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人格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 人格发展与教育


四、能力测验
• 韦氏智力量表的离差智商是以100为平均数、15 为标准差的一种标准分数,代表一个人的智力水 平偏离本年龄组平均水平的方向和程度,计算公 式如下: • IQ=100+15Z • Z=(X-X)/SD
• Z代表个体的标准分,X表示个体测验得分(原 始分数),X代表相应年龄群体平均分,SD则为群 体得分的标准差。比如某人测验得分为100,群 体平均分为90,标准差为5,那么,Z=(100— 90)÷5,Z为2,此人的IQ为100+1 5 X 2=1 30.
• • • • 1.先天素质的影响 2.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4.社会实践
六、能力的培养
•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多用启发式的方法, 正确处理精讲与多练的关系。 •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主体 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4.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 (提示:本部分可能考简答,属于软知识, 没有固定答案。)
第四章 人格发展与教育
2012年本章共考12分,其中选择 题6分,填空题1分,简答题5分。
2012年真题
• • • • • • • • 1.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 )。 A能力 B气质 C 性格 D兴趣 2.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是( )。 A 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量表 B 斯坦福-比纳智力测 验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 D 瑞文智力测验 量表 3.某一测试在多次施测之后所得分数的稳定、一致性程 度为( )。 A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区分度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最低需要层次是生理 的需要,最高层次是 。 5.简述影响个体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二、能力的分类
• 3.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 • 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认知能力、操作 能力与社交能力。 •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即智力。 • 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去完成各项活 动的能力。如劳动能力、实验能力等。 • 社交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 的能力,如沟通能力、解决纠纷的能力等。
三、兴趣
• (一)兴趣的概念 • 兴趣是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个体力求认 识某种事物或者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表现为从事某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 绪反应。(填空、选择) • (二)兴趣的分类 : • 1.根据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 兴趣 • 2.根据兴趣的内容,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 趣
• 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 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叫做能力。它是人顺利 完成某项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和直接有 效的可能性心理特征,但不是全部心理条 件。 • 几种相关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统称为才 能。 • 才能的高度发展就是天才。
二、能力的分类
(选择、填空频率高)
• 1.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 根据能力适应范围的大小,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 殊能力。 • 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 力,它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 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创造 力等,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 特殊能力则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 的综合,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等等。 它是顺利完成某一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
三、智力理论
• 2.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 (考填空题) •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论。 他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 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 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形成的智力因素 总共有150种(5×5×6),其中每一种智力因素 都是一个特殊的能力。操作真正代表着智力的 高低。
一、人格的概述
• 3.整合性 •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有机体,具有内在的一 致性,受自我意识的控制。当人格的各个方面协 调一致时,就会出现健康的人格。否则,就会产 生心理冲突。 • 4.功能性 •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 命运。 • 5.社会性 • 人格是个体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综合,只有人才 有人格。
三、兴趣
• (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 •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形成和 表现上有很大的差异。 • 2.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 • 不同班级的学生兴趣不同,同一个班级的 学生的兴趣也有差异,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必须因材施教。
一、能力、才能和天才的概念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
审美的需要
成长的需要
认知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缺失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二、动机
• (一)动机的概念 •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 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 (选择题) • 动机可以激起或抑制人行动的愿望和意图,是推 动人行动的内在原因。 • (二)动机产生的条件(即影响因素) • 1.内在条件是需要 • 2.外在条件是诱因 • 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 为诱因。
三、智力理论
• 智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 机结合,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 力等成分,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 目前广为流行且影响深远的智力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考填空或选择) • 智力主要是一种普遍而概括化的能力,他称这种能力为一 般因素“G”。 G因素代表一个普遍而概括的能力,参与所 有的智力活动。 一个人智力高低 取决于G因素的数量。 • 斯皮尔曼还指出,在G因素之外,人的智力活动中还存在着 被称之为特殊因素“S” ,它代表一个人的特殊能力,只在 某些特殊方面(如绘画、唱歌等)表现出来。
一、需要
•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2011年考材料分析 题,2012年填空题) • 1.马斯洛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把人的 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 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叫缺失 需要,后三种为成长需要。 • 2. 需要的出现有一定的次序,低级需要的完全或部 分满足是高级需要产生的基础。 • 3.马斯洛看到了低级需要对高级需要的影响,有很 大的进步意义,但没有看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 调节作用。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兴趣
一、需要
• (一)需要的概念 •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 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 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 映。它通常以主观上的一种缺乏感或丰富 感而被人体验,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
一、需要
• (二)需要的种类 •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不同的 角度进行分类。一般地说,需要可以按其 起源和对象来分。 • ①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分为先天的生理 性需要和后天的社会性需要。 • ②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 精神需要。
Hale Waihona Puke 四、能力测验• (二)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了解) • 特殊能力测验。是指针对于某一种特殊能力所包 含的各个方面进行的测量。测验性质介于成就测 验和能力测验之间,其内容和相应的职能也和职 业训练的重点相一致,而测量的目的在于了解个 体在此专业领域的既有水平,以及预测个体今后 在此专业领域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常见的特殊能 力测验主要有音乐能力测验、美术能力测验、机 械能力测验、飞行能力测验。
三、智力理论
• 3.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填空、选择) •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 晶体智力。 • 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禀 赋。一般20岁后流体智力达到高峰,30岁以 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 晶体智力则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 力。晶体智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 发展起来的。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四、能力测验
• 创造力测验。创造力测验是比较晚发展起 来的测验。从50年代末期开始,在吉尔福 特提出创造力理论后,心理学家考虑过去 的智力测验在这方面的不足,编制了着重 测量发散思维的创造力测验。主要有南加 利福尼亚大学分散思维测验、托兰斯创造 思维测验和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等。
五、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 人格发展与教育
一、人格的概述
• (一)人格的概念 •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 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 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 人格包括气质、性格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
一、人格的概述
• (二)人格的特征(注意理解,选择题) • 1.独特性 • 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先天和 后天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每个人的人格都不完 全相同。 • 2.稳定性 • 人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改变比较困 难。 •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人格的稳定性。
二、能力的分类
• 2.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 • 根据从事活动时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分为模仿能力和 创造能力。 • 模仿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再以相 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模仿是动物和人类的一 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 创造能力则指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利用一切已有 的信息,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个人或社会价值 的产品的能力。这里的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 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 论,也可以是一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
三、智力理论
• 4.多元智力理论(2010年曾考选择题,重点) •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该 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由言语智力、数学-逻辑智力、 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 智力和自知智力等成分组成。 •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这几种智力成分,但是 每个人的智力结构不同,因而其优势领域不同。 •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育教学中要给每个孩子提供 表现的机会,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多元化,因材 施教。
相关主题