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园种植技术

茶园种植技术

新茶园种植技术一、园地选择茶树的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密不可分。

园地选择的好坏是能否建成高标准名优茶基地的先决条件。

茶树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对土壤的要求逐渐形成了喜酸,怕碱;喜深、肥、松、怕浅、瘠、硬;喜湿,怕涝等特点。

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在4.0-6.0之间:土壤有机质丰富,氮磷钾含量较高,土层深度在60cm以上,底上无硬盘地下水位在1.0m以下;土壤质地以砂粘泣配比适当的砂质壤土较好,这种土壤蓄水、排水、保肥、供肥和通气性能均良好,茶树生长健壮,产量高,品质优。

地形的变化能影响茶园微域气候和土壤条件。

如随着海拨的升高,气温降低,漫射光增多,昼夜温差和湿度增大,这有利于名优绿茶品质特征的形成。

但海拔太高的地方往往土层浅溥,发芽较迟,也不利于名优茶经济效益的发挥。

所以,名茶基地最好选择在背风向阳的缓坡地或平地(坡度在15°以下,以利水土保持),它接受的阳光多,冬季气温,不仅可避免或减轻寒风的侵袭,减少霜冻为害,而且可提早发芽。

山顶易受寒热风侵袭,谷地和低洼地易受冷空气所形成的霜冻为害,不宜发展名优绿茶建地。

另外,园地选择时,还应考虑附近有水源,容易修建水利设施,交通方便,劳动力较充余,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一定的名优茶市场等因素。

二、茶园规划(一)规划原则茶园规划是对茶园、道路、水利系统、防护林带等进行合理布局。

茶园地块的划分主要根据自然地形将茶园分隔成面积不等的地块,一般以5-10亩为宜,长的一边与等高线平行,这有利于以后采摘、施肥等日常作业和水土保持。

1、与茶树的生长发育要求相一致设计种植茶树的区块,土壤等条件一定要满足茶树生长发育的要求,不片面强调区块整齐一致而将不适合种茶的地块规划成茶园。

基地内坟墓所在处(PH值往往偏高)土壤深度低于40cm,坡度大于25度的地方用于种树或种草。

2、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建立道路和排、蓄、灌水利系统。

水土保持是无公害茶园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

新茶园规划时坡度超过25度的陡坡地,应是自然植被或林地,坡度在12-25度的茶园应建立等高梯级园地;坡地茶园上方应建隔离沟,以防止园外雨冲入茶园造成水土流失;坡地茶园内部应加强竹节沟建设保持园内水土。

3、有利于茶园管理机械化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茶园管理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率,降低劳动强度和茶叶生产成本的必由之路。

在茶园规划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尽可能考虑茶园机采、机剪、机耕和机灌的要求,力争实现茶园耕作、施肥、采、剪、灌溉等管理机械化,4、以植树造林为重点,加强茶园生态建设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是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植树造林,既能改善茶园小气候,减轻或防止灾害性天气对茶树造成的破坏,又可增加茶园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危害。

因此,茶园周围、园内主要道路两旁须种植行道树,主渠两旁、陡坡、沟谷和土壤贫瘠不适合种茶的地方应植树造林或保留原有植被。

另外,在有灾害性干寒风和大风侵袭的江北和沿海茶区,应设置防护林带;在太阳辐射较强的茶区还应在茶园内种植遮阳树。

面积较大的茶园,还应设置一定面积的绿肥种植区,为茶园地面覆盖和生产有机肥提供必要的原料。

(二)道路设置茶园道路网的设置要便于茶园耕作机械、肥料、采摘鲜叶和成品茶等的运输。

道路网包括主道、支道、园道、地头道和环园道等。

一个大中型的茶场要建立道路网,在设计道路网时,应以茶场总部为中心,从总部到各区、片、块的茶园,都要有道路相通。

一个规模较小的茶场,只要设置支道、园道、地头道和环园道就可以了。

主道:茶场的交通要道,和场外的公路相通,并贯穿整个茶场,主道的宽度6-7m。

主道两边开排水沟,栽种行道树。

支道:与主道相互交接,贯穿整个茶园,是茶园内运输、耕耘、采摘等规具运行的道路,宽度为3-4m。

园道:支道通向各块茶园的道路,便于操作人员进出,宽度2m。

地头道:设在每块茶园的两端,以利耕作机械调头。

环园道:茶园道靠近农田或其它地块的一侧种植隔离树,以减少农田用药对茶园造成的污染,同时有利于改善茶园小气候。

主道与支道尽可能设置在分水岭上,丘陵岗上起伏不平,也可设在坡脚。

园道横坡路按等高线设置,顺坡路选择在坡度较缓处,迂回盘绕向上修筑,以利水土保持和交通方便。

主道和环园道选定不必开垦。

为便于茶园地块划分,支道、园道和地头道要求进行初垦。

(三)排、蓄、灌水系统的设置茶园排、蓄和灌水系统的设置既要防止水土流失,又要利于蓄水和灌溉抗旱,做到多雨能蓄,涝时能排,缺水能灌。

1、茶园排蓄水系统茶园水利系统包括茶园排水、蓄水和灌水系统。

水利系统的设置既要防止水土流失,又要有利于蓄水和灌溉抗旱。

做到多雨能蓄,涝时能排,缺水能灌。

排蓄水系统和灌溉系统应同时设计。

茶园排蓄水系统由隔离沟、纵沟、横沟和蓄水池等组成。

隔离沟:设在茶园上方与荒山陡或林地交界处,其作用是隔绝山坡上的雨水泾流使之不能进入茶园,冲刷土壤。

隔离沟深宽各为70-100m,横向设置,两端与天然沟渠相连,或开人工堰沟,把水排入蓄水池内。

纵沟:顺坡设置,用以排除茶园内多余的地面水,尽量利用原有的山溪沟渠,不足时再修一些,并与蓄水池相通。

沟的深宽度视水量多少灵活掌握,通常沟面宽70-80cm,沟底宽30-40 cm深40 cm 左右。

纵沟中每隔2-3 cm挖一个沉沙坑,减缓水流速度,以便沉沙走水,保持水土。

横沟:与茶行平行设置,其作用是积蓄雨水浸润茶地,并将多余的水排入纵沟,坡地茶园每隔10行开一条横沟,梯地茶园在每台梯地的内侧开一条横沟,沟深20 cm,宽33 cm左右。

较长的横沟修筑成竹节沟,“竹节沟”以沉沙坑深45 cm,宽60 cm,长100 cm;竹节坝长约50 cm比茶园地面低15 cm,坝高30 cm,以利水缓慢流入一个沉沙坑。

“竹节沟”的一端与茶园内的主排水沟相连,从沟内挖出的土壤堆于沟的下沿,并将其修筑成一条拦水的小堤坝。

蓄水池:供茶园施肥、喷药和灌溉之用。

每10-20亩茶园建立一个畜水池,水池与排水沟相连接,进水口挖一个积沙坑,以免池内淤积泥沙。

2、茶园灌溉系统茶园灌溉系统主要有流灌和喷灌两种。

老虎口水库西面的一片茶园可实施移动式喷灌。

由提水泵站、渠道、蓄水池和喷灌机组成。

提水泵站:将水库内的水提升到茶园内一定高度,送入与之相接的渠道内。

渠道:连接提水泵站与畜水池。

与茶园内的支道平行,基本按等高线开凿,并有一定的倾斜度,比降为0.2%-0.5%。

越过园道时,应经涵管相接,以便操作和机械行走。

渠道也可采用涵管埋设在道路旁。

蓄水池:将渠道之水贮备在蓄水池内,用于茶园灌溉,根据喷灌机组及覆盖茶园的面积的大小,设置蓄水池的大小,一般2m3左右。

喷灌机组:将畜水池之水喷射到茶园。

喷灌机组的型号还有待于进一步选定。

其它茶园采用什么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确定。

(四)茶园开垦园地开垦是建设高标准茶园的关键基础工程之一。

其目的是清除园地中的障碍物,调整地形,深翻、熟化土壤,为茶树优质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1、地面清理园地开垦前,先清除地面障碍物,将乱石、树木和坟墓等清出园外。

2、园地开垦开垦时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因此,开垦时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要求。

对于平地和坡度小于15°的缓坡茶园,开垦分两次:初垦和复垦。

初垦全年均可进行,深度在60cm以上,耕后的土块不必打碎,这样有利于蓄水和熟化,提高土壤深耕效果。

地面上的杂草和树叶要深埋,以增加土壤肥力,但一些再生能力很强的竹根、茅草根等必须彻底清除。

初垦用挖掘机等机械操作,并辅助以人工作业。

复耕的深度在20cm以上,打碎土块,进一步清除杂草,平整地面,坡地茶园开垦时沿等高线横向开垦。

使坡面相对一致。

开垦后的茶园按实际情况种一到两季绿肥,并翻埋入土,以进一步熟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凡坡度在10-15°的坡地缓坡地。

由于缓坡地冲刷不十分严重,但地形比平地茶园复杂,在垦时要沿等高线横向开垦,这样可使坡面达到相对一致。

有些地方的缓坡地土壤结构差,冲刷严重,要加客士,达到园面平整,土层深厚的要求。

坡度在15-25°的陡坡地应建立水平梯级茶园。

这种台阶式茶园,改变了自然地貌,消除了地面坡度,能起到拦截径流,防止冲刷、保水、保土、保肥的作用。

开垦前在园地上方修筑隔离沟,以防园外雨水冲入茶园。

开垦时避开夏季暴雨较多的季节。

修筑梯级的方法:按等高线由下而上逐层修筑,以充分利用表土,梯面宽度在可能情况下,应尽量修宽,至少应在2cm以上,以利田间管理和机械操作。

修筑梯级茶园的要求是:梯层等高,环山水平: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心土筑埂,表土回沟;外高内低,内埂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

测定坡度:在修筑梯级茶园的山坡地段范围内,测出不同地段的坡度,可用照准丝测坡器进行测量。

它的构造是光洁平整的木板(长40厘米,宽22厘米,厚3厘米),板面刻有一个半径18厘米的半圆,弧线上刻有读数。

将该板用螺丝钉铆在支杆上(杆长140厘米左右),使之能转动,并在弧线圆心上挂一重锤。

在木板上方的平板上设置两条平行的照准丝,同时另制一根有长度标记的标尺(长170厘米左右)即可进行测量,测量坡度时,首先将标尺上的标记调节至与照准丝测坡器的照准丝高度相等的位置。

测量一般从下而上进行,一人持标尺在上坡,一人调整测坡器,使两根照准丝与标尺上的标记点相重合时,其重锤所偏转的角度,即为所测坡面的坡度。

定基线:坡面均匀一致,基线可放在坡面中部;如坡面坡度变化较多,基线放在较陡的地方。

定基线要根据坡度大小,确定适宜的自然坡面长度作为梯级距离,逐步打桩标记,连接各点即成基线,然后依各基点作为始测点,测点每梯的等高线。

测量等高线:等高线可用“U”形连通管水平仪进行测量。

它的结构是由两块有刻度的条板(长160厘米,宽6厘米,厚2厘米),两根玻璃管(长150厘米,内径0.6、厘米左右)和一根橡皮管或软塑料管(长5-10厘米,内径0.6厘米左右)组成。

测量时由人工操作,以基线上各基点为起点,将“U”形连通管的一块条板立于起点,另一块沿横向前进,达到5-10米距离时,看两根玻璃内的水面是否一致,如果水位偏高或偏低,应向上或向下移动条板,进行调整,直到和起点条板玻璃内的水位相同为止,打桩标记,依次测出各等高点,连接各点即得等高线。

如发现梯面宽窄相差过大,要及时调整。

等高线如过于弯曲也应按大弯随势,小弯取直的原则进调整。

修筑梯级,按梯面倾斜形状可分顺坡向外倾、呈水平状与原坡面反向内倾三种梯田以后者较适宜栽培茶树。

按修筑梯壁的材料可分草皮坎、泥坎、毛坎和石坎几种,其中以石坎梯田较牢固,土地利用率高,但花工较大。

各地可视情况选用。

修筑梯级施工内容主要包括修筑梯壁和整理梯面。

修筑梯壁:梯壁有石砍、泥坎和草皮坎。

其修筑的方法基本相同,首先沿等高线清除表土,挖至心上,并做成宽50厘米左右的倒坎坎基,踏实夯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