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病的科学原理•中医学最大的价值在于中药、针灸的治病疗效,以及中药、针灸治病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中医人的故步自封和世人的无知埋没了中医针灸、中药治病的科学性。
中医学是地道的临床实践医学、经验医学、经验理论,某些专家学者把中医定义为文化、哲学、道、非科学、超科学是在埋没中医学的科学价值。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它们是被发展被继承的关系,现代医学发现的神经系统能够证实中医针灸的科学性以及经络现象的科学性,从这一方面说中医学被现代医学超越发展了。
方剂、针灸是中医治病救人的技术,是中医的主体。
针灸过程产生的酸麻胀痛是中国古人最早发现的神经现象。
中国古人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对人体控制系统的探索并且成功运用到临床,针灸就是人为制造神经冲动刺激病所来治病的古老技术。
如果这一认识得到世界公认一定会引起轰动---中国古人才是神经研究的先驱,中医有文字记载研究经络的历史记录比欧洲的科学家发现神经系统要早1500年左右。
经络的感应传导就是神经系统产生神经冲动、传导神经冲动的过程,经络感传的速度就是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经络的得气就是神经系统对于针刺的应激性反应,中医针灸内脏俞穴是控制内脏器官的植物神经经过的地方,中国古人通过漫长的临床实践发现刺激这些穴位能够调整内脏功能失调,这和今天现代医学解剖发现的控制内脏的植物神经走向是一致的。
针灸调理人体内脏功能失调,正是利用神经冲动通过联系内脏的植物神经的传导功能刺激相应的脏腑器官来实现的。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是中国古人根据经络现象大胆猜测虚构出来的产物,人体内是不存在古人臆想的经络循行路线的!中医经络是中国古人对人体控制系统认识的萌芽,大家比较一下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神经系统生理功能是不是神似:一【a】经络有酸麻胀痛的得气反应【b】神经对刺激同样出现应激反应二【a】针刺过程中经络有感传【b】神经元之间有生物电传导三【a】感传有一定的速度【b】不同的神经纤维也有不同的传导速度四【a】脊椎两边是内脏腧穴【b】神经系统通过脊椎传出神经与内脏相连五【a】经络行气血营阴阳【b】神经系统控制血液循环,调节人体整体状态六【a】经络联络脏腑沟通上下【b】神经系统就是联络五脏六腑联络全身七【a】经络感应传导调节机体平衡【b】神经系统感应传导调节机体平衡无论中医学还是西医学,都是研究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诊断治疗疾病的科学。
既然二者研究的对象是同一人体,那么在人体内不可能出现两种结构不同的控制系统。
究根结底中医经络是中国古人根据经络现象虚构出来的主观认识,是中国古人对人体控制系统认识的萌芽。
经络结构、经络功能、经络现象是中国古人对人体控制系统的原始认识。
现代科学、现代医学已经证实人体的控制系统是神经系统。
得气和感传是两种客观存在的神经现象,出现得气感的时候患者都会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针刺的深度只有达到神经主干附近才能出现得气感和感传现象!感传的速度不是传统认识中的速度值那么低,每次都是瞬间到达。
这和神经的传导速度是一致的,针灸临床实践证实传统认为的感传速度几厘米/秒是完全错误的,中医针灸的研究者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深受此数据的影响,成为揭示针灸科学原理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碍。
经络现象说到底是地道的神经现象,属于古人对人体神经现象的重大发现。
中医针灸的治病疗效有目共睹对于适应症疗效如神,但是针灸的治疗一直处于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近一二百年西医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发展成为现代医学,而中医则陷入拒绝现代医学拒绝现代科学的怪圈以致于对针灸治病的作用原理一直解释不清。
针灸的有效性让针灸苦苦支撑,没有科学解释的中医针灸是不可能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中医针灸是中国古人通过神经系统治病的临床应用。
针灸通过刺激神经系统治病是不争的事实,中医针灸自从诞生以来就是通过刺激神经系统来治病,即使到今天这个事实也没有被改变。
高位截瘫病人失去酸麻胀痛的感觉以及失去感传的功能其实已经告诉我们针灸是通过神经治病的事实!中医针灸包含针刺和艾灸,这是两种不同的传统治疗方法。
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为了提高疗效通常两种方法结合进行。
针刺是通过进、退、捻、留、捣等手法对肌体神经进行一定的机械刺激人为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系统传导刺激病所治疗疾病。
艾灸是利用血液得热则行遇冷则缓的原理通过灸条或者艾柱的热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主要针对肌体的风寒湿证所进行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
灸条、艾柱的热刺激作用于局部神经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气血畅通从而消除风寒湿导致的顽疾。
针灸利用机械刺激、热刺激人为制造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刺激功能失调的器官组织并且调整其功能失调!说针灸通过刺激神经系统治病其实证据非常多,而且都摆在书面上,只是大家都视而不见罢了,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截瘫病人针灸没有针感,针灸医生针下没有手感,全身麻醉的病人也出现上述同样的状况,局部麻醉区的穴位同样没有针感和手感。
针灸要求得气,气速至效速至,气迟至则效果差,气不至则无效,所以针灸过程产生酸麻胀痛是针灸取得疗效的必要条件,这实际要求的是肌体神经对针刺的应激反应。
针灸对于穴位的针刺都要求一定的深度,如果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针尖刺入的深度恰恰在神经主干、神经束附近才会出现针感和感传,这绝不是偶然现象只是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用神经理论可以解释针刺人体背部俞穴调理脏腑功能失调的作用原理:现代神经学研究表明脊髓内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初级中枢,这个内脏初级中枢通过植物传出神经联系相应的脏腑以实现对内脏功能的调节作用。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经穴称为俞穴,仔细对比就会发现脏腑俞穴在背部的位置分布与现代神经学里联系内脏的植物神经的分布惊人的一致!中医认为刺激背部脏腑俞穴会调整相应的内脏功能失调,而针灸的疗效确实如此。
针灸如此有效而且能够反复验证其有效性,这其中一定蕴含者科学道理!中医针灸刺激背部俞穴调整内脏功能失调真正的原因是:针刺脏腑俞穴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联系内脏的植物传出神经直接刺激相应的器官而调整其功能失调。
现代医学对于内脏痛觉的研究表明,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身体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者痛觉过敏,这种疼痛称为牵涉痛,目前对于发生牵涉痛的原因还不清楚。
研究发现发生牵涉痛的体表部位与患病的内脏部位有一定的解剖关系,它们的传入神经由同一脊神经后跟进入脊髓,这恰恰旁证了中医脏腑募穴的科学性,中医脏腑募穴就是患病脏腑在体表的压痛点,和现代医学的内脏牵涉痛和痛觉过敏点不谋而合。
由此看来中医针刺脏腑募穴调理脏腑功能失调是有物质基础的:刺激脏腑募穴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植物神经的传导直接刺激相应的脏腑器官调整脏腑器官的功能失调。
针刺肌体穴位造成的神经冲动不仅能够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对远端器官组织造成影响,通过神经冲动的传导对于穴区临近的器官组织也会造成影响。
这就是穴位治病既能近治也能远治的原因。
针灸临床中部分穴位由于远距离的传导对人体影响范围很大,例如内关穴可以治疗肺胃心胸的所有疾病,胸闷气短、心率加快胃肠功能失调都可以选内关穴,因为刺激内关穴引起的神经冲动,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传导到胸腔内的大部分脏腑器官。
利用神经系统的调控功能不仅能够调整心肺功能,还能够调整胃肠功能,这就能够解释脏腑调理除选择俞穴、募穴还选择远端配穴的根本原因!人体的很多穴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例如针刺内关穴既能够调节心动过速又能够调节心动过缓,既能够减慢效率又能够加速心跳。
针刺天枢穴既能够治疗便秘又能够治疗腹泻。
针刺中脘穴既能够调节胃蠕动过缓又能够调节胃痉挛,穴位的双向调节用现代医学的神经理论可以得到很好的揭示:现代医学证实植物神经对脏腑器官的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人体脏腑器官的不同状态而改变。
例如当胃肠平滑肌处于松弛状态时,刺激交感神经不是出现抑制效应而是加强它们的活动。
又如兴奋交感神经,对怀孕子宫收缩,而非怀孕子宫则出现抑制。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针灸对人体的双向调节作用不是由古人所说的左补右泻、九六补泻、烧山火、透天凉等手法决定的,而是由人体器官的自身状态决定的刺血疗法浅刺不留针归于针灸疗法,是流传在民间的古老治病方法。
主要针对人体的热症、急症,刺血疗法可以退烧疗效迅速。
不过刺血疗法退烧不是通过刺破血管出血起作用而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起作用,出血量不是刺血疗法的根本目的。
现代医学证实发汗是反射活动,人体的汗腺接受植物神经控制,小汗腺的分泌活动主要受交感神经支配,主要是乙酰胆碱能纤维。
实验证明,局部注射乙酰胆碱可引起小汗腺大量分泌和排泄汗液。
刺血退烧的原因用现代医学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刺血造成的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刺激人体皮肤植物神经,从而引起表皮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促进汗腺恢复正常分泌活动,最终会出现退烧效果!中医的刺血疗法是通过调节人体的自身功能来降温的是符合现代医学科学道理的!针灸、刺血、刮痧、拔罐、推拿、按摩都是通过刺激肌体神经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刺激病所利用神经系统的调控功能治病。
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冲动过程的结构。
全身麻醉或者躯体感觉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感受器将感受不到外界刺激就无法产生神经冲动,所有这些传统疗法就会无一例外全部失效。
这就是全身麻醉患者和颈椎高位截瘫患者(颈椎以下)针灸完全失效的根本原因。
所谓的穴位只是一种体表定位,并不是古人认为的是气血出入的通道,针刺穴位能够治病的根本原因是通过穴位下面的神经干、神经束、神经纤维和神经感受器起作用,是通过针灸人为制造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能够沿神经系统传递到人体哪里的器官、组织就能够治疗哪里的疾病,例如中医针灸能够调理脏腑功能失调并不是把针直接扎到脏腑上,而是通过神经系统(联系内脏的植物神经系统)把神经冲动传递到相应脏腑器官来起作用的。
通过现代神经生理学我们知道联系内脏的植物神经的走向路线是固定的,古人的伟大之处就是在生活实践中发现了刺激人体这些特殊部位能够治疗某些特定疾病,古人把这些特殊的部位称为穴位。
中医经络学说是中国古人发现了针灸的疗效后对针灸的治病原理进行的经验探索,由于没有科学手段,只能通过合理想象虚构了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经络结构,古人的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宝贵的。
这一事实一定会改写神经研究利用的历史还原中医针灸的科学性!然而今人没有学会古人的探索精神,却满足于吃古人的老本,并把古人对经络循行的主观认识当做客观存在来对待实在令人汗颜。
学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应该不分古今、中外、你我,以是者为是非者为非永远以先进代替落后。
治学就要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常新常进,前不同于古人而能发展古人;后不同于来者而能启迪来者。
中医作为一门治病的医术不应该独立于现代医学之外,应该与时俱进和现代医学兼容并蓄!尊重事实尊重临床实践,用客观事实来认识针灸治病的科学原理,绝不能用书本知识、经典理论束缚客观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