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袋麦子教案(第二课时)

三袋麦子教案(第二课时)

《三袋麦子》教案(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设疑导入。

1.老师:上一次我们共同学习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出示:过年了,(谁)送给(谁)(什么)作为节日礼物。

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2.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3.出示自探提示指明读,齐读
二.解疑合探
老师: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吗?
老师:可在小动物们的眼里看到的不一样呀?
老师: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金灿灿的麦子。

饱满的麦子。

饱满的麦种。

过渡:一样的麦子,可是他们看到的却不一样,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我们先去小猪家看看吧。

1.小猪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很开心,开心地喊,两个感叹号。

那你能想到小猪说这句话时会做什么动作吗?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回小猪,配上动作学学小猪是怎么说的。

小猪看着金灿灿的麦子,开心的喊道---学生接
除了开心之外,小猪的心情怎么样?(迫不及待)你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是呀,他一分钟也等及了,谁能体会小猪的心情,来把这个
词语读好?(个别读。

齐读)你能找一个词语来替换“迫不及待”吗?请你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小猪着急干吗呀?(生读:他迫不及待的。


看到这样的小猪,你想对他说什么呀(你真贪吃,可爱,馋嘴。

)老师:揭示小猪的特点。

原先老师很讨厌猪,它又胖又懒。

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禁对小猪刮目相看,开始喜欢它了,知道为什么吗?课件出示:各种各样。

(因为小猪厨艺了得,以出色的面点师傅全新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


老师:这样的小猪你喜欢吗?让我们用喜欢的语气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让听课的老师都陶醉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小猪的手艺。

过渡:同学们,拜访了小猪,我们赶紧去看看小牛吧。

自读第3段,圈出小牛的动作,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捧起,看了又看。

体会到:珍惜,喜爱)
1.看着这么好的麦子,小牛是怎么想的呢?(生读:多好的。

)你从小牛的想法里读出了这是怎样的一个小牛(保存,慢慢。

体会到:节俭。


老师:小牛是这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生读: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看出小牛做事怎么样?学生:有条理,有计划
老师: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勤劳、节俭、有打算)
小结并过渡:通过刚才的阅读,(指着板书总结)我们现在已经知道
了小猪把麦子,,,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慢慢吃。

那么小猴呢?
我们去看看吧。

2.课件出示:第4段,齐读
3.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只有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生:看的仔细,有丰富的劳动经验。

板书;能干
4.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是怎么做的呢?(生读:)把一口袋
麦子全种下了地。

说说小猴的做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能干
老师过渡:至此,三个小动物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了,这时他们的情况如何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几个问题自学课文。

出示:讨论:(1)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土地爷爷是怎样评价他们的?
(2)土地爷爷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老师: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
学生:小猪吃完了
学生:小牛仍有半袋麦子
学生:小猴有一囤麦子
老师:土地爷爷是怎样评价他们的?
老师:我们还是先随着土地爷爷一起去小猪家,看看小猪怎么对土地爷爷说的。

指名让学生读第六自然段
学生:“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最好吃的东西。

”老师:说完后,又是怎么做的?
学生:不由得舔了舔嘴唇
老师:谁有本事把“舔嘴唇”这个动作也加上去,读一遍小猪的话?学生:加动作读
老师:谁有本事把动作、声音都加上去,再来读一遍小猪的话?
学生:加动作、声音读
老师:我们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猪?
学生:憨厚可爱
老师:(板书:憨厚可爱)
老师:请你模仿一下小猪憨厚可爱的表情。

(模仿)
小猪说的话也特别憨厚可爱,谁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老师:土地爷爷有什么反应呢?
学生:哈哈大笑
老师:土地爷爷到底笑小猪什么呢?如果你就是土地爷爷你准备对小猪说些什么话呢?
学生:小猪呀,你真是个贪吃鬼!小猪呀,你这么喜欢吃,我再送一袋小麦给你!小猪真能干,会做各种各样的食品呢!小猪真会
享受生活!
老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小猪的话?
老师:好,同学们自由的读一下这句话,老师要看看哪些小朋友读的最认真。

老师:告别了憨厚可爱的小猪,土地爷爷来到了小牛家,小牛说了什么?
学生:去年您送我的那袋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

老师:我们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牛?
学生:勤俭节约
老师:(板书:勤俭节约)
老师:什么是“节约”?你能说出节约的近义词吗?
学生:节省
学生:节俭
老师:对这勤俭节约的小牛,土地爷爷有什么反应?
学生:点点头
老师:土地爷爷点点头是表示什么呢?
学生:他的一种认同
老师:我请一位小朋友再来读读这段话,谁愿意读?
老师:最后,土地爷爷又来到了小猴家,小猴说了什么?他看到了什么?
学生:麦囤里堆得满满的
老师:小猴是怎么介绍的?
学生:小猴拉着老人的手,神秘地说:“请跟我来。


老师:“神秘”谁来表演一下小猴神秘的样子?(表演)
老师:小猴在介绍麦子时是什么心情吗?
学生:自豪,喜悦,高兴,兴奋
老师:谁愿意带着自豪的心情读一读小猴说的话?
学生:指名学生读书。

老师:我们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猴?
学生:聪明能干
老师:(板书:聪明能干)
老师:土地爷爷对聪明能干的小猴又是什么反应呢?
学生: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老师:土地爷爷夸奖小猴,抚摩他,热情的赞美他,兴奋的夸他,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再来读读这段话?
学生读小猴,老师读土地爷爷
老师:土地爷爷认为谁的做法最好?
学生:小猴
老师:从哪里看出来的?(兴奋)
老师:你是怎样理解“兴奋”的?请你用兴奋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小猴靠自己的劳动把一袋麦子变成了麦囤里堆的满满的麦子。

假如你是小猴,看到自己的收获,你的心情如何?(生答)没错,肯定特别激动,特别自豪,让我们一起化身小猴,自豪的说---(全班读)老师:故事读到这,三个小动物的形象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指着板书总结)我们看到了:
小猪:憨厚可爱,性格率直,而且是个出色的点心师(能做各种各样的食品)。

小牛:勤劳节俭,做事有打算,还是个很好的保管
员(经常把麦子搬出去透风、晒太阳)。

小猴:聪明能干,观察
仔细,爱动脑筋。

同学们思考一下: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最好?学生(异口同声):小猴
老师:为什么?(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学生:有远见
学生:有目光
学生:有打算
……
老师:如果土地爷爷也送给你一袋麦子,你打算怎么处理?(各抒己见)
总结提升
师:孩子们,通过学习这个童话故事,我们明白了:同样一
件事,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

迁移运用:生活中,我们也会常常碰到类似的情况,比如说,如何利用过年时收到的压岁钱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好办法也让这些钱使用得更有价值,请与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再把想法写下来。

作业:
板书:
小猪--吃光---憨厚可爱小牛--保存---勤俭节约小猴--全种地---聪明能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