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心理学教案5-4上传

幼儿心理学教案5-4上传

<2>性别稳定性发展:(3、4—5岁)
指认识到性别在一生中稳定不变,但大部分儿童对自我的性别认同很不稳定。如认为男孩穿裙子也很好。
<3>性别恒常性发展(4、5—7岁)
指认识到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不随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不是由个体的外貌或者行动决定的。
5岁时活动和职业的性别刻板印象建立。开始认识到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如男孩要胆大勇敢等。
性别认同发展的重要意义: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能安然地接受自身的性的特征。性心理障碍,从心理学上讲,与早期性别认同的障碍有关。
2、性别角色特征的发展(性别角色)
<1>性别角色的发展
①性别角色:社会按照人的性别而分配给人的社会行为模式。
②性别角色标准:社会成员公认的适合男或女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反映了文化对不同性别成员行为恰当性的期望。
③性别角色认同:对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信息。儿
童逐步认同与自己同性别父母的言行,并形成自己的性别图式。
④性别角色偏爱:对与性别角色相联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
<2>性别角色的发展阶段:
厄利安根据不同发展取向,将6-18岁性别角色发展分三阶段:
生物取向阶段(6—8岁)
社会取向阶段(9—13岁)
心理取向阶段(14—18岁)
(三)发展意义:
1、是个性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
2、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个性的成熟。
(四)结构:
自我意识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的调节。包括:
从形式上:自我认识(狭义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从内容上:物质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二、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逐渐发生发展过程。“点红实验”结果:15个月开始能擦去自己鼻子上的红点,标志着儿童客体的自我产生。大约在24个月左右已建立了较完善的自我概念。这标志着儿童“自我”开始了新的阶段。
A幼儿的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概述
(一)定义: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包括意识到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或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是特殊的认知过程。它区别于其他心理现象,把认识的目光转向了自己,自己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二)特征
1、分离感。即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和他人不同的。
可见,成人对儿童的自我评价影响有多么大。父母和老师为幼儿所尊敬和崇拜,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他们的评价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发展。现在有的家长或老师以感情代理智,把胡闹当聪明,把毛病当优点,对孩子一味称赞,评价过高。如“我们毛毛从小就特别聪明,学习不会差吧!”助长了幼儿自以为是,骄傲自大性格。有的老师常不分场合,不讲情由地斥责、批评或轻下断言,如“你怎么又淘气了,永远改不好了、没人再象你这么笨的”等,使幼儿失去上进心,自暴自弃。因此,成人必须对幼儿作出恰如其分的、合乎实际的评价。这样,既有利于使幼儿正确认识自己、看待别人,也有利于促进幼儿个性的正常发展。
(二)各种活动中正确引导。
(三)教师评价要把握分寸。
(四)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
(五)家园配合,指导家长实施正确的教育。
思考判断:
1、个性的()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
2、在一定程度上说,()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
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能力倾向D、个性倾向
难点处
理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复习提问
参阅书籍
1.陈帼眉,冯晓霞,刘桂珍:《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边玉芳:《儿童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等
课外作业
教学过程及时间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备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这节课继续来谈谈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其他内容。
从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所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谈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及意义,导入对自我意识和性别化的分析,两者都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
《幼儿心理学》教案
教案号
课题
教材对应范围
5-4
第四节幼儿自我意识与性别化


页码
5
4
1-20
授课时数
2
教学准备
教案、图片、视频
授课时间
授课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目的
理解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发生发展特点,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掌握性别角色的定义,领会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幼儿自我认识发展、自我评价的特点。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特点,男女双性化与教育。
3、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的成分。
A、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觉醒
4、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A、道德感B、理智感C、气质D、性格
B幼儿的性别化
儿童的性别是确定的生物学事实和普遍的社会事实。儿童对自己性别的认识,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应起的作用及性意向的发展,是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部分。会影响到心理活动和行为特点及个性的最终形成。因此,性别化研究,为健康的性教育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培养正当的性意识和情感,为将来的恋爱婚姻的正常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测量儿童自控水平方法:注意力集中与分散测验;图形配对测验;迷津测验和延迟满足测验等。
●自控水平训练法:自我暗示法;榜样法;积极鼓励。
●要说明的是,自我控制并非越强越好。
三、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补充):
(一)日常生活中培养。
1.培养自我服务能力和简单的劳动技能,增强其自信心。
2.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帮助幼儿认识、了解自己。
3、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或形成是和言语发展相联的。掌握“我”字是自我意识形成的主要标志。意味着开始认识自己,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出来——从行动中实际成为主体,发展到意识了自己是各种行动和心理活动主体。产生真正“自我意识”,这是个性特征重要标志。
思考:幼儿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有什么特点?
(5)开始以道德行为的准则进行评价。
(三)自我体验的发展。
(1)发展水平不断深化。随年龄增长,认识水平的提高,自我体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丰富和深化。不仅围绕生理需要产生自我体验,而开始发展围绕社会情感的自我体验。如愉快、愤怒、委屈、自尊(最重要)、羞怯等。
(2)社会性。
(3)受暗示性。成人应多采用积极的暗示。
(四)自我控制的发展。
包括起动或制止活动,动作的协调,动机的协调,活动的加强或削弱,心理过程的加速或减轻,积极性的加强或减缓,行为举止的自我监督和校正等。
(1)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
(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
(3)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响。
幼儿的独立性、坚持性、自制力逐渐增强。但:1、自我控制能力总体较差。2、3-7岁,随年龄增长而发展,5岁后发展较快。4-5岁是自控发展的关键时期
同时,内森喊汤米:要出车祸了。两个男孩子急切地冲向堵塞的地方的汽车和卡车,不久,戴谁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我是譬察内森宣布道,他把一张椅子推到阻塞地区并且爬上椅子。绿灯,快!¯这个年轻的警察喊道。信号灯亮了,汤米和戴维在椅子周围奔跑,每人都推着一个大的木头卡车。红灯,内森宣布,卡车马上停下来。我的卡车赢了你的,汤米对戴维说;因为我没有汽油了,戴维回答说,他把车停在边上并假装装满油箱。让我们来建个卡车跑道,内森建议。三个建筑工程师开始聚集大木块木板。
(2)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初步较客观的评价。5岁前往往会过高评价自己的优点,6岁以上才较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行为。如让幼儿对自己的绘画和泥工作品同别人的作品相比较。当对方是老师作品时,尽管作品比自己的质量差(实验故意设计),幼儿总是评价自己作品不如对方。而与小朋友作品比较时,则总是评价自己作品比别人好。
3、性别化行为的发展。
性别行为指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
2岁前不存在稳定的性别差异,行为的相似性远大于差异性。2岁在选择玩具和同伴时有了明显的性别差异。
①性别行为的产生(2岁左右有了性别差异)
●对玩具的偏爱——男孩喜欢卡车和小汽车,户外团体游戏;女孩喜欢玩具娃娃或柔软玩具,室内活动游戏;两三个人一起玩。
男孩:易出现学习问题、阅读困难、言语缺陷、情绪问题等。
三、幼儿性别化的发展
1、性别概念发展(性别认同的发展):按时间发展顺序,包括:
<1>性别认同的发展:(2—3岁出现)(获得性别身份)
知道自己的性别,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岁认识他人性别,但还不能准确说出自己是女孩或男孩。2 .5-3岁左右,绝大多数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性别,同时有了性别角色初步知识,如女孩要玩娃娃,男孩要玩汽车等。
提示: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发展三方面。
(二)自我评价的发展(大约2-3岁出现)
自我评价的发展和认知、情感的发展密切联系。3-6岁通过教育,逐步会对行为进行评价。特点是:
(1)从依赖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幼儿初期,受思维水平的限制,对评价标准掌握不好,因此自我评价的独立性较差,较易轻信和模仿成人的评价。往往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如“是妈妈说的、老师讲的”。幼儿后期,出现独立评价。逐渐对成人的评价带有批判的态度。如父母和老师作出不公正评价,会不相信,甚至反感、顶嘴。但他们对自我的评价不稳定,如成人表示怀疑或提出反问,常马上动摇,甚至改变对自己的评价。
(一)自我认识的发展
1、对自己身体的认识: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名字与身体联系。
2、对自己行动的意识:1岁左右通过偶然性动作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并体会到自己的动作和物体的关系。如知道自己推皮球,皮球就滚开了。1-2岁左右,可说出自己的行动,如宝宝饿了。这时自我意识就开始发展了。动作的发展是儿童产生对自己行动的意识的前提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