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尊重与宽容

尊重与宽容

8
(二)教育宽容的意义
1.有利于营造自由、民主的氛围 2.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3.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9
三、尊重与宽容的联系
尊重与宽容都是幼儿教师专业伦理中最核心的内容,尊 重是教育宽容是实现的基础。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提倡 “师 道尊严” , 强调学生对教师的尊重, 而很少提及教师对学生的 尊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学生在观念形态、 思维方式 以及行为特点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其中较为突出 的表现就是渴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和尊重。他们希望教师尊重 自己的人格、 自己的劳动、 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个性、 自己的宗教信仰以及民族习惯。教师只有热爱和尊重学生, 培 养与学生相互信赖的感情, 形成师生双方心灵上的共鸣, 学生 才会向教师讲出他们的心里话, 才能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成 长、 自由地发展个性。作为一名教师, 应当知道 “教育过程 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 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 分” 。 宽容的教师无条件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不仅为学生的眼前负责,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4
(二)教师专业伦理中的尊重
1.教师对儿童的尊重 全美幼教协会颁布的《伦理操守准则和承诺声明》中规 定:认识和尊重每个儿童独特的品质、能力和潜能;创造和 保持安全健康的环境以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认知和身体 发展,并尊重他们的尊严和贡献。 被人尊重和信任,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欲望与冲动,每 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肯定的需求。幼 儿在许多成人心目中总是处于附属、被保护的,甚至是被忽 略、被管制的地位。一部分父母与教师还存在“只有幼儿尊 重父母与教师,哪有父母与教师尊重幼儿”的观念。这种单 方面地一味强调幼儿尊重父母与老师是不科学的,也是不人 道的。
人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 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现实生活中,有的 人常常有意无意做出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比如说, 认为朋友关系密切,就不给对方留下足够的心理 活动时间,与人交谈时,只顾自己侃侃而谈,不 给对方插话机会;在听别人倾吐心事时,东张西 望,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对诚恳批评自己的人 耿耿于怀,做出不文明不符合身份的举动,让对 方感到难堪,等等。这些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7
二、宽容
(一)宽容的涵义与教育宽容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把宽容解释为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 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则将宽容界定为:宽容是指一个人虽然 具有必要的权利和知识,但是对自己不赞成的行为也不进行阻止、妨碍 或干涉的审慎选择。宽容是个人、机构和社会的共同属性。 国内对宽容的界定认为:所谓宽容,就是对待异己的观点和信仰持公 正、理智的态度,在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容许别人自由地行动和独立 思想。但是宽容有几个注意点: 1.宽容不等于懦弱和恐惧 2.宽容不等于仁慈、怜悯 3.宽容不等于漠不关心 教育宽容是对教育及教育过程中的人与事给予一定限度的包容,它既包 括对教育的宽容,也包括对教师的宽容和对学生的宽容。
10
尊重与宽容
一、尊重
(一)什么是尊重
1.尊重就是指敬重、重视
2.指尊贵、显要
3.指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自重
4.是对对方的一种敬称
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 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 的政治思想修养好的表现,是一种文 明的社交方式,是顺利开展工作、建 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基石。对上级、 同事、下级、平民百姓尊重,有利于 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一致性,有利于 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有利于团 结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对家人的尊 重,有利于和睦相处,形成融洽的家 庭氛围,对朋友的尊重,有利于广交 益友,促使友谊长存。总之,尊重他 人,生活就会多一份和谐,多一份快 乐。
6
2.教师对家庭的尊重 家庭对于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在维护儿童的 权益方面,家庭和早期教育工作者有着同样的目标。在教师 专业伦理中,教师对于家庭的尊重主要就是: (1)要尊重每个家庭所应有的尊严和各自的特点,努力了解 他们的家庭结构、文化、语言、习惯和信仰,以确保为每个 孩子和家庭提供了一个与文化相一致的环境。 (2)要尊重家庭养育孩子的价值观和家庭为自己孩子做决 定的权利。 3.教师对同事的尊重 教师对同事的尊重,也就是说教师要与合作者建立并维 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知心的、相互合作与协作的关系。
5
(1)尊重幼儿的基础权利
尊重幼儿的基础权利就是要承认并保证幼儿作 为一个与成人一样的独立的人应有的权利,这就包 括:尊重幼儿的生命价值、保证幼儿的安全、尊重 幼儿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性、尊重幼儿的隐私。 (2)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 (3)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 就是要认可每个幼儿在认知方式、兴趣爱好等 方面独有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