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
P83你认为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人思想还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为这个思想体系的形成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解题关键:正确认识个人的历史作用。 思路引领: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答案: 毫无疑问,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 毛泽东本人为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形成做出了无可 替代的贡献。
P85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资产阶级革命派一开始就预言清廷的立宪是欺人之谈,批驳立 宪派的种种言论,并揭露了清廷立宪的虚假和反动,强调只有推翻 清朝政府,才能得到真正的民主立宪。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失败,使 社会各阶层都产生了要求变革现状的强烈愿望,人们越来越相信革 命派反清革命的宣传和主张。清政府试图通过预备立宪来消弭革命, 但事实上却适得其反,反而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加快了自身灭 亡的步伐。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 能,应当推翻。迫于形势,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 立宪”。 实行“新政”的目的:对外取媚洋人,改善国际形象; 对内笼络人心、抵制革命、挽救清朝危局、继续维持其专 制统治。 “新政”的内容分析: 1.行政制度改革 2.军事改革 3.经济改革 4.教育改革 意义:清末新政的启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也推动着改革思想和改革实践的进一步深入。 进一步推动清末改革开始走向政治体制改革的阶段。
一、清末“新政” (1901年——1905年)
1.背景: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国内出现立宪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
2.目的:对外取媚洋人,对内笼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 以维持其专制统治 3.主要措施:
一、“新政”(1901年)
实质: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 作用:部分地吸收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 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以 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促进民族革命 结果:增加捐税,加重人民负担,促使 人民不断反抗,革命形势日益高涨
解题关键:从总体上把握毛泽东的思想体系。
答案: 农村包围城市,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等。
作用。
答案
作用。
答案
作用。
答案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 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 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 后。 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也标示着洋务运动只注意器物层面改革路数的失败, 只是想单纯地摹拟“西技”“西器”来“制夷”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的近代化改革因此 向更宽广更激进的方向转进。甲午战败揭示了“中体西用”观的缺陷,取而代之的是戊 戌思潮。这是一种面对西学更加开放的社会思潮。 国人再次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晚清预备立宪实际上就是晚清政府政治上预备实行宪政的活动。 宪政(Constitutional Politics)指的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 它源于古希腊文的“民主”(Democracy)一词,意为“人民的权 力”。宪政最基本的要求是政府应受制于宪法以及公民权利的广 泛保护。 预备立宪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行政改革,包括司法 改革、教育改革,其核心是官制改革;二是设立议会;三是实行地 方自治。
讨论:通过对于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
立宪”的学习,对清政府在20世纪初的所作所为
你有什么看法?
总结:虽然这是清政府迫不得已所采取的措
施,从主观上看是为了继续维护其封建统治,但
在客观上却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中
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的一步。新政主要是从经
济上、军事上、文化方面推进了近代化的进程,
“新政”的内容分析: 3.经济改革。首要举措就是在中央建立一个负责经济改革 和发展的专门机构商部,其管辖范围不仅包括工商业,还 包括农业。在清政府的各部中位于第二位,仅次于外务部, 反映了清政府对农工商业的重视。1906年,商部扩展为农 工商部。商部成立以后,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商法、 商律,对经营商务做了具体的规定。这一些列改革和法令 的推行,改变了中国社会长期视工商为末务的现象,促使 当时出现一个举办工商业的热潮,使中国厂矿业、交通运 输业和金融业诸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 4.教育改革。包括创办新学堂、鼓励留学和改革科举制等, 目标是建立近代教育制度。1905年9月发布谕旨,宣布从 1906年开始,停止各科科举考试。这样,延续一千多年科 举制度至此废除。科举制的废除,扫除了中国建设现代化 国家道路上的重要障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 的发展。
甲午战争,“蕞尔小国”日本打败了堂堂大清朝,惨 痛教训之一就是日本能果决地实行“脱亚入欧”,使国势 骤强。像日本人那样,更大程度地吸纳西学,不仅在“用” 的层面上学习西方,还要在“体”的层面效法西方。甲午 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的转折期,从这时 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 历史进程。 国人对西学的领悟有了深入。表现出对近代文化精 神——近代人文主义和启蒙精神的觉悟,并进而引起了西 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维新 思想由此产生。挽救国家的危亡必须从唤醒国人的觉悟开 始,启蒙与救亡成为一代戊戌人的双重历史使命。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 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戊戌运动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是中 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新政”的内容分析: 1.行政制度改革。主要是调整机构,整顿吏治。添设新的 机构,譬如1901年7月,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 务部,位列六部之首,以办理今后对各国的交涉。建立专 门负责经济发展的机构农工商部。在军事改革中,设立巡 警部,清政府仿照西方近代兵制,将军制分为常备军、续 备军、保安三种。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1905年,清政 府又设立了学部,科举制度结束。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军事改革。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就开始进行军事改革, 使用西法编练了新建陆军和自强军两支军队。操习新式枪 炮。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形成的。
P74这个宣言说明了什么? 解题关键:工人运动。 思 路引领: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答 案提示:这个宣言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传入中国,中 国将会走上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指明 的方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各 有什么影响? 答案:20世纪初,自由、民主、平等和博爱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得到进一步传播;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 影响:这些思想对旧思想和旧道德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动摇了封建 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弘扬了民主和 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 流。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从此中国历史 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中国历史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P81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对中国民 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解题关键: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 思路引领:通过 三民主义提出的目的理解三民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历 史作用。 答案提示: 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有识之士 提出了不同的改良方法,但都没有取得成功。19世纪末, 中华民族被瓜分的危险加剧,为了实现民族振兴,摆脱 民族危亡,孙中山在学习西方政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三民主义理论。 作用: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它指导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存在了 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观点一: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是反 封建的需要。 观点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思想,不能全盘否定,泼洗澡水不应把孩子一起泼 掉。 对上述两种观点你怎么看?
解题关键:如何正确评价儒家传统文化。 思路引领:正确处理批判和继承的关系。 答案提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学,它由于 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 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 具,它承载了很多封建思想。因此,在新文化运 动中,批判儒学是必需的。但是,儒学毕竟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有很多我们民族几 千年的优秀文化积淀,不能全盘否定。
晚清预备立宪这项政治活动有着保守性和欺骗性,这场宪政改 革涉及的内容极其庞杂,触动了社会的方方面面,预备立宪的措施 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 大混乱,加速了它的覆灭。预备立宪的直接后果:加速了清朝的灭 亡,摧生了新的政治制度。
清末的“预备立宪”虽然总终没有成功,但是他的意义仍然重 大,他是中国二千年封建与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向“宪制”的过渡, 是中国封建与专制社会的第一次“政治改革”,也是中国封建与 专制向“宪制”的第一次“和平过渡.
而“预备立宪”是从政治上向近代化方向迈进。
P71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起了什 么作用? 答案: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 思想解放潮流,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 觉醒。
讨论一下慈禧太后一直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 的最高代表,可她为什么支持洋务运动? 答案:辛酉政变后刚刚上台的慈禧太后,在内外 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 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因 此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实质维护清统治,而得到慈禧太后 的支持。
P81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中国 共产党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有哪些不同? 解题关键: 准确把握教材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思路引领:理解新三民主义新增加的内容。
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纲领,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这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有相同之处,故此成为国共 合作的基础。 但是,它仍然财产私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中明确提出的铲除私有制度有着 本质不同。
危机、变法与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