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异同篇一
(1)背景不同。
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领导阶级不同。
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
(3)革命成果不同。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国民革命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群众基础不同。
辛亥革命只靠革命党的力量,国民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
(5)革命纲领方面。
从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
(6)革命武装方面不同。
由没有自己的军队,发展到建立黄埔军校,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7)群众觉悟程度不同。
人民觉悟提高,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8)斗争方式不同。
辛亥革命是直接通过武装起义方式进行的,主要依靠新军和革命党人的力量,国民革命采取工农运动和革命战争想结合的方式进行,既依靠军队力量,又依靠工农力量。
篇二
一、领导阶级不同。
辛亥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
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意与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也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亿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这就决定了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国民革命是由国共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决定了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当时的国民党,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内容代表着各革命阶级的共同利益,因而成为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领导,动员了群众,促进了团结,有力地推动了革命的进行。
二、群众觉悟程度不同。
辛亥革命时群众对革命党人武力推翻清朝的革命手段缺乏认同,决定了其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正如孙中山在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回忆的那样“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漫骂之声,不绝于耳”。
二是由于当时改良思潮盛行,
很多人受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蒙骗,仍旧迷恋改良道路,坚持认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
国民革命时,中华民族已开始了新的觉醒。
这一方面是由于列强加强了侵略和军阀的黑暗统治,加深了中国人民的灾难,使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另一方面由于一次次的革命斗争锻炼了群众,教育了群众。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彻底地批判,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爱国运动则进一步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则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思想斗争武器,从此中国人民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和曙光。
三、斗争方式不同。
辛亥革命主要通过武装起义,组织策划等都是秘密进行的,所以不利于同群众沟通和联系,更不利于动员群众广泛参加。
国民革命既依靠军队的力量,又依靠工农的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工农运动的发展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北伐战争,而北伐的胜利进军,又促进了工农运动的高涨。
工农运动和革命战争互相促进,终于使这场斗争成为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