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上其中质量分析报告

初中化学上其中质量分析报告

南安市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抽查
化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二、试卷的基本情况
全卷试题难度分布(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8∶1∶1。

三、试题特点
本试卷知识覆盖面广,章节覆盖率达100%,重点知识覆盖率超过90%,无偏题、怪题。

有关化学实验的内容有一定量增加,化学计算要求适当降低。

适当增加了一些拓展型试题和信息题,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

1.面向全体,注重能力考查
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突出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图象分析能力、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能力等试题特别重视对化学用语。

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对化学式与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内容均全面涉及,考题对文字表达式的考查力度有所加强。

例1] 14.(13分)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命题意图说明]本题考查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法探究化学的学习方法。

重点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因控因素和自变因素;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认识化学反应受因素的影响,为学习下阶段的化学方程式作铺垫。

2.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试题具有丰富的呈现形式,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的有第4题、9题、11题、13题,体现了化学的价值在于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真谛。

[例2]11.(8分)[命题意图说明]本题考查液氧在日常生活、航天工业的应用。

考查氧气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认识微粒的性质,学会洗气瓶和呼吸机的原理一致,让学生懂得化学与生活的关系,知道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例3]13.(9分)[命题意图说明]本题考查CO2、O2、H2O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循环,本题选取CO2的循环,试题主要是通过读取、加工、整合、获取信息后解决;通过知识拓展考查学生学生在微观领域中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判断物质的类别,加强化学用语的训练,特别是微观——符号——宏观的三丛表征,懂得运用学习化学的工具。

3.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本试卷涉及实验与探究内容的题目有如5、10、14、15等题目。

这些试题除了考查与实验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注重考查学生分析化学实验的思维过程。

[例4]15.(22分)[命题意图说明]本题分为两部分进行对学生的考查,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考查,通过对气体制取的原理、装置、注意事项等的考查,懂得化学的研究内容是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组成与结
构、用途与制法。

通过知识迁移能够判断制取氨气的装置选择,并利用所得到的物质进行物质的再制取,在此过程中要会分析质量的变化,变化的原因,能够作出合理正确的解释。

4. 注重学习过程,引导学法。

注重学习过程,寻求学习规律,如第12题通过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归纳,再如第15、16题,考察了学生归纳、迁移、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5] 12.(12分)[命题意图说明]本题通过对钟表式元素周期表的考查,可以从一种新的角度学习研究化学,从微粒构成物质,微粒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实质,物质的用途,金属镁的认识等多方面,多维度进行考查。

[例6]16.(6分)[命题意图说明]本题以现在流行的微信表情包为背景,以苯和六氯苯两物质为前提,引入对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五、考生答题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1.双基不扎实。

表现在对化学符号的书写含糊不清、化合价的应用、微观构成、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计算能力较薄弱等。

例如第12题(2)中的离子符号写成Na1+和元素符号写错;第13题(3)中的H2写出2H2、O2、CO2、H等,氧化物概念不清而造成多选或错选;第4题错选的选项是C,对化合价的正负理解模糊或计算失误;第8题错选C和D的同学居多,学生对化学用语的微观意义理解混乱。

2.实验探究能力较弱。

表现为实验基本技能差,对于基本实验操作是否止确的分辨,对比实验中的变量与自变量的理解,对于实验的组装缺乏思考,不能应变等。

例如第14题(1)①还需要控制的量模糊不清,随便乱答;②泡沫写成气泡,现象写反等;(3)②最后一格没填或描述不准确。

第15题(2)碳酸钙和盐酸的表示式少数人写成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盐酸,相当一部分反应式写错或不会写!判断收集装置,部分同学错选或漏选。

(5)③a>b的原因五花八门,大多有沾边但表达不够完整。

3.能力与方法问题。

分析问题、信息提取和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等能力不够;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操作总结现象的能力较差。

例如第14题(2)对于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不会作答或答出关键点;第15题(2)判断收集装置,部分同学错选或漏选。

理由: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写易溶或易与水反应等。

长颈漏斗要液封写成密封、加水密封或换成分液漏斗等。

4.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验题的能力欠缺。

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和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例如选择题第9题错选B和D的同学也较多,对化学研究的内容未能理解。

第11题(3)多功能瓶的接口连接不理解;第12题(1)根据时针对应的元素答题时,时针判断不准确,写“氦”、“氖”比较多。

用途表述不够准确,例如:化肥、肥料、保护器等。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

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同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不能理出因果关系。

第11题(2)微粒的性质很多答“微粒在不断运动”、“空隙变大”等。

第12题(3)镁燃烧的现象答成“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氧化镁”等;第15题(2)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答成二氧化碳
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等;(3)解释a>b的原因时乱答或放空白。

6.对计算题的分析能力较差,还没有掌握好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16题(1)一部分同学错答为283、213或放空白。

(2)错答1∶1或1∶12,少数同学没约分或没约到最简整数比。

(3)对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没理解而放空白。

六、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
1.立足课本,重视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教学。

2.重视化学用语教学,提高使用化学用语能力。

化学用语是造成初三学生化学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教学的起始阶段,要低起点、严要求,要加强必要的理解与记忆。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

5.提升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

学生答题中字迹潦草、字迹模糊、错别字、化学式书写不规范、反应条件乱写等现象较突出。

应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做题不要太仓促,科学规范使用化学专业术语,注意不要写错别字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