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4-6节专题测试一、选择题1.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2.如图所示,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的像渐变大B.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C.蜡烛在a点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D.应用蜡烛在b点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近视眼镜3.如图所示,相邻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室之间的墙壁上有一平面镜M,且∠AOC=∠BOC,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两点,面向平面镜张望,则()A.甲可看到乙,乙看不到甲B.甲、乙相互都可以看到对方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4.如图所示,物体AB直立于垂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现在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稍靠近镜面上方的一侧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木板CD的下端与物体AB的中点等高,则物体在平面镜内()A.只有AB下半部分的虚像B.不出现AB的虚像C.只有AB下半部分的实像D.仍有AB完整的虚像5.人站在哈哈镜前,会由于哈哈镜的特殊形状而使人体不同部位的像或被拉长或被压短而变形,令人发笑。
现有一个如图甲所示由两个水平方向的柱面镜连接而成的哈哈镜,竖直置于水平地面上。
当一个与哈哈镜等高的人站在其正前方(如图乙所示),他看到的像的情况是() A.上半身的像被拉长B.下半身的像被拉长C.全身的像都被拉长D.全身的像都被压短,6.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相互垂直放置,点光源在平面镜内成三个像。
现让点光源S在水平面内沿圆周顺时针运动,则可以观察到的三个像()A.全做顺时针运动B.全都做逆时针运动C.一个顺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逆时针运动D.一个逆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顺时针运动7.一面镜子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1米处,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上半身,他想看到自己的全身,则()A.应后退到距镜子2米远处B.应前进到距镜子米远处C.应后退到距镜子4米远处D.无论前进或后退都不能实现8.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背着月亮走,地上亮处是积水B.迎着月亮走,地上暗处是积水C.迎着月亮走,地上亮处是积水D.无论迎着、背着月光走,地上亮处都是积水*9.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
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待水面重新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β1,折射角是γ1,那么()A.β1=β、γ1=γB.β1<β、γ1>γC.β1<β、γ1<γD.β1>β、γ1>γ10.如图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AB在()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11.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10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f=10cm B.f=5cm C.f=8cm D.f=12cm12.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
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1 B.一定等于1 C.一定大于1 D.可能小于1,也可能大于1<13.眼睛、照相机、幻灯机这三种凸透镜成像系统在调节成像清晰度时,各采用下述方式:甲,焦距固定,物距基本固定,主要调节像距;乙,焦距固定,像距基本固定,主要调节物距;丙,物距固定,像距固定,调节焦距。
可知甲、乙、丙应该是()A.眼睛甲、照相机乙、幻灯机丙B.眼睛丙、照相机甲、幻灯机乙C.眼睛乙、照相机甲、幻灯机丙D.眼睛甲、照相机丙、幻灯机乙14.如图所示,将刻度尺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去,水中尺子的刻度情况()A.变得疏了B.变得密了C.一部分变疏一部分变密D.疏密没有变化15.仙女牌台灯有一款顶部开口的灯罩,如图所示。
夜晚,打开台灯,在它的上方某一高度处放张大白纸。
下面四张图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图中黑色为阴暗区域)()16.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吸收太阳光,而其体内的叶绿素是绿色的,所以()A.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有利B.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不利C.各种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的作用相同D.绿色植物能吸收所有绿色光^17.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abcd B.acd C.ab D.cd18.如图,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状是()19.取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如图),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透镜的焦距是()《A.5cm B.10cm C.15cm D.30cm20.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实验次序12345物距u/cm50'40302520像距v/cm2224303860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B.当u=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当v=24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二、非选择题2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若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其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
23.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面时所发生的光现象。
(1)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γ(填写变化规律),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应的入射角。
(2)当入射角i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γ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
(3)若继续增大入射角i,将会发现不再有光线,而只存在光线。
第23题图第24题图第25题图24.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光束会聚处和M点的距离是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m。
{25.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选填“甲”或“乙”)的位置。
26.为了研究影子的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的数据如表: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光源的高度H/厘米2030405060影子长度L/厘米3015、106(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的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小明用茶色玻璃板和两个相同的柜子做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的实验。
(1)将玻璃板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沿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画线MM′和NN′。
》(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将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重合。
(3)在白纸上沿棋子A和B的边缘画图,测量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 A=cm;测量B的左端到NN′的距离如图所示,其值为l B=cm。
(4)改变A的位置,将数据记录在表中,表中有一个数据异常,该数据是cm,它最有可能测量的是距离。
次数12345l A/cm~l B/cm/:(5)修正(4)中异常数据后,比较l B和l A,发现l B总是小于l A,为准确获得实验结论,请你对小明实验中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答:。
28.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人们在看日出时,看到的日出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了________而形成的像,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的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如图乙,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厚度为相同的立方体A和半球体B分别放在报纸上,从正上方(对B来说是最高点)竖直向下分别观察A、B中心处报纸上的文字,A中的字比没有玻璃时的(选填“高”、“低”或“一样高”下同),看到A中的字比B中的字。
(3)如图丙,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处(用图中字母表示)照射,可照亮铜钱。
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29.如图1所示,将透明的薄壁(厚度可忽略不计)方形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水槽底部的激光笔沿图示方向发出一细光束,小彬通过缓慢改变水槽中的水量来探究光的传播现象。
<(1)图1水槽中未注水时可在侧壁上A处得到一个光点,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光点移至B处,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处发生了光的现象,此时入射角角θ(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为使B处的光点移至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若BC间距离为2cm,则水面高度的变化量△h 2cm(选填“>”“=”或“<”);(3)如图2所示,小彬将激光笔移至虚线框内向水槽底部照射,为使光束第一次从水面射出后沿DE方向传播,则激光笔照射的方向应满足的条件是,且激光笔照射在水槽底部的位置必须在区(选填“①”②”或“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