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的诗酒情节
马成龙
B12020113
电子科学与技术
唐代诗人的诗酒情节
摘要借酒抒情也成了我国唐代诗歌创作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古时的佳酿已无处可寻.而中国唐代诗人的“诗酒情结”,在醉境中忘怀世俗的荣辱得失,感悟生命的意义是历久弥浓,经久难衰。
诗与洒的相映生辉,相映成趣,不仅形成追求与自然造化同一的人生境界,从而从心灵上超越人生,实现了绚烂的文明景观.而且这种传统的诗酒文化将绚烂千年,魅力自我的人生价值永存。
关键字杜甫李白杜牧团聚饯行犒飨独饮
引言唐朝自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国势强大,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交通发达。
加之国家政策开明,朝廷百官宴游,唱诗互和,以为谈佐之乐。
这些共同促成了唐诗空前绝后的繁盛之势。
诗人多爱饮酒,诗歌的繁盛隐映着酒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可以说,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是酒后兴起而作。
诗人借酒表现自己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不经意间也展现了唐代的酒文化;酒文化又反过来促进诗歌的发展,正所谓诗酒相融成一家。
正文
白日放歌须纵酒
提到杜甫,不能不提的一个词语就是忧国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样一个理应忧思满腹的诗人,却也“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半生穷愁潦倒,历尽坎坷,看尽世道,诗中惊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到后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连这点浊酒也喝不上,茅屋还被秋风所破,可他仍在那里“语不惊人死不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在旅途中闻听到官军收蓟北时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高兴得要发狂,为了表达这种心情,又是放歌又是纵酒,多么形象。
“纵酒”中的“纵”字特别传神、贴切,符合此时的狂态。
杜甫还写了《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诗仙酒仙
唐代一大诗人李白,一生曲折坎坷,面对狂风暴雨血雨腥风,李白这个痴狂之人,唯有用诗歌、用美酒来麻痹他的心灵,来显示他的洒脱。
虽然李白仗着他的才气,可以在皇帝,在权势,在恶势力面前, 适才放旷,但真正能让他心情解脱的,还是他的诗他的酒,李白斗酒诗百篇,也是人们家喻户晓的,他几乎所有的诗、词、文、赋,皆是在酒后创作的。
《将进酒》一诗,则是太白借酒消愁、以酒抒愤的名作!此诗成于太白被赐金放还长安之后,仕途中的伟大抱负无法施展,诗人只能借酒消愁。
在这愁苦的意境中,诗人却从反面述说忧愁使人衰老,以黄河水之流逝联想时光蹉跎,而后,“人生得意须尽欢”,豪放的诗句表现了对权贵的不屑。
依稀仿佛,还能看到太白轻蔑的笑。
“古来圣贤皆寂寞”,又有一种哀愁。
无言,却愈加悲伤。
特别是在《将进酒》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任情倾泻,真可谓“天然去雕饰”,酒这时已经不是单纯的酒已经成了一种象征。
李白诗歌中在写酒时都在言志或写壮志难酬后的悲慨、消沉、失落、苦恼,都是诗人那一颗积极愤世之心的具体体现。
李白借酒抒发自己的旷放豪情,表明对不合理的社会人生的藐视。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上高楼”(《梁园吟》),何等洒脱!李白用酒向世人表达自己的激烈壮怀、难平孤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玉偾,发泄自己的郁勃不平之气和抑不住的万千悲慨。
壶吟》),何等悲怆!李白借酒展示自己裘马轻狂的青年时代,描述自己恣意行乐的放诞生活。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何等痛快!李白借酒向青天发问、对明月相邀,在对宇宙的遐想中探求人生哲理,在醉意朦胧中显露自己飘逸浪漫、孤高出尘的形象。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且停杯一问之。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何等潇洒!李白借酒抛却尘世的一切琐屑和得失,忘情于山水,寄心于明月。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何等的逍遥和洒脱!
借问酒家何处有
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在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中酒旗的飘舞不仅给人以动感,使江南春色显的更加生机勃勃,而且它仿佛在挑逗,引诱着游赏山水的人们,在饱览这如画的风景时不要忘记饮酒助兴。
杜牧小杜甫九十一年,所以后人称之为小杜,他是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在诗坛享有盛名。
二十六岁中进士三十六岁做京官,他是文学创作的多面手,尤擅诗词与文字,出类拔萃,风格独特,题材新颖,自成一统,独树一帜。
他的诗,情思绵长,风格俊迈。
与李杜,白居易一样,很多诗词都涉及到了酒。
然而,与其他人相比,他在诗中对酒的描述则是独特的,喝酒也很讲究,他不像李白那样狂醉,杜甫那样贪杯,白居易那样伤感。
在他的诗词中,凡涉及到酒的时候,不是京华的盛宴,尽情地酣饮,酒后的狂颠----。
诗文所描述的是酒在生活中的情趣及给生活带来的韵味。
尤其那首让我们欣赏回味至今,广为流传称赞《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可以想像,孤独的人离家在雨中行走,身心倍感清冷和纷乱,此时只有一个心愿,急切地想找一个酒家,烫壶热酒来两口,好好暖和被雨水淋湿的身体和寂寞的心。
很高兴热心的牧童给他指出了不远处那片杏树的林子就有一处酒家。
想象得出,假如是个驿站,而没有酒,那一切将变得索然无味了。
唐诗中酒场合十分丰富。
宴会亲友,叙团聚之喜悦。
“流落时相见,悲欢共此时。
兴因尊酒洽,愁为故人轻。
”(张继《春夜皇甫冉宅欢宴》)偶然的久别重逢,喜上眉间,煮一壶清酒共饮畅叙。
此刻,再多的悲愁也将散尽,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感溢于言表。
唐代写酒的诗歌中,宴会酒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饯行好友,叹离别之情愁。
好友将远行,作为其挚友,为临行客设饯行宴。
此间共同回味两人之间的美好友谊,为其送上最真诚的祝福,并表达自己的绵绵离愁,这是唐朝大多数文人会都有的饯行之举。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多少离愁尽现于此。
犒飨将士,咏为国捐躯的英雄豪迈。
唐边塞诗中,那些为国守边的将士,他们心中既有报效祖国的豪情,又有背井离乡,远离亲友的悲戚,于是借助酒兴,在荒凉大漠的衬托下,谱写出无数悲壮的战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视死如归的悲壮和激昂令人钦佩。
小酌独饮,抒人生之感慨。
唐朝诗人们或感慨人生的仕途失意,怀才不遇,或悲叹生命旅程的坎坷艰难,或发泄放荡不羁的情怀,所有的感情最后都付诸于杯酒之中,以酒抒情,托物言志,咏成许多千古诗酒作。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悠然之态尽显于前;“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苦闷的内心可见一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的少侠之气颇具感染力。
借酒抒情也成了我国唐代诗歌创作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古时的佳酿已无处可寻.而中国唐代诗人的“诗酒情结”,在醉境中忘怀世俗的荣辱得失,感悟生命的意义是历久弥浓,经久难衰。
诗与洒的相映生辉,相映成趣,不仅形成追求与自然造化同一的人生境界,从而从
心灵上超越人生,实现了绚烂的文明景观.而且这种传统的诗酒文化将绚烂千年,魅力自我的人生价值永存。
参考文献红酒世界网《唐诗中的酒文化》
新浪博客《唐代诗人和他们的酒诗》
百度文库《浅谈李白的诗酒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