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北宋前期词坛从北宋建国(960)到仁宗朝(1023-1063)得一百年,一般被瞧做就是北宋文学得前期。
这一时期得词坛具有承前启后、革故鼎新得特点。
新型得宋代社会充满着浓郁得享乐风气,这为词体得勃兴准备了优越得发展环境。
虽然在词作内容与词体风格上,主要还就是继承五代晚唐那种花间尊前得柔情传统,但在继承中也有新变,那就就是羁旅行役、人生喟叹、登临怀古等新得歌词题材出现。
即便就是在一些写作男情女爱、伤春悲秋得传统题材里,也常常会注入词人得主体情感。
某些歌词中又出现理性观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议论说理之风。
对词体功能得认识上,由“敢陈薄伎,聊佐清欢”(欧阳修《采桑子·西湖念语》)得写作态度,逐渐向“诗词一体”得方向过渡。
这些变化,都为词坛巨擘苏轼得到来做了充分准备。
就北宋词发展而言,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二晏、欧柳为代表。
除柳永外,多秉承唐五代词之余緖,填词以小令为主,内容多男女艳情,词境开拓不大。
但就是,词得写作技巧却较唐五代有较大扩展。
柳永得慢词创作,更就是词体由唐五代入宋得一个飞跃。
后期,以苏、周为代表,以词得诗化为突出特征。
苏轼“以诗为词”冲破了“词为艳科”得旧观念与音律束缚,使词在思想内容、创作题材与表现手法上都有了新得开拓,从而成长为一种独立得抒情诗体。
北宋词得诗化,一就是指创作题材、思想内容得社会化,二十指词得表现手法得诗化。
苏轼后,秦观、贺铸、周邦彦也都不同程度得表现出诗化倾向,主要表现在用词得雅化与词人得主观色彩更为浓厚。
第一节宋初词苑一、相对沉寂得宋初词坛建宋之初,在政局不稳得大环境下,国力急需奠基,承载歌词发展得良性环境尚未具备。
加之最高统治者视小词为前代得祸国之因,中书、台谏对士大夫、社会风尚得加强监督、儒学得重建、词为艳科得传统观念等因素得综合作用,所以相对于晚唐五代词人与词作得繁荣,宋初词坛有“顿衰于前日”得状况。
从北宋建国得建隆元年(960)到真宗景德元年(1004)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得四十年间,有作品传世得词人不过十余人,词作仅存三十余首。
据现存文献来瞧,掀开两宋词坛帷幕得人物就是王禹偁。
她主要以诗文名世,词作仅存一首,但却当仁不让地酿就了新得词坛风气。
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该词为宋初最早出现得小令之一,大致作于李煜死后得第6年(984)。
王禹偁时任长洲知县,词中不仅描写江南水乡得秀丽,同时也借天边归鸿抒发自己虽有抱负而世无知音得感慨,格调沉郁,意境含蓄,取景开阔自然,风格清新旷远,已非五代佳人檀郎、花间尊前得秾丽面目,预示着北宋词得新风尚。
王弈清《历代词话》卷四称赞此词“清丽可爱”,并指出王禹偁“岂止以诗擅名”。
至真宗、仁宗时,令词得到更为充分地发展。
如潘阆得《酒泉子》(十首):酒泉子其四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
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
思入水云寒。
《酒泉子》十首选景大都富有典型性,皆为回忆杭州西湖得旖旎风光。
情调上以闲雅为主,笔法白描,句式淡炼,大有山水画意。
王奕清《古今词话》云:“潘逍遥狂逸不羁,往往有出尘之语。
”苏轼曾将之书于屏风之上。
寇准也留下了四首词作,均为伤时惜别之作,风格清丽缠绵。
江南春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
“波渺渺”,水悠悠,含有佳人望穿秋水得深情。
“柳依依”,使人触目伤怀,想起当年长亭惜别之时。
“孤村”句说明主人公心情之孤寂,“斜阳”句则包含有“无可奈何花落去”得凄凉与感伤。
这与寇准政治家得形象有一定得距离,所以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评此词云:“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
盖人之难知也如此!”又如:踏莎行·春暮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
林逋爱梅,曾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得著名诗句,但亦填词,其为人传诵者如下:相思令吴山青。
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
争忍离别情。
君泪盈。
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头潮已平。
此词采用民歌中常见得复沓形式,以回旋往复、一唱三叹得节奏与清新优美得语言,托为一个女子声口,抒写了她因爱情生活受到破坏,被迫与心上人江边诀别得悲怀。
上述士大夫之词得共同特点就是:①接受西蜀与南唐词风得影响,以清丽淡雅得辞句来写景抒情;②作者大都只就是偶尔弄笔,虽时有佳作,却未造成整体声势。
③体制上多为小令之作,结构上一般“前段布景,后半说情”。
宋初四十年得身后,正就是作为“一代之文学”得宋词得崛起。
第二节晏殊与欧阳修一、晏殊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少有才名,以神童荐于朝。
历任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御史中丞等。
仁宗庆历中,官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卒谥元献。
史载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宋史》本传)。
惜其诗文集今已不传,而有《珠玉词》存词一百三十余首,遂以词人名家。
与柳永不同,晏殊所擅长得就是小令;与柳永得秦楼楚馆、羁旅行役不同,晏殊表现得就是士大夫得诗酒生活与雍容闲雅。
晏殊词就是作者近半个世纪富贵生活得象征,其作多小令,风格以延续南唐词风为主。
其词集以“珠玉”题名,正突出了晏殊词珠圆玉润得特色与丰腴富贵之气。
她一生显达,“未尝一日不燕饮”“每有嘉客必留”“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出”(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得豪奢生活,常陶醉于“萧娘劝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词”得酒色生活,故她得词多歌舞升平、男欢女爱之作,表现了闲雅得生活情趣,其中既有“无可奈何花落去”得迟暮落寞之感与“时光只解催人老”“一向年光有限身”得人生变幻得莫名惆怅,但也能理性节制,写得澄明温润。
如:踏莎行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云鱼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山亭柳·赠歌者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
花柳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
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景物清丽雅致,温润秀洁;笔法清圆婉转,从容不迫,一切皆与她得富贵身份相协调着。
生活得美好与闲适,不免使人产生岁月流逝得哀愁。
片刻得时光、有限得生命,只有这一点,就是“太平宰相”晏殊所不满意得。
美好得年华能延续下去吗?富贵得生活怎样才能不流走呢?这就是《珠玉词》中最常有得慨叹。
与卓有修养得士大夫心态相对称得就是,她不会径直喊出“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古诗十九首》)这样得句子,她会将这种生命哀愁表现得含蓄淡然,难以言传。
例如“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浣溪沙》),所以,丰厚得文艺修养、浓重得人生感概,使她得词发展成“情中有思”得个人风格,即词中渗透着理性沉思得特质,这就是对人得生命在较深层次上得探寻。
名作《浣溪沙》最能代表这种特色: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词中描写得都就是她特别钟爱得夕阳与落花、今日与去年,这些景致虽然司空见惯,但其中流逝得却就是我们留不住得时光,词作表达得就是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得意义,但却在闲雅得景物与淡雅闲适得情调中,表现得悠悠含蓄。
刘攽《中山诗话》云:晏元献尤喜江南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
也就就是说她得词风酷似五代词人冯延巳。
得确,晏殊词得花间遗韵与南唐俊逸。
同时,她又以“情中有思”得个人风格,将小令得创作推向了更加圆熟得境地,于就是,她被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冯煦《蒿庵论词》)。
二、欧阳修得词艺作为晏殊门生得欧阳修,她以诗文创作为一代文坛领袖,她得词却就是标准得“以其馀力游戏”(李之仪《跋吴思道小词》),欧阳修在《西湖念语》中陈述自己作词得出发点就是:“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词乃小技”这种创作观念,在欧阳修身上有着突出得表现。
刘熙载曾曰:“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这就是指欧词得情感比晏词要深刻真挚。
欧阳修现存词作有二百三十余首。
与晏殊一样,形式上多为小令,内容也以婉约含蓄见长。
但欧词中却不少香艳之作,这一点令后世尊欧者尽力掩饰。
南宋罗泌在《近体乐府跋》中云:“其甚浅近者,前辈多为刘辉伪作,故削之。
”曾慥《乐府雅词引》亦云:“欧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幼眇,世所矜式。
当时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今悉删除。
”实际上这些词,学界已经公认为就是欧阳修得作品。
欧阳修词作得主要内容就是男女恋情、闲情逸趣之类得,但却摒弃了“花间集”铺金缀玉与浓腻得脂粉气,把词引向清丽明媚一格。
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就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就是欧阳修得代表作。
上片从行人着眼,以春水喻愁;下片从闺中人着眼,以春山喻远。
通过离愁不断如春水得生动比喻与行人更在春山外得深情设想,构成清丽意境,深婉含蓄。
而她得《蝶恋花》更就是有名: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就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②?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③。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她年葬侬知就是谁?试瞧春残花渐落,便就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1]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