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渝新欧”铁路看重庆的发展

从“渝新欧”铁路看重庆的发展

从“渝新欧”铁路看重庆的发展
学院:
姓名:
学号:
近年,重庆打造全球笔记本电脑基地和IT产业王国的蓝图日益清晰,快速的发展和惊人的成绩,首先通过吸引处于笔记本电脑产业链最上端的惠普、宏碁、华硕等品牌商,由它们拉动整机代工企业跟进,同时政府与企业联动,快速引进大批零部件企业,形成“品牌+整机代工+零部件企业”环环相扣的产业集群。

两年多里,跟随惠普、宏碁而来的笔记本电脑配套企业数量,也从曾经的“0”,达到了现在的500家。

然而,在年产一亿台以上的笔记本中,超过50%销往欧洲,尤其是德国,承载着如此大销量的运输正是2011年成立的渝新欧铁路。

不仅如此,这条铁路还将承担意义更重大的任务,为今后重庆及其周边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渝新欧”铁路
“渝新欧”铁路是利用南线欧亚大陆桥这条国际铁路通道,从重庆出发,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北疆铁路,到达边境口岸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全长11179公里,重庆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

二.“渝新欧”铁路成立背景
2011年,重庆已形成了“3+6+300”的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

从2009年开始,惠普、宏碁、华硕“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先后落户重庆,其后富士康等六家台湾代工企业及300多家零部件企业落户重庆。

到2013年后,将形成每年生产1亿台的笔记本电脑基地。

重庆2011年将生产笔记本电脑2500万台,主要销往国外,欧洲是这些电脑的主要销售地区,占总量的一半左右。

大规模的销量需要一个畅通的、成本较低的物流通道,重庆IT产业的规模才能继续发展。

三.对重庆发展的现实意义
传统运输方式转变,节约物流运输成本。

在以前,由内陆运往欧洲的货物,进出口均靠水运,重庆作为拥有长江和嘉陵江丰富水系的口岸,本身是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的。

但从重庆通过水运运往欧洲的货物需要大概30余天的时间,增加了物流成本,耗费了人力物力。

自欧亚大陆桥建立,重庆货物运往欧洲只需12天,且每日过境车皮数量也有原来的两辆增加到十至十五辆,运输方式的转变,为重庆走向世界开辟了一条“捷径”。

回程班列“零突破”,标志经贸交流新形势。

自2011年“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正式运行以来,由重庆开往欧洲方向的列出已有58趟,但这些都只是单程列车,直到2013年2月,才有从欧洲回程的货班列,而这,也成为重庆对外经贸的里程碑。

对外贸易的发展核心,不是仅仅“走出去”,还要能够“引进来”,作为中欧交流最便捷的通道,“渝新欧”理应成为重庆对外商贸交流的主便道。

而随着回程列车的“破冰”之行,将让欧洲列国感受到“渝新欧”线路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强重庆与欧洲各国的商贸交流。

出口渠道拓展,促进投资环境的改善。

作为新兴的口岸城市,阿拉山口本身就具有极大
的投资价值,由于当地市场尚未饱和,消费能力较高,因此存在极大商机,渝新欧线路班列的增加及常态化运行,势必会让重庆企业家的目光逐渐聚焦阿拉山口,引发新一轮的投资热潮。

而“渝新欧”铁路的逐渐稳定与完善,将极大的开拓国际市场力度,为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国门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也为重庆企业走向世界经济平台建立了通道。

四.今后发展的定位
对于重庆而言,让渝新欧上升到国家战略,并成为新丝绸之路的新起点正是其努力的目标。

重庆市正在组织人员进行课题研究,准备近期形成规划方案上报中央,意图将渝新欧国际大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旦上升到国家战略,这条连接中亚和欧洲的国际大动脉势必会推动重庆乃至周边地区的对外开放,助推内陆地区成为开放的高地。

近日,更是有来自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沿线以及西班牙、立陶宛等国代表齐聚重庆参加“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经贸合作恳谈会”,共商掘金“渝新欧”。

随着渝新欧的双边贸易发展,中国西部会加大同他国的合作,让产业向中国西部地区倾斜,从而达到中外贸易地域性趋向平衡。

而各国也同样十分重视这样的机会,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因此,德国也是这条大通道的最大受益者。

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驻华首席执行官赖世平则用新“丝绸之路”来暗喻意大利在渝新欧铁路节点中的重要性。

波兰、匈牙利、立陶宛等各国也纷纷希望成为新的分拨站和返程货新起点,或是有望入选建分拨站。

各国都希望借此平台,推动自身贸易的发展。

因此,“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成为国家战略是必然,也是推动贸易发展的有力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