C.63 D.7210.将正方形纸片对折三次(如图所示),再沿AB剪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展开铺平得到的图形是()。

A.B.C.二、填空题11.0.8平方千米=(______)公顷;6m6cm=(______)m;2.3时=(______)时(______)分;7200mL=(______)L。

十12.85的分数单位是(________),加上(__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后正好是最小的合数。

十13.如果a÷b =8(a 、b≠0),那么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

十14.图中正方形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圆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十1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36分米,宽是长的45,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平方分米。

十16.东村到西村的实际距离是5千米,画在一幅平面图上是2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________);一个精密零件,画在比例尺是20∶1的设计图纸上,长度2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________)毫米。

十17.把一个底面周长是18.84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切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这时表面积增加了(______)平方厘米,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厘米。

十18.有4个数,用其中三个数的平均数,再加上另外一个数,按这样的计算方法,分别得到:28、36、42、46,那么原来四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

19.A 、B 两地相距203米。

甲、乙、丙速度分别是每分4米、6米、5米,如果甲乙从A 地,丙从B 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________)分钟或(________)分钟后,丙与乙的距离是丙与甲距离的2倍。

20.一组正方体组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左面看是。

它最少是用(______)块正方体积木摆出来的,它最多是用(______)块正方体积木摆出来的。

三、解答题21.口算。

2.87.2+=3.60.06÷= 10.10.1+÷= 320.5⨯= 1.60.4÷=1 2.5÷= 50.5-= 0.8 1.5⨯= 1.80.6÷= 237⨯=二十22.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①560+1440÷12×5 ② × + ×③[1- +)]÷④5.8×99+5.8 ⑤ +++……+二十23.解方程或比例。

x -320x =18.7 14∶18=x ∶1101-20%x =25 二十24.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全程的,这时距甲地多少千米?25.商店搞促销活动,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153元,比原价降价了15%,这辆自行车比原价降价了多少元?26.体育商店买100个足球和50个排球,共有5600元,如果将每个足球加价,每个排球减价,全部售出后共收入6040元,问买进时一个足球和排球是多少元?27.一个人从县城骑车去乡村。

他从县城骑车出发,用30分钟时间行完了一半路程,这时,他加快了速度,每分钟比原来多行50米。

又骑了20分钟后,他从路旁的里程标志牌上知道,需要再骑2千米才能赶到乡村,求县城到乡村的总路程。

28.在一个圆柱形储水桶里,竖直放入一段半径为5厘米的圆钢。

如果把它全部放入水中,桶里的水面就上升9厘米,如果把水中的圆钢露出水面8厘米,桶里的水面就下降4厘米,求圆钢的体积。

29.某地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应该交纳的个人调节税的计算方法是: A 。

稿酬不高于800元的不纳税。

B .稿酬高于800元的但不超过4000元的,应该交纳超过800元的那部分的14%的税款。

C .稿酬高于4000元的,交纳全部稿酬的11%。

(2)按规定王老师共纳税434元,问王老师纳税后的稿费是多少元? 30.看图解答问题。

(1)一车间下半年平均每季度产量是多少?(2)九月份二车间的产量比一车间少百分之几?31.观察下面点阵中的规律,回答下面的问题:①方框内的点阵包含了()个点。

②照这样的规律,第12个点阵中应包含多少个点?我是这样想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根据比例尺的意义作答,即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详解】150千米=15000000厘米5:15000000=1:3000000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0.故选C.2.C解析:C【分析】因为是长方体容器,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宽×高,求出容器的体积;无水的部分看作是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的棱柱,再根据棱柱的体积公式:底面积×高,求出无水的部分的体积;相减即可求得容器内的水的体积。

【详解】容器体积:4×3×3=12×3=36(立方分米)无水部分体积:3×3÷2×3=9÷2×3=4.5×3=13.5(立方分米)容器内水的体积:36-13.5=22.5(立方分米)22.5立方分米=22.5升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积的计算,本题容器内水的体积=容器的容积-无水部分的体积,重点是把无水部分看作是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的棱柱。

3.A解析:A【详解】A为走1千米需要的时间;C为走一小时走了多少千米;B没有意义,故选A.故答案为A4.B解析:B【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已知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按比例分配求出最大的一个角即可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详解】180÷(1+1+3)×3=180÷5×3=108(度)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故选择: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按比例分配问题,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180°的隐含条件。

5.B解析:B【分析】根据“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可列方程。

【详解】x则有:解:设下底为cm(30+x)×2÷2=8030x=80x=50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列方程解含有一个未知数的问题,牢记梯形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6.C解析:C【分析】根据图可以看出:从正面看到的有两层,从上面看到的有三排,据此解答。

【详解】A.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可知,有三排,所以从右面看第一排要有3个正方形,图片与题意不符。

B.根据从正面看到的有两层,图片中有3层,与题意不符。

C.图中有两层,并且第一排有3个正方形,与题意相符。

故选择: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也不相同。

7.A解析:A【分析】以学校为观测点,根据方向与角度分别进行判断少年宫、超市和图书馆的位置即可。

【详解】A.以学校为观测点,少年宫在学校的北偏西30°方向。

故原题干说错错误。

B.以学校为观测点,超市在学校的东偏北45°方向。

故原题干说法正确。

C.以学校为观测点,图书馆在学校的南偏西40°方向。

故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位置与方向,明确观测点是解题的关键。

8.D解析:D【分析】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说明圆柱底面周长等于高,求出底面周长即可。

【详解】3.14×2×5=31.4(厘米)故答案为:D【点睛】关键是理解侧面展开图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9.B解析:B【分析】根据上表中的标准体重和身高的关系式求出标准体重即可。

【详解】(160-100)×0.9=60×0.9=54(千克)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根据关系式解答。

10.A解析:A【分析】严格按照图中的方法亲自动手操作一下,即可很直观的呈现出来;也可以观察图形的特点,把最后的三角形一次一次的打开,利用对称性即可知道打开是一个斜着的正方形,由此也可判断。

【详解】由分析可知,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下,得到图形。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对于此类问题,学生只要学会动手操作,答案会很直观地呈现。

二、填空题11.6.06 2 18 7.2【分析】0.8平方千米化为公顷,是高化低,要乘进率;6m6cm是复名数,化为单名数米时,保持6m不变,把6cm除以进率100,再将商与6m相加即可;把2.3时化为复名数几时几分,保持2时不变,将0.3时乘进率60化为分,再将积与2时相加即可;7200mL化为以升做单位的数,需要除以进率1000。

【详解】0.8平方千米=0.8×100=80公顷6m6cm=6+6÷100=6+0.06=6.06m2.3时=2+0.3×60=2+18=2时18分7200mL=7200÷1000=7.2L【点睛】本题除了简单的乘进率除进率之外,还有稍复杂的单名数与复名数的转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