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特色谋发展培育产业促增长——关于我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王家乡方志军21世纪的世界潮流就是城市与绿色并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既是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新机遇,也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空间。
近年来,随着全市上下着力打造“森林重庆”的快速推进和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县园林绿化事业在大发展的同时,对苗木花卉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增加。
特别符合我县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王家乡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花卉产业涉及5个村,10个村民小组,150余户630人,现有花卉面积1050余亩,共有210余个品种和1.8万盆树桩盆景,今年在地花卉苗木已实现销售收入110万元,承担园林绿化收入超过500万元,花农仅这一项收入就实现农户万元增收了。
花卉产业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苗木花卉产业的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是中国提高花卉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策略目前,王家乡的花卉产业处于发展与整合的关键时期。
王家乡苗木花卉发展有基础、有优势、有机遇、也有挑战。
为进一步抢抓机遇,加快推进王家乡这一朝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推进其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
一、我县发展花卉产业的有利条件1、位置独特,资源丰富。
一是地理条件优越,我县位于重庆市东部、长江南岸、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地处东经107度59分至108度34分,北纬29度39分至30度32分之间。
境内以中山、低山为主,兼有山原、丘陵,七曜山、方斗山两大山脉平行排列斜贯全境,形成两道天然屏障,横亘南北,形成“两山夹一槽”的特殊地貌。
二是自然条件极佳,我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水充沛,全年无霜期在300天以上,年平均气温在23℃左右,昼夜温差不大,受周边复杂地形和气候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四季分明的小气候,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和繁衍。
三是地阜物华植被丰富,我县境内地势较为宽阔平坦,耕地资源丰富,且土壤肥力高,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植物生长速度较快。
全县已查明的野生植物2216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有荷叶铁线蕨、水杉、红豆杉、珙桐等40种;有马尾松、水杉、柏木、红豆杉、珙桐、白桦等树种715种,红色薄皮马尾松属国内知名优良品种;树龄在500年以上的一级保护古树128株;毛竹、冷竹、班竹等竹类24种;家种、野生中药材1700余种,其中常用中药材206种。
其中珍贵树种有水杉、三尖杉、红豆杉、银杏、桢楠、珙桐等。
2、优势效益,前景广阔。
石柱县是农业大县,目前大部分地区主要是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大已成不争事实。
花卉在传统农业中是附加值最高的新兴产业,花卉苗木生产单位面积经济效益,近10年来一般为传统农作物的5~10倍,高额回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苗木花卉的积极性。
一是具有成本低廉优势。
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成本相对较低,由于近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致使土地闲置,土地易于流转且流转价格较低,王家乡目前土地流转租金每年每亩为600-800元;由于本地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日均劳动工资仅为40-60元。
此两项大大降低了花卉产业的生产成本。
二是具有产业比较优势。
据统计资料显示,王家乡水稻年亩均产值1500元左右,烤烟年亩均产值2000元左右,辣椒年亩均产值在3000—4000元左右,而花卉年亩均产值可达1万余元。
在“森林重庆”建设中明确提出:加强现有10万亩苗圃基地经营管护。
在提高合格苗产量基础上,扩大林木种苗生产,新建大中型生态苗圃2.2万亩,绿化苗圃3万亩,改建现有生态苗圃2万亩。
都市区苗圃要根据森林城市建设要求,提供绿化苗木;渝东南地区、三峡库区和渝西地区苗圃要突出致富农村主题,主要生产经济林、速丰林等苗木。
积极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将种苗培育和通道绿化等工程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林木种苗生产基地化、造林良种化、质量标准化、种苗产业化,形成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苗木基地和经营组织,在保障森林工程种苗需求基础上,力争将重庆打造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苗木供应基地。
3、文化积淀,传统优势。
王家乡苗木花卉凝聚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花卉产业发展适宜规模化经营,被誉为“花卉之乡”和“土家山寨的大花园”的美称。
王家乡在发展花卉产业的过程中,积极推行规模经营,提倡和鼓励大户种植,初步建立了以密园村、五岭村、花源村为重点的花卉产业带。
目前,王家乡栽植花卉苗木50亩以上大户6户,20亩以上大户18户,建成2个花卉苗木示范村(即五岭村和密园村)成立花卉苗木协会和花卉苗木公司各1家。
2007年8月,在县森林旅游节筹备组的关心支持下,利用重庆市第三届森林旅游节在我县举办的有利时机,王家乡花卉协会在黄水成功举办了一次花卉展销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提升了王家花卉的知名度。
通过协会的积极运作,王家花卉协会在重庆江北花卉市场设有专门摊位,通过协会组织,王家花卉目前主要销往万州、利川、忠县等地,并在石柱、万州等地承包了多家企事业单位的绿化管理。
4、人才保障,技术给力。
王家乡花卉苗木生产近十年,密园、五岭、花源等村的广大群众都有良好的花卉生产经验和技术积累,花农在苗木扦插和嫁接等方面实践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程度非常高,这是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群众基础。
2005年5月,花卉协会组织部分种植大户会员自费到湖北长扬、重庆北碚考察学习和拓展市场。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花卉种植技术、种植方法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同时市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由于生产栽植多年,自然产生了一大批园林苗木花卉行业的项目经理以及农民苗木经纪人,他们常常辗转周边区县,把苗木花卉推向周边区县市场的同时,也带回了新品种、新技术和现代生产管理经营理念,这种人才的储备积累与软实力,也是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优势。
5、交通改善,机遇难得。
近年来,随着我县“四高一铁一港”立体大交通的形成和县境内“三连”、“二畅一达”的实现,渝东枢纽门户逐渐建成,对外开放和要素聚集能力大幅提升,加之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花卉产业销售网络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郑平书记在中共石柱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提出,从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到奋斗目标均着力凸显“坚持民生导向,推动科学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特别是“着力建设“五个石柱”,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着力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增进人民福祉。
”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指明方向,理清思路,提出要求。
特别是实施“生态立县、开放兴县、工业强县、商旅活县”战略,工农业产值迅速增长,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大项目不断落户石柱,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石柱的快速发展,兴旺繁荣将推动花卉苗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给花卉苗木产业带来无限商机。
二、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干部片面认为发展苗木花卉产业虽富了农民,但对财政没有贡献,对产业发展持怀疑态度,信心不足。
消极情绪的存在,导致思想上不重视,抓工作积极、主动性不强。
加之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示范、带动,群众对苗木花卉的产业形势、优势、政策了解不多,认识不深,对发展苗木花卉处于观望状态。
2、整体参差较大。
首先是整体素质不高,布局不合理,处于小、散、多、杂的状态,花木品种结构不合理,小苗多、大苗少;苗木比重多,特色花卉品种少,传统优势不明显。
其次是种植规模不大,与发达地区相比较,总体规模偏小,经营分散、专业化程度不高,辐射带动力不强。
目前,全县种植花卉的乡镇和群众不多,全县主要集中在王家乡,但王家乡种植规模仅1000多亩,发展规模较小。
就全县而言,种植规模没有大的突破,无法满足长期、稳定的大量订货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未能有效发挥。
3、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全县没有形成花卉市场和服务主体,致使群众参与和行业指导作用不明显。
技术、信贷、信息等专门服务不够到位,尤其是信贷服务明显滞后,因农业生产的特殊性,贷款抵押难以解决,行业担保机制不健全,导致发展苗木花卉产业贷款难度更大,农民启动资金困难、龙头大户资金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
4、科技含量不够高。
我县花卉生产规模较小,布局较散,资金不足,难以长期聘请花卉生产方面的专业人才,科技含量低,产品开发不够,花卉品种杂乱,名贵花木较少,满足不了花卉大市场需求。
5、营销网络不健全。
单个农户(企业)栽植规模小,经营水平低,管理粗放,市场竞争力不强。
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花木经营企业、专业大户,因土地流转不到位,难以集中土地,形成规模发展优势,加上花木企业周转资金困难等一系列原因,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发展及龙头带动作用的发挥。
目前,全县成立的花卉专业协会仅王家乡1个,缺乏花卉专门交易场所。
由于种植规模小而散,致使信息不畅,把握市场能力较弱。
交通枢纽未完全形成,当前运输渠道单一,主要消费市场运输成本较高,保证不了花卉这一鲜活商品的时效性,严重制约了花卉产业发展。
6、政策扶持严重缺乏。
政府配套的政策措施不到位,在布局规划、科技服务、土地流转、资金投入和市场建设等方面严重滞后,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截至目前,我县还未出台关于花卉产业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
仅靠基层政府,特别是群众本身投入资金,发展难度较大。
种植花卉农户想进一步扩大规模、更换品种,均感到力不从心,乡镇政府也是感到有劲无处使、有困不能帮、有难不能解。
三、我县发展花卉产业的对策及建议1、加强宏观调控,制定优惠政策。
新形势下人们对花卉的需求日益增大,政府应加强对花卉产业的宏观管理。
一是要积极组织县级有关部门、花卉行业、种植大户和相关专家对发展花卉产业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在可行的基础上尽快形成共识。
二是结合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精心制定花卉产业发展规划。
三是加大对花卉产业的行业扶持力度,出台花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即制定适合花卉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包括经济投入、税收、运输、科技补贴及奖励,信贷部门为花农提供信誉贷款、花木抵押贷款等,以促进花卉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首先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各级政府都要拿出产业发展资金,用于基地建设补助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花卉苗木作为林业招商的重要内容,全方位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
其次要制定产业发展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项目资金安排上优先向花卉苗木产业倾斜,林业项目贴息贷款上优先安排,其它商业贷款上政府予以以奖代扶的方式予以补贴。
在土地上政府要出面大力流转,确保产业基地和市场建设用地,土地租赁上政府要给予补贴。
2、抓好信息网络,建立服务体系。
要发挥花卉苗木协会及中介组织作用,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要做好市场和销售网络建设,及时搞好销售和信息服务。
林业部门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指导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并积极做好发展规划,技术指导,科研攻关,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花卉苗木人才的培训,植物检疫、苗木调运等方面的服务,积极引导和扶持有技术和资金实力的研究机构和企业从事花卉苗木配套物资的研究和生产;发改、农业等部门要加大项目申报立项和资金支持力度;国土资源部门要解决好花卉苗木发展所需土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