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索花卉产业发展新模式的调研报告

探索花卉产业发展新模式的调研报告

以创新之举拓产业之路
积极探索花卉产业发展新模式前期,XXXX市作为全省花卉产业发展示范点,力促花卉产业发展发做法在山东省林业产业工作现场会上受到省林业局、各地市林业局领导的高度评价。

透过省林业现场会,看到的是XXXX花卉产业创新思路、科学谋划、扎实推进的做法。

近年来,我市通过基地、市场、花博会“三驾马车”的带动和拉动作用,精心打造XXXX花卉产业品牌,逐渐形成了生产、科研、销售、流通和服务等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目前全市花卉产业已经向现代花卉业发展阶段跨进,花卉产业发展趋向专业化、区域化,生产设施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市场分工日趋明确,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全市目前花卉产业概况
一是花卉种植规模不断增加,效益越来越好。

从1996年开始,以申办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为标志,XXXX市花卉产业发展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

花卉种植面积、销售网络进一步扩大,品种结构日趋合理,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设施设备有了较大提升,初步形成了生产、科研、销售、流通、服务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和花肥、花架、花盆、种子、基质等产业链条。

1997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规划了占地60平方公里的东方花都生态城和占地5000
亩的花卉高科技博览园,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花卉企业入园经营,已有23家知名企业落户花卉高科技博览园,新建高档智能温室35万平方米。

到2010年10月,全市花卉面积达到11.8万亩,产值32亿,交易额达到56亿元,花卉生产专业村达到163个。

二是花卉产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品种越来越全。

我市高度重视花卉产业科技提升工作,近几年,面向全国招聘了一批花卉及相关专业较高层次人才,不断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成立了山东省仙客来研究所、蟹爪莲研究所、绿圣兰花研究所、良田花卉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机构,建起了国内首家省级花卉高科技博览园,积极开展新品种的组培及快速繁育,提升了XXXX花卉的科技含量。

2010年,我市又成立了全国首家花卉创业者科技联盟,筹建花卉研究所,这些有效的措施都会积极地推动XXXX花卉产业进一步上档升级。

到2010年10月,全市花卉主要品种有桂花、杜鹃、仙客来、大花蕙兰、蝴蝶兰、凤梨、红掌、菊花等3000多个,其中,草花产量全国第一,杜鹃产量全国第二,蝴蝶兰产销量占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二,大花蕙兰、凤梨、红掌等花卉品种的产销量也位居国内前列。

三是市场管理逐年规范,辐射能力越来越强。

随着花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的辐射能力也逐年增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花卉市场建设与管理,加大了对占地20万平
方米的江北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的管理力度,规范了交易行为。

同时,鼓励社会资金用于市场建设,五年来新建大型花卉超市一处,花卉交易大厅4处,新增面积3万平方米。

在此基础上,2010年初,在全市花卉经营过程中使用XXXX花卉标识20万枚,提高了XXXX花卉的知名度。

进一步规范了花卉物流行业,推行了网上交易,规范了经纪人队伍,提升了市场的活力。

目前,全市拥有2000多辆专业运输车辆,花卉产品远销30多个省市区。

XXXX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花木集散中心和南花北运、北花南调的中转站。

二、XXXX花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XXXX花卉产业这30年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从花卉的类型来看,观赏苗木的市场需求量比较大,但是生产供应商还存在品种规格不够丰富的问题,在供求上还存在着明显错位。

像盆花、切花等产品,主要是节日、大型商务活动等用花,居民日常消费还没有启动起来。

种苗、种子是弱项,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品种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市的花卉种植面积逐年递增,规模不断扩大。

但品种结构不够合理,盆栽花木多,观赏绿化苗木少;多年生花木多,鲜切花品种数量少;应季花卉多,反季节花卉少。

在全国有影响的主导性拳头产品数量不多,缺乏大中型龙头企业,专业
化生产水平低,规模效益不明显。

二是市场建设相对滞后。

“重生产而轻市场、重有形市场而轻无形市场”的现象突出。

我市花卉市场还处于产地市场和初级市场阶段,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经营品种杂而乱,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处于无序状态;市场规范化管理程度不够,竞相压价,形成恶性竞争。

因此,市场价格形成功能、产品集散功能、信息中心功能、市场调控功能等无法正常发挥。

三是生产和管理技术相对落后。

我市绝大多数的花卉企业和业户仍处于传统农业阶段,单家独户进行栽培和销售,栽培技术落后,生产经营管理不善,导致花卉品种落后、质量低下。

“小而全”现象严重,花卉企业在同一个层次上发展,不仅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而且易导致降价倾销、恶性竞争现象发生。

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冷链流通技术、无土栽培及机械化操作水平较低。

四是人才缺乏、创新不足。

全市11万花卉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花卉经营、栽培等专业人中少,现代管理人才严重馈乏,引进和培养专业人员步伐缓慢,导致从业人员的思想状况、知识水平与产业发展极不相称。

三、建议意见
(一)抓理念创新,实施花卉产业区域发展战略
一是抓产业提升。

优化花卉生产布局,全面推进花卉产业提升扩点工作,召开了由益都、黄楼、高柳、何官、东夏、
谭坊和弥河等有关镇、街道分管领导参加的花卉产业发展座谈会。

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包靠制,每名领导干部包靠镇、街道和市属经济开发区,督促指导所包靠单位实施花卉产业提升工作。

截止到5月底,全市新增花卉面积6000亩。

二是抓重点项目。

围绕规模化、科技化、现代化的目标,依托以花卉高科技博览园、新建中国北方花卉交易市场等一批项目的发展和带动,奥斯特公司已经落户XXXX(国际)花卉园;荷兰安祖公司落户XXXX发展已经达成初步意向。

三是抓人才管理。

在北京林业大学举办了全市花卉产业高端培训班,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分管领导、全市首批花卉专业人才、较大规模花卉企业负责人及部分花卉生产技术人员共48人参加了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奥斯特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工作已开始推进。

四是抓科技提升。

花卉研究所建设进展顺利。

金日禄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培室建成投产,年产蝴蝶兰组培苗150万株;良田花卉苗木有限公司组培室开始进行国兰的快繁生产;绿圣兰业公司的兰花研究所组培室建成已投入组培生产;奥斯特公司、花卉学院的研究所正在筹建。

五是抓生态发展。

积极发展花卉休闲旅游、高效生态和以高新技术为重点的现代花卉生态产业,整合全市花卉生产、花卉旅游、花卉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弘扬花卉休闲文化重要基地。

(二)抓产业创新,形成花卉产业区域发展特色。

一是着力打造花卉特色强市。

以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发展现代花卉产业,狠抓规模化、企业化、市场化,大力发展名、优、特花卉产品。

根据我市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突出花卉产业特色,重视花卉新品种的选育、开发、培养和推广,确定重点发展品种,形成产地优势品牌,增强XXXX花卉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是培育特色产业梯队。

形成花卉骨干企业、花卉科技企业、家庭企业三级企业群体,延伸花卉产业链条,加强花卉产业储备力量。

三是构建花卉旅游大格局。

加强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把花卉产业与旅游休闲产业进一步紧密结合,发展以花卉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实现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

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东方花都,文化XXXX”的美誉。

(三)抓科技创新,打造花卉产业区域发展品牌。

一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大力实施人才兴花战略,积极进行花卉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建设,培育一支精干、高效的花卉人才队伍。

每年都组织实施“花卉科技研发”工程,建成省内首家花卉研究生开发基地、花卉院校工作站,建立以花卉龙头企业为主体、产业技术创新为重点的技术创新网络。

二是大力发展花卉高新品种。

坚持传统花卉品种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初步形成以蝴蝶兰等“XXXX十大花卉”
为重点的花卉高新品种集群。

三是大力实施品牌工程。

加强XXXX花卉品牌战略,积极推广XXXX花卉品牌,包装2—3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花卉龙头企业,打造3—5个享誉全国的花卉知名品牌,树立5—8个具有行业话语权的花卉优势品种。

四、抓服务创新,优化花卉产业区域发展环境。

一是体制创新。

结合“走近花农、走近花企、走近花商”三走近活动,对全市花卉产业摸底把脉,建立了花卉企业档案。

加强科技和人才引进。

在做好现有科技保护和人才管理的基础上,下步针对产业发展需求,还将引进优秀产业人才,搞好人才储备。

二是政策创新。

修订完善《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制定鼓励扶持企业信贷支持、人才培训等一系列的政策、意见,引导和促进花卉产业发展。

三是经营创新。

进一步挖掘花卉产业市场潜力。

瞄准市政建设、办公场所和家庭消费三大主方向,重点开发家庭消费市场,扩大家庭消费市场份额;
三是积极创新营销模式。

转变传统的销售方式,探索创新适合家庭消费的营销、配送、服务模式。

以现代服务业构建产业服务中心,大力鼓励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发展面向省内外花卉产业的各种服务业,使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崭露头角,进一步激活市场消费潜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