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特点、作用和应用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特点、作用和应用


•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现场,往往有许多强电设备,它们的启动和工作 过程中将产生干扰电磁场,另外还有来自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和雷电的
干扰,以及高压输电线周围交变磁场的影响等。
高压电线
雷电
过程控制系统
雷达、电台等 天线发射装置
引 入 噪 声
地电位波动
交流动力线
电机、电焊机等 大用电设备
2020/3/4
6
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2020/3/4
12
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产生差模干扰的原因
主要有分布电容的电场耦合,空间的磁场耦合,长线传输的互 感,50Hz工频干扰,以及信号回路中元件参数变化等。
差模干扰示意图
2020/3/4
13
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共模干扰:
• 是指系统的两个信号输入端上所共有的干扰电压,共模干 扰也称为共态干扰或纵向干扰。
2020/3/4
8
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磁场耦合
– 在任何载流导体周围都会产生磁场,当电流变化时会引起交变磁场,该 磁场必备内部,线圈或变压器的漏磁也会引起干扰;在设备外部,平行架 设的两根导线也会产生干扰,由于感应电磁场引起的耦合,可以计算感 应电压
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第9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特点、 作用和应用
2020/3/4
1
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
• 干扰的传播途径与作用方式 • 硬件抗干扰技术 • 软件抗干扰技术
2020/3/4
2
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9.1 干扰的传播途径 与作用方式
2020/3/4
3
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干扰传播途径主要有: • 电场耦合
• 磁场耦合
电场耦合
• 公共阻抗耦合
– 电场耦合又称静电耦合,是通过电容耦合窜入其他线路的。
– 电场干扰可以通过两根导线之间构成的分布电容窜入系统
2020/3/4
7
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Un
1
jRC12 jR(C12 C2g )
U1
当导体2对地电阻R很小时,使jωR(C12+C2g) << 1时,式(9.1)可以近似表示为
Un jRC12U1
这表明干扰电压Un与干扰频率ω和幅度U1、输入电阻R、耦合电容C12 成正比关系。
当导体2对地电阻R很大,使jωR(C12+C2g) >> 1时,式(9.1)可以近似表示为
Un

C12 C12 C2g
U1
在这种情况下,干扰电压Un由电容C12和C2g的分压关系及U1所确定, 其幅值比前两种情况大得多。
因为Zr>>Zs,则
U n1

Zs Zr
U cm
• 其中,Zs是信号源内阻(含信号引线电阻),Zr 是放大器输入阻抗。显然,Zr越大,或Zs越小, Un1越小,越有利于抑制共模干扰。
2020/3/4
16
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 图 9.8(b)所示为放大器双端输入情况,Zs1、
Zs2为信号源内阻,Zc1、Zc2为系统输入阻抗。
•计算机的地、信号放大器的地与现场信号源的地一般相隔一段距离,在 两个接地点之间往往存在一个电位差Vc,该电位差是系统信号输入端上 共有的干扰电压,会对系统产生共模干扰。
共模干扰示意图
2020/3/4
14
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 对于系统的干扰来说,共模干扰大都通过差模干扰的方式 表现出来。
两种输入方式时共模电压的引入
4
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9.1.1 干扰的来源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干扰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干扰
2020/3/4
外部干扰
外部干扰与系统结构无关,是由使用条件和外 部环境因素决定的。
主要有:天电干扰,如雷电或大气电离作用引起 的干扰电波;天体干扰,如太阳辐射的电磁波; 周围电气设备发出的电磁波的干扰;电源的工频 干扰;气象条件引起的干扰;地磁场干扰;火化 放电、弧光放电、辉光放电等产生的电磁波等。
2020/3/4
15
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 图 (a)所示为信号单端输入情况,Zs是信号源 内阻,Zr是系统输入阻抗。共模干扰电压Ucm 和信号源电压Us相加共同作用于回路,此时,
共模干扰全部以差模干扰形式作用于电路。由
Ucm引起系统输入的差模电压Un1为

U n1

Zs Zs Zr
U cm
共模电压Ucm引起系统输入端的差模干扰电压
Un2为
Un2


Zc1 Zs1 Zc1

Zc2 Zs2 Zc2
Ucm
• 若Zs1=Zs2,Zc1=Zc2,则Un2=0,系统没有
引入共模干扰。实际上,两个输入端不可能作 到完全对称,因此,Un2≠0,也就是说实际上 总是存在一定的共模干扰电压。当Zs1和Zs2 越小,Zc1和Zc2越大,并且Zc1和Zc2越接近 时,共模干扰电压就越小
Un jMI1
其中: • ω为感应磁场交变角频率 • M为两根导线之间的互感 • I1为导线1中的电流
2020/3/4
9
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公共阻抗耦合
– 公共阻抗耦合干扰是由于电流流过回路间公共 阻抗,使得一个回路的电流所产生的电压降影 响到另一回路。
–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公共耦合阻抗, 例如,电源引线、印刷电路板上的地和公共电 源线、汇流排等。这些汇流条都具有一定的阻 抗,对于多回路来讲,就是公共耦合阻抗。
2020/3/4
10
2020/3/4
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公共电源线的阻抗耦合 公共地线的阻抗耦合
11
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9.1.3 干扰的作用方式
• 按干扰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差模干扰、共模干扰和长 线传输干扰。
差模干扰:
又称串模干扰,是指叠加在被测信号上的干扰噪声,它串 联在信号源回路中,与被测信号相加输入系统。差模干扰 与被测信号在回路中处于同样的地位,也称为常态干扰或 横向干扰。
内部干扰是由系统的结构布局、线路设计、元器件 内部干扰 性质变化和漂移等原因造成的
主要有:分布电容、分布电感引起的耦合感应,电 磁场辐射感应,长线传输的波反射,多点接地造成 的电位差引入的干扰,寄生振荡引起的干扰以及热 噪声、闪变噪声、尖峰噪声等。
5
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9.1.2 干扰的传播途径
与干扰相关的几个概念:
干扰: 是指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或造成计算机设备 不能正常工作的破坏因素。
干扰源: 产生干扰信号的原因 干扰对象: 干扰源通过传播途径影响的器件或系统 干扰系统的三个要素:干扰源、传播途径及干扰对象。
抗干扰技术就是通过对这三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采取必要 措施来实现的。
2020/3/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