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欣赏选修课

音乐欣赏选修课

1. 音乐欣赏要求欣赏者具有一种能够适应它的感知心理。

音乐欣赏的心理要素包括音响感知,感情体验,想象联想,认识理解。

音响感知是对音乐音响及其艺术组合----音乐形式因素的总体知觉;
感情体验-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
想象联想是把由描绘性的音乐所引起的对相关生活形象和意境的想象称作“联想”,而把由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所引起的自由想象称作“想象”;
理解认识是音乐乃至整个音乐欣赏中的重要心理要素。

1、背景介绍
2、大体曲式结构
3、曲式图
4、分段分细进行分析
5、总结
2. 交响乐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由交响乐团演奏的乐曲,同时也涉及相关的一些其他音乐体裁。

可以说交响乐是对交响曲、协奏曲、管弦乐、交响诗、组曲等音乐的统称。

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套曲。

是由海顿确定下来的一种固定音乐体裁,通常为四个乐章,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

当然近现代的作曲家已经突破这种形式,写了一些形式更新的交响曲。

交响乐(SYMPHONY)和交响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交响乐是由多件乐器所演奏的具有交响性的音乐,而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的管弦乐套曲。

协奏曲(concerto)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

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巴罗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

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的控协奏曲称“独奏协奏曲”。

序曲是歌剧、舞剧等大型作品的目前曲,最早只是为等待观众入
场而演奏的简短音乐段落。

属于交响曲
3. 交响乐队一般包括四组乐器,即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和打击乐组。

弦乐组是一个提琴的家族,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木管组包括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英国管、大管等;铜管组包括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等;打击乐组则有定音鼓、小军鼓、大鼓、三角铁、钹、锣、排钟等。

鸽子:长笛
鸭子:双簧管
猫:单簧管(黑管)
老爷爷:巴松(大管)
狼:法国号(圆号)
猎人:定音鼓
4. (一)基本含义:
曲式指的是(歌)乐曲的基本结构形式。

(二)一部曲式(乐段):
它是完整的曲式中规模最小的结构。

可以由一个乐句、两个乐句、三个及三个以上的乐句组成。

一般有比较明显的终止式,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

(三)单二部曲式:
它包括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一个乐段组成。

在一般情况下,两个部分在音乐材料上均有着一定的联系。

如用图式表示,可写作:A+B。

(四)单三部曲式:
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个乐段。

单三部曲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或变化重复。

用图式表示:A+ B+A);第二种是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第三部分不重复第一部分。

用图式表示:A+B+C)。

(五)复二部曲式:
由两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本身已经是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或其中一个部分是乐段,另一部分是单二、单三部曲式。

如:A(单二部曲式)十B(单二部曲式);或:A(单二部曲式)+B(乐段)。

(六)复三部曲式:
由三个部分组成。

它的第一部分已是单二或单三部曲式。

第三部分往往重复或变化重复第一部分,因而第三部分被称为再现部。

它的第二部分则往往和第一、三部分在音乐上形成对比,这一部分可能是单二、单三部曲式,也可能是乐段。

如,A(单三部曲式)+B(单二部曲式)十A(变化重复第一部分);或:A(单二部曲式)+B (乐段)+A'(变化重复第一部分)。

(七)回旋曲式:
它由在曲式中占有首要意义的主部和各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

主部至少在乐曲中出现三次,插部至少有两个。

因此,回旋曲式至少必须具有五个部分。

如:A(主部)+B(第一插部)+A(主部)+C(第二插部)+ A(主部)……A(主部)。

(八)变奏曲式:
由基本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化重复或展开(称为“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如:A(主题)十A'(第一变奏)+A''(第二变奏)+A'''(第三变奏)……。

(九)奏鸣曲式:
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大部分为呈示部,它包括主部和副都两个互相对比的部分(在主部与副都之间,有时会出现连接部;在副部之后,有时会出现结束部)。

第二大部分为展开部,它把呈示部的音乐材料加以充分的变化、发展,以造成戏剧性的高潮。

第三大部分为再现部,它把呈示部的音乐加以重复或变化重复。

除以上三大部分外,在呈乐部之前,有时会出现引子,在再现部之后,有时会出现尾声。

用图式表示如:
(引子)=>呈示部{{[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展开部=>再现部{{[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结尾)
(十)回旋奏鸣曲式:
可以把这种曲式看作回旋曲式的某种变形。

一般来说,可以用回旋曲式的结构图式来解释它。

但是,回旋奏鸣曲式中又明显地具有奏鸣曲式的特征,如:第一插部在乐曲中具有类似奏鸣曲式副部的作用,第二插部(又叫“中央插部”)明显地具有奏鸣曲式展开部的作用;乐曲最后还有明显的再现等等。

可用以下图式说明之:
(引子)=>呈示部{{A[主部]=>B[副部](第一插部)=>A[主部]}}=>展开部{{C[中央插部]}}=>再现部{{A[主部]=>B[副部](第三插部)=>A[主部]}}=>(结尾)
5.舒伯特属于浪漫乐派,是奥地利作曲家。

《小夜曲》由于旋律优美、动听,也被改编成器乐曲演奏,广受人们喜爱。

《魔王》这首歌曲创作于1815年,是舒伯特最著名的歌曲之一。

6. 夏尔·卡米尔·圣-桑是一位属于浪漫时期的法国钢琴及管风琴演奏家,亦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

他的作品对法国乐坛及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重要的作品有《动物狂欢节》、《骷髅之舞》、《参孙与大利拉》等。

(13)天鹅
(The Swan)
这是整套组曲中最受欢迎和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