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

明确:
第一,头脑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稳定性的表象储存作为想象的对象。
第二,要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以便运用内部的智力动作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2、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①想象在幼儿学习、游戏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中的作用:想象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概念,理解较复杂的知识,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
游戏中的作用:角色的扮演、材料的使用,游戏的整个过程都需要依靠幼儿的想象
3、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
另外,兴趣也影响孩子的想象。
幼儿有意想象的发展
四岁左右,幼儿开始出现有意想象的萌芽,在教育影响下,幼儿的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1、有意想象是在无意想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想象进一步发展,已具有一定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可以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幼儿晚期这一特点比较明显。
练习
1.按照想象的和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如古代人们面对美丽的月亮产生了奔月的想象,创造出“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
②补充:想象的分析、综合活动有四种形式:
1.黏合:如孙悟空、美人鱼等形象。
•2.夸张与强调:大头儿子
•3.拟人化:黑猫警长
•4.典型化:文学创作运用普遍,
•如鲁迅笔下的阿Q、祥林嫂等。
•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例子?
③想一想:想象发生的条件?
总的来说,再造想象贫乏的人是不可能有丰富的创造想象的,要培养人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人的再造想象。
(三)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
幼儿时期,常将想象的东西和现实进行混淆,表现在三个方面:
1、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
2、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
3、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1.幼儿常常喜欢夸大事物某些特征和情节,如画的大象鼻子特别长,这是幼儿的( )想象
2.一个小女孩看到“夏景”时说:“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流汗”。这个小女孩的想象是( )
3.大班幼儿莉莉说:“妈妈,长大后我也要像你一样做个老师”这是一种( )想象
4.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就可以在头脑中出现草原的景象,这种心理现象是()
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
第一节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
幼儿想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复习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二、课程内容:
1、想象的概念
①定义: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结构游戏中对结构材料、结构物体进行想象,通过一定的建构技能才能进行结构活动
②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核心。
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方面,而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
三、教师小结
四、课堂练习
1.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对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
2.人是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即进行想象的。
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和意图,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如看着天上的白云,想象成它是一匹马,一辆坦克或其它物体;听故事时,不知不觉地随着故事情节追踪下去等等。无意想象是最简单最初级形式的想象。
有意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为实现某个目标,完成某项任务所进行的活动,都属于有意想象。为打一件新毛衣,想象打什么花色;为搭一座大桥,幼儿想象用什么结构材料等等都是有意想象。
幼儿以无意想象为主,主要从以下方面归纳而得的:
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2、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
幼儿初期的孩子,想象不能按一定的目的坚持下去。很容易从一个主题转换到另一个主题。这主要是由幼儿初期孩子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决定的。如:在游戏中,孩子一会儿当服务员,一会儿又去当老师。在画画中也如此。一会儿画树,看到别人画兔子,他又去画兔子吃萝卜。想象主题极不稳定,易受干扰而变化。
2.是最简单和初级形式的想象。
3.为搭一座桥,幼儿想象用什么结构材料属于想象。
4.在游戏中幼儿一会当服务员一会儿又去当老师,这说明幼儿想象的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
5.创造思维一般可分为3个方面:、和。
6.幼儿想象目的越不明确就越以为满足。
7.幼儿的想象过程受和的影响。
8.没有预定目的和意图,在一定刺激下,不由自主进行的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是想象。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赖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比再造想象更复杂更困难,具有很大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如:鲁迅创作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科学家的创造发明等等。
整个幼儿时期,幼儿是以再造想象为主的。
区别:同样是“造”,再造想象出来的形象是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是描述者知道而想象者不知道的事物;
创造想象出来的形象是所有的人都不知的、现实生活甚至可能不存在的事物。
联系:首先,它们都以感知觉为基础,都是在原有表象基础上重新加工改造、重新组合的新形象;
其次在再造想象中,有创造想象的成分;而创造想象是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创造想象中有再造想象的因素。
最后,创造想象仍要依靠客观事物或语言文字、图表等的启发。
3.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概念,理解较复杂的知识,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
4.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方面
5.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6. 想象是的核心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按照想象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分,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整个幼儿时期,幼儿的想象是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性想象开始发展;想象有时会和现实混淆。
9.梦境材料来自于,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10.小班幼儿在画画问他画什么他不吱声,等画好了,在成人看来什么不像,他就会告诉你这是柿子。这说明幼儿想象的不明确。
(二)再造想象为主,创想象开始发展
按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有关这一客体新形象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