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编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第五编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 晏殊所擅长的是小令,晏殊表现的是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雍 容闲雅。
▪ 晏殊的词作很典型体现着北宋前中期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士大 夫的生活情趣。晏殊词的这种情趣,一是描摹富贵气象,二 是叹息美好易逝。
▪ 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存富贵气象。
▪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 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 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踏莎行》)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 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 家傲·秋思》)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 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 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 思泪。(《苏幕遮》)
▪ 词作内容中表现了生动广阔的社会风貌。北宋的大型城市如汴京、 洛阳、益州、扬州、金陵等绮靡的都市生活和多彩的市井风情, 都可以在柳永的词作中找到精彩的描述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 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 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望海 潮》)
▪ 两翁相遇逢佳节。正值柳绵飞似雪。便须豪饮敌青春,莫对新花羞 白发。(《玉楼春》)
▪ 除去艳词,欧词其他的词作,则沿着柳永开拓的写景纪实化、 自我抒情化道路,继续前进,将题材引向自然山水、社会百 态与个人生命意识,兼之又将明朗豪迈的个人情怀渗入到词 体的审美世界中,这种抒情方向,为后来苏轼一派的“以诗 为词”开了先路。
▪ 欧阳修艳曲小词里包含的浓重享乐成分,除了应歌娱乐的需要,还有更 深层的心理动机,那就是强烈生命焦虑的释放为的是用感官的享受来冲 破死亡的威胁。欧词中伴随着美酒、美人一起频繁出现的,还有一个 “白发”形象,当我们把这三者结合起来看时,凸显了欧词中蕴含强烈 的生命意识。
▪ 今日相逢情愈重。愁闻唱、画楼钟动。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 殢谁相送。(《夜行船》)
二、宋初词体的生成环境
▪ 宋初音乐、歌舞、娱乐、宴会等促进词体繁荣的载体和力量, 正从上至下地繁荣开来。
▪ 宋代宫廷各类燕乐活动中,教坊系统的音乐机构发挥了相当 重要的角色。
▪ 统治者也极力倡导大臣们的日常文化娱乐 ▪ 唐代以来的市坊制与宵禁制度逐渐瓦解,
第二节 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永
一、柳永其人
▪ 柳永(987?—1053?),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 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 遂人称“柳七”,崇安人。 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 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 屯田”。柳永的词作代表着 十一世纪上半叶北宋词坛的 最高成就和发展趋势。
▪ 丰厚的文艺修养、浓重的人生感慨,使他的词发展成“情中 有思”的个人风格,即词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这是对 人的生命在较深层次上的探寻
二、欧阳修的词艺
▪ 作为晏殊的门生,欧阳修以诗文创作为一代文坛领袖,他的 词却是 “以其馀力游戏”。但欧阳修的存词达到二百五十馀 首,超过柳永、晏殊与张先。
▪ 和晏殊一样,他的词形式上多为小令,内容也以婉约含蓄见 长。但欧词中却不少香艳之作,
▪ 张昪(992—1077),字杲卿,韩城人。大中祥符八年 (1015)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兼枢密使。卒谥康 节。
▪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翠色冷 光相射。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 门外酒旗低迓。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危 栏,红日无言西下。(《离亭燕》)
二、柳永词的开拓性
▪ “柳氏新变”首先体现在词体的创制与开拓。他先后创作了慢词一百馀 首,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
▪ 在词作的审美趣味上,柳永又尝试变“雅”为“俗”。有意运用通俗化 的语言来表现市民生活的世俗化情调
▪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 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 个。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 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 虚过。(《定风波》)
▪ “柳氏新变”还在于他大量地使用词体进行自我感情的抒发。 去除了晚唐五代词中那种模式化的男情女爱与伤春悲秋,取 而代之的是柳永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个人心态。
▪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 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 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 唱。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宋初词坛概况 ▪ 第二节 柳 永 ▪ 第三节 晏殊和欧阳修 ▪ 第四节 张先和其他词人
第一节 宋初词坛概况
一、相对沉寂的宋初词坛
▪ 建宋之初,歌词发展的良性条件尚未具备。 ▪ 从北宋建国的建隆元年(960)到真宗景德元年(1004),
在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的四十年间,有作品传世的词人 不过十馀人,词作仅存三十馀首。 ▪ 据现存文献来看,掀开两宋词坛帷幕的人物是王禹偁。
▪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 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 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 红应满径。(《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二、范仲淹与张昪的词作特色
▪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吴县人。大中祥符 八年(1015)进士。庆历 三年(1043)任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 政”。卒谥文正。
思考题:
▪ 1. 柳永词在北宋词坛上有什么样的开拓之功? ▪ 2. 如何理解晏殊词中的“富贵气象”? ▪ 3. 张先又称“张三影”,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张先精于取
景与巧于炼字的词作特点。 ▪ 4. 何如解释欧阳修词作中大量的艳词现象?
▪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 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 尊前看取衰翁。(《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第四节 张先和其他词人
一、张先其人其词
▪ 张先(990—1078),字 子野,乌程人。天圣八年 (1030)进士。历任宿州 掾、吴江知县、嘉禾判官。 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 陆”。治平元年(1064) 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
三、柳永词的艺术与地位
▪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的影响力甚大。 ▪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
词。” ▪ 南北宋之交的王灼说那时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
则学曹元宠(组)”(《碧鸡漫志》卷二)。
第三节 晏殊和欧阳修
一、晏殊的词艺
▪ 晏殊(991—1055),字同叔, 抚州临川人。少有才名,以神童 荐于朝。历任翰林学士、礼部侍 郎、御史中丞等。仁宗庆历中, 官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 密使。卒谥元献。史载晏殊“文 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 雅有情思”(《宋史》本传)。 惜其诗文集今已不传,而有《珠 玉词》存词一百三十馀首,遂以 词人名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