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价格波动与国际经济分析改

石油价格波动与国际经济分析改

石油价格波动与国际经济分析白翌嵩[摘要]石油是现代工业生产的“血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

20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给世界带来了严重影响,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资本主义经济体遭遇严重的“滞胀”问题,经济总量缩水、通货膨胀高居不下、失业率攀升等三大问题并存。

无独有偶,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石油危机同样对欧美经济体造成严重冲击,美、英等国的经济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负增长。

世界经济发展历程表明,石油价格波动不仅对国别宏观经济造成冲击,也会通过国家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

石油价格波动与国际经济的关系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当今,经济全球化席卷全球,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互通互联、息息相关,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此潮流之下,不管哪个国家的都不能独善其身。

因此,研究石油价格波动对国际经济的影响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石油价格波动的动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石油价格波动对国际经济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得出相关结论,以期对相关课题的探讨比较深刻的理论和实务意义。

[关键词]石油价格;国际经济;货币政策第一章绪论一、研究背景《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2013》中指出石油是当今全球的主导型燃料,占据了全球能源消费的三分之一强,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数据统计,在 2012 年全球石油消费总量达到 41.3 亿吨,比 2011 年增长 0.9%;而全球的石油产量则为 41.19 亿吨,比2011 年增加了 2.2%,石油产量和石油消费量的矛盾逐渐显现。

全球石油贸易量增长 1.3%,达到了 5531.4 万桶/日,占全球石油消费量的 62%,贸易量稳步上升。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几次石油危机大幅拉高了石油价格,对全球的政治、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2011 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政治动荡、能源紧张、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问题频发,对国际能源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如阿拉伯国家政治局势动荡、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各种自然灾害等。

能源从来都是政治强有力的附着体,拥有丰富能源资源的国家更无例外。

从1990年的两伊战争,到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到现在阿拉伯国家的不断蔓延的政治动荡,我们都可以看出有关石油的影子,而政治动荡、军事冲突等深刻的影响了石油的生产和消费,对国家石油价格的波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研究意义石油价格波动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体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开放经济体,并且这个影响是长期的,全球经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走出石油价格波动的阴霾。

所以石油价格与国际经济的关系深受国际社会关注,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冲击后果俨然全球性焦点问题。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因素是什么?对国际经济又将造成何种影响?具体的影响程度又是如何的?本文在深入剖析影响石油价格波动的动因的基础上,详细梳理其对对国际经济产生的影响,以期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来解读石油价格与国际经济的关系,希望对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有所帮助。

第二章文献综述石油作为重要的基础能源,其价格的波动程度与频率,关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必然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神经。

石油价格的波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影响,对每个国家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外国学者很早就对石油价格的波动对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

目前我国很多还集中在理论研究阶段,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的较少,而且经济变量的选取上比较单一,不能够整体反应经济状况。

一、国外研究现状Pierce和Enzler (1974)认为,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会导致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和以货币计量的资产或商品出现贬值,人们的实际购买力会降低,同样数量的货币能够购买的货物或劳务减少,从而变得贫穷,实际消费能力也会随之降低。

如果油价下跌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R&W(1996)从实证角度分析得出,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会导致此后1年至1.5年的时间内产出减少的幅度是石油价格上涨幅度25%。

Huntington (2001)研究认为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会对产品成本产生影响,从而对企业产品的成本定价产生影响。

各企业对油价波动的反应情况不同,导致企业制定出不同的最优策略,使资源浪费程度加深。

Fabio Milani (2009)通过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国际石油价格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变化,认为石油价格上涨的预期效应会放大宏观经济变量对石油价格冲击的影响。

Akin Iwayemi , Babajide Fowowe (2010)通过建立一个不受限制的 VAR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国际石油价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发现石油价格下跌没有引起输出型通货膨胀,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与GDP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二、国内研究现状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并未对我国造成太大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石油价格机制的逐步建立,更多的学者涉入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赵元兵、黄健(2004)在《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一文中通过研究发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物价水平、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带来巨大影响,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稳定石油供给、节约能源消费等措施进行应对。

刘强(2005)通过建立商业周期范式的两部门混合经济模型,研究了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GDP、就业、要素报酬、要素收入等方面的影响。

杨巧梅(2006)研究了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原因以及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分析了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GDP和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

宋洁琼(2007)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我国GDP、CPI、货币供应量、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数和OPEC的石油一揽子基准价格的季度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三章石油价格波动及影响因素分析石油价格的起伏波动是国际经济贸易中最受关注的要素之一,其价格能够在短时间内升至云霄,也可能在短时间内跌落谷底,时刻牵动着各个经济实体。

石油价格波动会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连锁效应,国家的政治、经济、贸易等与此不无相关。

因此,研究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的内在规律,分析影响石油价格波动的因素,以及其对国际经济的影响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一、石油价格波动的历史纵观石油工业兴起以来的历史,我们可以对世界石油价格的变化有一个较好的把握,按照其价格波动形态,石油价格波动史大概历经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超低油价阶段。

从石油工业兴起到 1973 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前,西方石油公司完全把控了世界石油工业和国际石油价格,西方发达国家以极低的价格掠夺着世界石油资源,这一时期石油价格基本在 1~2美元/桶的超低水平上。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石油市场尚未形成,石油价格与石油内在价值相关性不大,而与西方石油公司的垄断利益息息相关。

第二阶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稳步提高阶段。

OPEC石油组织的成立开始对石油市场发挥影响,石油价格从最初的 3.35 美元/桶逐步上升。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 1973 年 12 月至 1974 年1 月,受中东战争的影响,海湾石油出口国对某些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石油价格从4.31 美元一桶升至 10.11 美元一桶,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

此后由于石油的生产和消费周期较长,短期内石油供需紧张,导致石油价格飙升,到 1979 年初油价上升至每桶 15.85 美元。

第三阶段,1979~1986 年间的高位震荡阶段。

1978 年底,伊朗革命爆发,伊朗石油大幅减产,1979 年的石油产量同比平均减少 200 万桶/日。

短期的供应不足引起石油价格向高位上扬。

在 1980 年夏季期间,油价升至39.5 美元/桶的历史高位。

高油价使得全球的石油消费大幅下降,石油市场两极逆转,供给大于需求,价格逐步下跌。

第四阶段,1986~1998 年间的相对平稳期。

经过了十年的高油价和持续震荡期,石油价格迎来了相对稳定期。

这一阶段石油价格受到的控制微小,基本上由市场供需来决定价格。

从 1986 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结束一直到 1998 年,国际原油价格基本维持在 20 美元/桶上下,在 15~25 美元/桶的区间范围内波动。

整体石油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形势,产油国与石油消费国双方对油价的态度趋向一致,石油现货市场、准现货市场以及期货市场发展迅速,石油供应与需求间的贸易方式逐渐市场化、规范化。

第五阶段,1998 年至今油价重新开始大幅波动。

受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低迷,1999 年 2 月份的国际油价达到三十年来最低约为 10 美元/桶。

低油价使产油国的利益严重受损,因此 OPEC 成员国协调一致,降低石油产量,“限产保价”是这个阶段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

此外,全球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的增加以及国际投机资本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投机活动都推动了国际油价持续上涨。

此后,主要产油国的限产逐渐发挥效应,油价开始新一轮上涨,到 2000 年 11 月,涨到 34.4 美元/桶,2005 年 8 月 29 日油价突破70 美元/桶。

从油价波动的历史势态来看,有短期和长期波动两种。

短期波动大多是受政治事件的影响,突发性强,短期价格突破高位。

如 197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1978 年底的伊朗革命等,但其来得快,去的也快,影响范围基本在年度之内。

另一种是长期波动形态的改变,如 1973 年底开始的油价上升一直持续到 70 年代末、1979~1986 年间的高油价时期、1986 年之后油价的地位震荡等,这种长期性的价格波动不可能是某一短期因素导致的,更可能的是经济方面的作用。

二、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现状2004 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不断创造历史新高,国际油价长期在一百美元以上徘徊,对国际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油价刺激下美国致密油产能大幅提升,目前致密油已占美国原油可采储量的近30%。

美国对国际市场原油进口需求相应减少,2014年美国原油进口量较前期高位下降日均300万桶,相当于整个伊拉克或者科威特的原油产量,在此背景下,国际原油市场的供求关系明显趋缓,并成为2014年四季度油价暴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俄罗斯在能源产业重组和投资拉动下,原油产量大幅回升,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油生产国。

中东、美国和俄罗斯形成多元供应格局,全球市场对中东石油依赖减弱的同时降低了地缘政治风险。

三、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石油作为一种特殊的国际性战略商品,影响其价格波动的动因非常多且情况复杂。

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油价不仅受供求关系本身所影响,还受到其它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政治、经济、军事冲突、OPEC石油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一)供给作用下的石油价格波动石油储采比(R/P)是探明储量与年开采量的比值,它反映了原油的稀缺程度和油价的长期趋势,代表原油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的比值,是原油生产潜力的指示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