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教学论考试知识点

化学教学论考试知识点

二、模块名称
三、三维目标的关系【细看】
四、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必修、选修【记住一一对应】
五、修读要求【记住数据】
每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个学分;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化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
第四章【理解为主】
一、教学问题【都看看】
第五章
(2)学习机制:
⊙获得与贮存
联结:即在记忆系统中形成新命题;
精加工:即将新命题与旧命题加工、整合成局部命题网络;
组织:即归类整理成有序的大的知识结构,部分形成图式
⊙巩固:一是在精加工的过程中进行的,二是通过主动复习来多次激活知识
⊙应用/提取与建构:搜索、对照、重新组织
(3)学习方式:表象表征(宏观表征、微观表征)
知道/理解但已全部/部分遗忘的;
已理解但记忆不牢固的;
已理解并熟记的;
已理解并能熟练运用的。
二、教学方法的层次分类【要背】
1、按照教学功能来分类(自学《化学教学论》第3版105-107)
教学活动的发起与定向方法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活动的定向
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法
教学组织
教学实施(见“2、按照教学实施方式来分类”)
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
准备课时教学评价和调控方案;
三、化学基本课堂类型的教学要点【看看就OK了】
1、新课2、实验课3、复习课4、练习课5、讲评课
第二章
一、角色转变的需要【看看——可能出简单题】
二、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关键】
1、学习内容
(1)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怎样教?怎样评价?
(2)化学课程中的问题
第一章
一、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重点】
1、整体把握:
(1)备起点
(2)备重点
(3)备难点
(4)备交点
(5)备疑点
2、包括环节
⑴准备工作
⑵教学目标设计
⑶教学内容分析、处理
⑷教学过程设计
⑸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
⑹教学媒体设计
⑺教学反馈与学习巩固设计
⑻设计总成与教案编制
⑼课后反思设计
二、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相互间的相关计算。
三、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7个记住5~6个】
1.微粒观2.元素观3.运动观4.能量观5.分类观6.结构观7.科学价值观
第七章
一、学生已有基础可细分6种类型【应用题学会判断学生属于哪种类型】
未知的;
知道但理解有错误/偏差的;
问题(情境)
→学生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得出结论
3、六课型教学法(“八六六”体系)【掌握(1)(2)点】
(1)学生学习的八环节
制定计划→课前自学→启发思维→及时复习
→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运用创造
(2)六课型
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
→小结课
(3)六因素(同(2)相对应)
4、范例教学法
教学活动的检查、反馈与调控方法
检查方法
反馈方法
控制方法
2、按照教学实施方式来分类
三、几种教学模式【重点】
1、学导式教学法【要记住环节】
学生自学(课前预习或课上自学阅读与练习)
→教师精讲(针对关键点、难点加以组织引导或深化)
→学生演练(结合笔记、参考资料等复习、练习、巩固)
→教师监控、反馈与调节
2、发现式教学法
1、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教学任务、目的、要求;
根据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要求规划、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
构思课程教学的总策略和方法系统;
确定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标准、模式、方法等;
2、学段(学期、学年)教学设计
考虑本学段教学工作与前、后期间教学工作的联系;
进一步确定本学段教学工作的任务、内容(重点)、进度、基本工作方针、措施及教学评价工作等;
一、传统心理学对知识的分类【知道】
概念:形成(强化理论、样例理论)、同化
原理(规则):单个概念含义、概念间关系、内化
事实:与概念、原理联系
问题解决:理解并表征问题、寻求解答、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评价结果
二、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分类【会判断某知识属于什么知识】
陈述性知识【重点、要知道环节】
(1)构成:命题(概念、条件、关系)、命题网络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教材)
课程评价
2、学习目标——六会【必考】
●会备课(●会写教案●会做课件)
●会上课●会说课●会评课
3、学习方式方法
课上
记笔记
思考讨论
课下
做作业
多讲多练
多反思
第三章
一、当前中学化学课程的组织形式【不要混淆】
1、必修,选修
2、分科,综合
3、学科,活动
4、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
阶段1.范例式阐明”个”的性质
→阶段2.范例式阐明”类”或”属”(整体归类)的性质
→阶段3.范例式地掌握规律
→阶段4.范例式获得实际经验(知识应用、加工与迁移)
5、“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等人提出)【重点】
(2)程序组合
(3)学习方式:
表象表征(宏观表征、微观表征)、
语义表征(文字表征、符号表征、图表表征)
(4)教学策略
展开性策略(注重示范、演练、分析、评价)
条件化策略
分解性策略
变式策略
比较策略
辅助辨别策略(形象化、口诀、谐音等)
练习与反馈策略
策略性知识
第六章
一、化学教学内容的分类
问题:这些内容分属什么性质?
制定学段实验和活动等计划;
3、单元(课题)教学设计
确定单元的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或教学目标);
确定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
确定单元的教学结构、策略和方法系统(本单元内容的内外部联系、重点内容的教学、课时划分、学习方式等);
确定单元的教学评价工作方案;
4、课时教学设计
确定该课时的教学目标;
构思该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方法;
学习要求分别是什么水平?
其内容构成如何细化?看看,应用题分析角度
学生学习时有何困难?
可以尝试什么教学策略?
二、化学用语类型【具体知识点不要背】
(1)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相对原子质量、释应用;
化合价与化学式间的相互推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有关计算;
语义表征(文字表征、符号表征)
(4)教学策略【考应用题——如何学习】
精致化策略
动机性策略、多通道(多感官)策略、
先行组织策略、多表征策略、
复述策略、系统化策略
程序性知识
(1)特征
动态的特征
(2)学习方式
模式识别(注意条件、概况、形成模式)→动作步骤的学习
(1)程序化:建立规则和步骤的陈述型表征→脱离陈述型的检索、提取、监控形成程序性表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