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教育随笔(通用15篇)

教师教育随笔(通用15篇)

教师教育随笔(通用15篇)教师教育随笔1因为身体的原因,在手把手带了托班一年之后,我没有追随宝宝们升入小班,而是接手了一个新的中班。

9月1日,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天,我就接到了昔日托班家长的咨询短信:“亲爱的,你们是不是按照平时表现给孩子分班的呀!优秀的都在一班啊?我感觉是这样的。

”呵呵,每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是心情迫切的,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他们急于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和水平,生怕一不小心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可是,面对家长这样的疑问,身为幼儿教师的我,看问题的角度似乎就并不如此了。

我以最诚恳的方式给这位时刻关注孩子成长的全职妈妈回复了短信:“呵呵,您要相信自己的宝宝呀,嘟嘟本来就是优秀里的一分子!每个孩子优秀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您一定要肯定自己的宝宝,这样也会对她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千人千面,各不相同。

教育专家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孩子,其实也有一百种。

很多家长对自家的孩子抱有无限的憧憬,最好“进得书房,出得厅堂,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要文武双全,能说会唱……”殷切的希望浸染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中。

我想说的是:不要把孩子看成一个我们正在用力打造的耀眼的工艺品——最好八面玲珑,毫无瑕疵。

说实话,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你见过完美的人么?对成人尚且要求不得,您又怎能苛求一切正处在发展之中的孩子呢?诚然,身为父母师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帮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稳、更远,但一个个孩子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着自身独特特点的生命个体,我们是无法定制或苛求的,我们更需要做的其实是发现——发现属于孩子的美、发现属于孩子的妙,并由此顺应他们的天性,陪伴他们成长,让孩子自己知道“我就是最棒的!”。

作为幼儿教师,我面对一个大集体,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各具特点。

但不管是内向的、开朗的、腼腆的、调皮的……我都喜欢,因为用心和他们交往了,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有各自可爱的地方。

有的记忆力较好,学东西很快;有的动手能力特别强,画得一手好画;有的外表腼腆,内心丰富;有的大大咧咧,乐于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有的虽然调皮,却蕴含着一份与生俱来的善良,喜欢助人为乐;有的很有主见,喜欢为集体做事……没有哪个孩子是一无是处的,因为,在你看到他的缺点的同时,你总能发现他必定有着自己的优点。

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曾经是个平庸的学生;钱钟书在文学方面卓有成就,但数学成绩极为逊色……“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孩子其实都是最优秀的。

就像《你生来就是要当冠军》一文中说的那样,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历经了千难万险,冲破了重重阻碍,才来到这个世界的,你有什么理由不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呢!相信孩子。

当然不是简单敷衍地给他戴上一顶顶可能并不切实际的“高帽子”,违心地、虚饰地给孩子以赞美或肯定只会误导了孩子。

我们要做的是在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真心地发现孩子的独特或可爱,由衷地表达出赞叹与欣赏,引领孩子真实地肯定自己。

唯有这样,孩子才会从你真切的反馈表达中切实感受到爱与关怀,体验到成长的滋味,他会在自己一次次地被肯定之中惊讶地发现:“哇,原来我也这么棒!”“原来我可以做到的啊!”那么,这个孩子就不会出现我们所担心的胆小、怯懦、退缩等心理特征,而是会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自信、坚强、乐观、勇敢、乐于探索……记得这段话吗——如果,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鼓励,他就有强烈的自信心。

如果,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容忍,他就学得到耐心。

如果,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赞美,他就学会欣赏别人。

如果,儿童生活在被接纳的环境,他就学会爱。

如果,儿童生活在肯定他的环境,他就学会去爱自己……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早在若干年前就已提出,但真正将它落到实处似乎还需要一个过程。

其实,不光是家长,我们很多人仍然常常难易摆脱在教育孩子时候“求全、求满、求多”的心理,总是以自己心里的高标准来加以要求,却往往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渴望和最适合他/她的发展形式。

其实,针对不同的孩子有着不一样的、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引导方法。

试想,如果非得把动手能力本来就弓弓的孩子培养成大画家,或硬是要把逻辑能力不强的孩子培养成数学家……这些“宏伟”的目标能够轻易实现吗?这不是想象中花上多倍努力就能够克服重重阻碍那么简单的,一厢情愿的后果可能就是拔苗助长或干脆的南辕北辙。

相信孩子,让他/她沿着自己最合适的轨迹成长,你就不会错过本该属于他/她的春之芽、夏之花、秋之果、冬之获……也唯有这样,孩子不但会收获丰硕的果实,而且可以体味到成长途中的快乐。

是谁说的“自信的女人最美丽”,那么,请相信我,拥有自信的孩子也是最可爱的!教师教育随笔2我们班的安琪小朋友,他平时就喜欢动,上课无法安静地坐着,不是躺在地上就是歪在板凳旁边,坐没坐相,站没站相。

喜欢拿玩具玩,与小朋友说悄悄话。

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不遵守场合纪律和秩序。

这个问题让我感到很烦恼。

通过我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大班的孩子比小班的孩子好动,也许是小班的孩子年龄还比较小,心里对老师有种恐惧感的原因吧,他们就比较听老师的话,不怎么动,但是大班的孩子是没有几个老实的,都比较喜欢好动,除了那几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之外。

我们班就孩子好“动”这个问题开了一个小小的家长会,我们请了一部分在学校里比较好动的孩子的家长来参加了这个家长会。

在家长会上,我们老师专门对家长们介绍了一下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

在这些孩子身上发现的第一个问题是,老师让孩子们坐好认真听课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很长时间内无法安静地坐下,或者是在座位上歪歪斜斜扭来扭去的。

再一个就是上课的时候总是拿些小玩具,做些小动作,或者是与旁边的同学说话。

老师问的问题还没说完就忙着插嘴,吵吵闹闹,不能安静地玩玩具。

在群体游戏中,不能认真遵守游戏秩序,总是抢着上场,不按顺序来。

有时候还打扰别人做游戏。

喜欢去欺负一些老实的小朋友,喜欢踩在板凳上跳来跳去的。

通过这次小小的家长会,我们班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比以前懂事多了,上课也变得认真听讲了。

为此我特别和安琪的家长沟通了一下,通过家长和老师一起的努力,安琪小朋友比以前有纪律多了,上课的时候总是认真坐在板凳上把手背在后面认真听老师上课,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比以前强多了,喜欢和小朋友一起交流。

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很欣慰,这次小小的家长会真的很有收获。

教师教育随笔3经历过无数次的感动,这一次格外温馨……为了使班级更有凝聚力,我反复思索,寻找突破口,不经意被我触摸到一点门径,那就是赞扬。

上学期我班被评为学校“雷锋班”,这学期开学,我就以此为契机,大力在班上宣扬雷锋精神。

一次课间餐,生活委员在教室外走廊上给排队的同学倒糖水,不小心洒在了地板上,我看到后,对正在排队的同学说:“哪位班干部拿个拖把拖一下地板?”片刻沉静之后,一位队干部走出队伍,去拿拖把。

我要来他手中的水杯,帮他先加了一杯糖水。

地板拖干净,刚好上课了。

课前,我请同学们坐端正,郑重地将这位队干部舍己为人的行为突出表扬,并要求大家为他鼓掌。

我说:“我为我们班级有这样一位为集体着想的好干部而感到幸福。

”(这件事,在后来我班学生的国旗下讲话稿中,也作了事例进行宣传表扬。

)第二天,课间餐时,看到我来了,有两名班干部自觉地去拿拖把拖地。

课前,我又郑重地表扬了这两位班干部,我说:“我为班上有这样负责的班干部而感到幸福。

”学生自觉地将掌声送给了这两位班干部。

又一天课间餐,我在教室没出去,可喜的一幕出现。

生活委员小心地倒糖水,还是洒了一点,大部分学生都愿意下队去拿拖把拖地了。

课前,我表扬了全体同学,我说:“大家都无愧于我们雷锋班的称号,我为我们班人人都有雷锋精神而感到幸福,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吧”.班上一位单亲学生,经常郁郁寡欢。

一次捡到35元钱,交给了数学老师,数学老师转告我这件事,我就在班上郑重点名表扬了她。

我说:“小言真是一位雷锋式的好少年,我们都应该为我们班有这样一位拾金不昧的好同学而感到幸福。

”班上掌声雷动。

这位学生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今天老师夸我是“雷锋式”好少年,我真开心,以后我一定多做好事,为我们“雷锋班”争光。

一句简单的表扬,会收到这样的效果。

后来的工作中,我处处留心每个学生的举动,发现他们的优点或好人好事,及时在班上郑重表扬。

周五下午整理课,按照惯例我要对全班同学一周的表现得分进行点评。

班上一部分学生去参加奥数竞赛,其中一个参加竞赛的组长没上交计分本,我安排语文课代表去他书包柜里拿计分本。

语文课代表刚翻出几本书,旁边就有学生捂着鼻子闪到一边。

我起身一看,原来这个组长书包柜里不知何时放了一盒酸奶,洒在书包柜里有一段时间了,下层的书本都发霉了,还传出阵阵霉臭味。

我要帮忙清理,语文课代表说不用,旁边一位学生已经走上去帮忙。

我让她们把计分本找到就可以了,等这个组长竞赛回来让他自己收拾。

我继续安排星期天的作业,讲评当天的日记,可能是过于投入了,直到一声“报告”声响起,“进来!”我说。

我以为是参加竞赛的学生回来了,可转头一看,两个身上还挂着水珠的学生抬着一张刚刚擦洗干净的桌子进了教室……这不正是刚才收拾书包柜的两个学生吗?班上掌声经久不息。

此刻,我心里洋溢着感动。

作为教育者,学生带给我的感动,是最值得我珍惜的,让我更加坚定信念,利用好发现、赞扬“这种力量”,让我的学生门明白,我心中,他们都是很优秀的。

小学教育随笔小学教师教育随笔班主任教育随笔教师教育随笔4忍住,静待花开“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一年四季开放的时间不同。

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你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说不定你家的这棵是腊梅,开得会更动人。

”美好的初见初见子轩是小班下期的一个明媚的上午,小不点被妈妈拉着亦步亦趋地走向我,只见他红扑扑的脸蛋,大大的清亮的眼睛,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

我蹲下身边问好边伸出了双手想要抱抱他,他却像受了惊的小鹿,躲到了妈妈身后。

妈妈尴尬地笑了笑说:“对不起,这孩子有点……”然后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满含期待地说:“周老师,以后就费心了。

”我没有太在意她的话,因为孩子在我的班匕就是我责任。

我拉过他的手,看着他红红的脸蛋,开始期待他和我们一起度过『央乐的每一天。

期待的“美好”有了子轩的日子不再平静和轻松,甚至让我曾一度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真是黯淡无光,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像子轩这样的孩子。

他就像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不爱与老师、小伙伴交流,从来没有说过一次“老师好”“小朋友好”,不管谁和他说话,他都是那几个字“嗯”“不要”“讨厌”;他做什么都慢,吃饭是班上最慢的,起床是最慢的,就连上厕所都是最慢的。

同时,他又是班上最爱惹事的孩子,弄翻玩具有他,咬人抓人有他,撕坏图书有他。

我和班上的其他两位老师想尽了办法,却没有丝毫的变化,我们都被他“折磨”得心力交瘁,曾一度萌生了劝其家长让他退学的念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