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成语解析及成语故事

常见成语解析及成语故事

常见成语解析及成语故事
换骨夺胎
【注音】huàn gǔ duó tāi
【成语故事】换骨夺胎原是道家传说吃了金丹换去凡骨凡胎后成仙。

古代文人借用以前古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黄庭坚认为这是换骨法,深入研究古文的原意进一步加以刻划形容,这叫夺胎法。

也有人说不蹈古人一言一句,用夺胎换骨法可以点铁成金。

【出处】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换骨夺胎法》
【解释】比喻诗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陈出新。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诗文等
【相近词】脱胎换骨、夺胎换骨
【成语举例】他临摹古画有换骨夺胎之妙,当然能够乱真。

提名道姓
【拼音】tí míng dào xìng
【成语故事】王夫人、薛宝钗、林黛玉等在贾母房内聊天,有人汇报史湘云来了,众人迎接,大观园内又多了一位金钗。

贾宝玉跑来看史湘云,一见十分快乐,亲热的叫她的名字。

王夫人要他不要提名道姓,她们在一起又玩个昏天黑地。

【出处】这里老太太才说这一个,他又来提名道姓的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
【释义】提、道:说。

直呼别人姓名,对人不够尊敬。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直呼别人姓名
【相近词】指名道姓、习题名道姓
【反义词】含沙射影
【成语例句】
◎你得喝醉哟,不然哪里敢!既醉,则挑鼻子弄眼,没必要提名道姓,而以散文诗冷嘲,继以热骂:头发烫得像鸡窝,能孵小鸡么?曲线美,直线美又几个钱一斤?老子的钱是容易挣得?哼!诸如此类,无须管层次清楚与否,但求气势畅利。

◎设若要摆,也不应该提名道姓。

随遇而安
【注音】:suí yùér ān
【释义】:随:顺从;遇:遭遇。

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一:“随寓而安,斯真隐矣。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4回:“吾生有涯,浩劫无涯,倒莫如随遇而安。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指能顺应环境
【示例】:不过能够~——即有船坐船云云——则比起幻想太多的人们来,可以稍为安稳,能够敷衍下去而已。

(鲁迅《两地书》六)【近义词】:与世无争、随俗浮沉
【反义词】:愤世嫉俗、愤愤不平
【灯谜】:旅行家
【英文】:feel at home wherever one is
【成语故事】
俗话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根本就不可能永远都是风平浪静。

人生遭际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左右的。

而在诡谲多变、不如意事常存的环境中,唯一能使我们不觉其拂逆而使得心情轻松的规定,那就是要做到使自己“随遇而安”。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是何缘故成了如此?水土不同是也。

想一想,人假如像此橘,应该如何应对呢?当今这个社会,千变万化,每个人一生当中所处的环境不会一成不变,我们怎么去面对呢?有大智慧的人都认为,坚持自己的信念,随遇而安吧。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寺院,里面住着一老一小两位和尚。

gushi51 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一些花种,让他种在自己的院子里,小和尚拿着花种正往院子里走去,突然被门槛绊了一下,摔了一跤。

手中的花种洒了满地。

这时方丈在屋中说道“随遇”。

小和尚看到花种洒了,连忙要去扫。

等他把扫帚拿来正要扫的时候,突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阵大风,把散在地上的花种吹得满院都是,方丈这个时候又说了一句“随缘”。

小和尚一看这下可怎么办呢?师傅交代的事情,因为自己不小心给耽误了,连忙努力地去扫院子里的花种,这时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小和尚连忙跑回了屋内,哭着说,自己的不小心把花种全撒了,然而
老方丈浅笑着说道“随安”。

冬去春来,一天清晨,小和尚突然发现院子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他蹦蹦跳跳地告诉师傅,老方丈这时说道“随喜”。

对于随遇、随缘、随安、随喜这四个随,可以说就是我们人生的缩影,在遇到不同事情、不同情况的时候,我们最需要具有心态就是“随遇而安”。

而且,一个人如能不管际遇如何,都保持快乐的心境,那真比有百万家产还有福分!
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屡次被放逐,可是,他说,要想心情愉快,只需要看到松柏与明月也就行了。

何处无明月,何处无松柏?只是很少人有他那般的闲情与心情罢了。

假如大家都能够做到随遇而安,及时发掘出身边的趣闻乐事,甚至于去找寻苍穹中的闪耀星星,这样,就是环境没有任何改变,你的心境从此也会大不一样了。

环境往往会有不如人意的时候,问习题在个人怎么面对拂逆和不顺。

知道人力不能改变的时候,就不如面对现实,随遇而安。

与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恼,就不如因势利导,适应环境,从既有的条件中,尽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开掘乐趣。

沉着地由不如意中去开掘新的前进道路,才是求得快乐与安静最好的规定。

饮泉清节
【拼音】yǐn quán qīng jié
【成语故事】晋隆安年间,吴隐之担任广州刺史,经过石门贪泉时,当地人告诉他喝了这水就会变得贪心。

吴隐之不信,喝下贪泉水后作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
到任后始终保持清廉的节操。

【典故】《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隆安中,吴为广州刺史,经石门,“有水名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吴“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抵任后,吴“清操逾厉”。

【释义】指廉正清白的节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示列】突兀高台累土成,人言暴客此分赢。

饮泉清节今寥落,可但梁山独擅名!明·刘基《分赃台》诗
鼻头出火
【注音】bí tóu chū huǒ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曹景宗曾经对手下说他年少时在乡村里时与几十个年轻的朋友骑着矫健的快马猎獐的故事,当时年轻气盛,把弓拉得发响,跑到平原上去竞射獐,渴了就喝獐子的血,十分甘甜,喝后觉得耳后生风,鼻头出火,十分快活。

【出处】甜如甘露浆,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

《南史·曹景宗》
【解释】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年轻气盛
【相近词】鼻端出火
【示例】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礔砺声,箭如饿鸱叫,平泽中逐獐,数肋射之,渴饮其血,饥食其脯,
甜如甘露浆,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

《南史·曹景宗传》
反水不收
【注音】fǎn shuǐ bù shōu
【成语故事】商朝时期,姜尚(姜太公)才学过人,精通兵法,但因家贫,他的妻子马氏见他年老没出息就离开他,他只好到渭水边搭茅屋钓鱼为生,周文王拜他为国师,姜太公助周文王灭了商朝,他的妻子要求复合,他取一盆水泼地如能收回就复合。

【出处】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为益。

反水不收,懊悔无及。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解释】水已泼出去,不能再收回。

比喻不可挽回。

【用法】作宾语、补语;比喻不可挽回
【近义词】覆水难收
【示例】谁都知道反水不收的道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